【新黨的李定,因為不確定病逝的是否是自己的生母,所以沒有以這個理由服喪,而是以侍奉父親為名解官了,守了心孝。
但蘇軾聽說後,還是非常耿直地開噴了,說李定不孝。一頂帽子扣了下來,又借著蘇軾的知名度大肆傳開,李定也被彈劾,如此,兩人又怎麼可能不結怨?
這種私怨可能蘇軾本人也不記得吧,但這一張嘴確實是給他招禍了。加上司馬光退隱洛下,抓不到把柄,其他元老重臣又動不得,自然就盯上蘇軾了。】
北宋。
不妨被水鏡被提上一嘴的李定臉色黑了一瞬,蘇軾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經他之口一說,無論事實如何,自己的名聲便是汙了。這樣寫著,先前得知自己後來做了禦史中丞的好心情也沒了。
“蘇軾這一張嘴,真真是招人恨!”
不過經此一遭,蘇軾的名聲隻會更盛吧!
算了。李定一甩袖子,被提到就是機緣,自己以後更謹言慎行一些吧!再清廉些,做些實事,他可不想後世之人再提到他,便說他是烏台詩案的禍首。
流芳百世的誘惑總是極大的,不知不覺間,有些人的心態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宅邸。
司馬光悠悠一歎:“唉,看來是我連累後進同仁了。”
客棧。
蘇轍看向自己的兄長蘇軾,欲言又止。蘇軾摸了摸鼻子,也覺得有些尷尬。但是,他也不知道李定回去守孝了啊!不就是嘴快了些嗎?他為自己叫屈。
【他們用的還是老方法,這裡給大家介紹個新人——沈括。】
寧國縣。
沈括的頭猛然抬了起來:“介紹我?”
在這個情況下,彆是壞事吧!
【大家對這個名字也許有點陌生,但可能聽過他的書——《夢溪筆談》。這部書的內容非常駁雜,天文地理、氣象醫藥、文學音律等無所不包,能寫出這樣作品的沈括,學識可想而知。
沈括是一個科學家,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在數學方麵,他研究出了隙積術、會圓術,物理方麵,他發現了磁偏角、凹麵鏡成像規律、應弦共振等等,都領先世界好幾百年。
他還改進了渾儀、漏壺、能夠觀測天象,改革曆法。好多人不是說嗎,現在天文學界最認可的就是中國的相關文獻,我們國家的天文學真是曆史悠久,提到了就得叉會腰!】
她的語氣驕傲極了,惹得眾人不禁也笑了起來。不防得了好大一通誇讚的沈括臉色微微漲紅,神情顯得有些激動:
“後世竟然如此記我!”
客棧。
被一大堆專業名詞糊了一臉的二蘇難得懵了片刻:“這些小道,竟也會被後世推崇至此嗎?”
【沈括對地理、水利、醫藥也有些研究,我國古代的科學家還是蠻多的,比如說墨子、張衡、祖衝之、郭守敬、宋應星等等,可惜這些都不太受到重視。
我們明明有
領先世界的許多發現,卻沒有形成係統的理論體係,最後帶清又搞什麼閉關鎖國,直接讓自己落後於時代,其後百年屈辱,直到今天,我們在國際上的學術話語權還是欠奉,想想就有些遺憾。
說起來UP有次看到了一個說法,說安史之亂更深層次的影響在於,使中國從一個外放的王朝變得內收了,唐太宗時期萬國來朝,異族也可以在朝為官,但由於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安祿山是異族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思想就逐漸深入人心了,於是後來變得越來越保守。
這些話固然是一家之言,不過不少人感覺自安史之亂以後,中國的曆史好像就在走下坡路了,雖然後麵有永樂盛世,但出了個堡宗,就emmmmm...問就是國運吧。】
唐朝。
李世民難以置信地微微坐直了身體,一張臉疏忽沉了下去:“安史之亂的禍根竟然埋得這麼深?!”
那李隆基豈不是成了曆史罪人?!大唐王室怎麼出了這樣的禍種!
他氣不打一處來,一家之言也好,禍及後世也罷,百代之後既然有這種說法,就由不得他不留心。深吸一口氣,李世民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食指輕叩桌麵,他道:
“雖然有些話語不甚分明,但這個‘科學’,後輩已經多次提到,如今更是直言其重要,我等是否也該籌謀一二了?”
他這麼說著,其實心裡已然有了決斷。殿中諸臣都是一路跟過來的,自然心知肚明,當下房玄齡便拱手道:
“依老臣所見,不如仿照當年的稷下學宮,召天文、術算以及其他諸類人士入學,再擇期考核,取長而用,陛下以為可否?”
李世民微一頷首:“然。此策可算作一途,諸卿若再有良策,亦不妨直言。相關事宜,總要群策群力才好。”
“諸卿,”李世民環視堂下,神情鄭重:“為大唐謀盛強,為後世謀福祉,便在此間了。”
君王的話字字入心,諸臣斂容,肅然下拜:“臣等謹受教。”
明朝。
朱元璋咂摸了一下:“水鏡這意思是永樂盛世可以追踵漢唐,再續漢家天下輝煌?”
平日裡也看不出老四有這本事啊!朱元璋還沒來得及高興,忽然反應到後半句,當場拉著臉一拍桌子:“這個該死的堡宗到底是誰?!”
聽聽那後輩說的,大明的國運,豈不是敗在那堡宗的手上?!
秦朝。
嬴政微微沉吟,先時他召農家、墨家入鹹陽,本是為了食、行二事,如今看來,那墨家的能力到底還是被低估了。
冷峻的帝王眼神犀利,他有他的驕傲,他既對自己手下的大秦有信心,自然也與後世同氣連枝,既然所謂的曆史環環相扣影響甚深,那他便助力一把又如何?
【說到這個又扯遠了,回到沈括。作為科學家的沈括是耀眼的,但作為官員的沈括就有些不足了。沈括支持新法,受到了王安石的重用,和蘇軾分屬兩個陣營。
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沈括去巡查兩浙的
農田水利,順道和蘇軾聯絡了一下感情,還叫蘇軾把自己新寫的詩文給他作紀念。
蘇軾心大沒多想,爽快地送了,結果沈括回京之後轉手給皇帝打了個小報告,詳細地標注出了蘇軾詩文中不敬的地方,說他“詞皆訕懟。()”訕是諷刺的意思,就是說蘇軾諷刺朝廷,對皇帝不滿。】
沈括小人也!?()”
蘇轍臉色忿忿,與此同時,其他人也紛紛表示大跌眼鏡:“噫,怎麼這樣啊!剛還挺喜歡他的,幻滅了。”
他們倒是有樣學樣,迅速掌握了後世的語言,並能熟練運用。
沒料到是這個展開的沈括笑容僵在臉上,連聞訊而來祝賀他的哥哥都愣在原地,說話也不是,不說話也不是。
沉默,沉默是今晚的沈家。
【這件事蘇軾後來自然也知道啦,不過他覺得宋神宗是個英明的君主,不會相信,還有空寫詩跟朋友自嘲。當然宋神宗也沒讓他失望,根本沒理沈括。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