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可見,這首詞中典故雖多,但每一處都是極為妥帖。它借曆史上的舊事,一表胸中塊壘,寄托拳拳感憤。但是這首詞裡全是典故嗎?寫詞人自己的句子有沒有?】

嗯?

眾人反應很快,他們雖然沒有課本,但許多人早在一開始就將原文抄錄了下來,熟讀成誦,此時領略一思索便搶答道:

“是‘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話音剛落,水鏡裡展示出詞句。

楚棠繼續提問:【請大家結合注釋,看一看這“四十三年”具體指哪四十三年?】

前代人苦於不知後事,直接開擺;後朝詞人卻如同開卷考試:“應該是指辛棄疾南歸至今,一共四十三年吧!”

南宋,揚州。

詞人薑夔正流徙於此。他仕途不順,四次歸鄉參加科舉,俱是名落孫山,隻好四處流寓漂泊。揚州山水靈秀,他早有向往,故而在此駐足。可此時的揚州城到底沒有往日繁華。他想著《永遇樂》中的詞句,歎了一口氣:

“四野蕭條,寒水自碧。揚州城,哪堪當年烽火啊......”

【不錯,課本注釋說了,辛棄疾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南歸,到寫這首詞時正好四十三年。他登高攬勝,除了曆代興亡入眼,還想起了自己的曾經,想起揚州路上的抗金烽火。這裡涉及到辛棄疾的生平,我們簡單說一下。

辛棄疾出生在北方的淪陷區,紹興三十一年的時候,金主完顏亮南侵,中原地區的百姓不堪驅使,紛紛起義。辛棄疾也趁機拉起兩千人的隊伍,去投奔義軍首領耿京。他才華橫溢,見識卓越,很快在其中嶄露頭角,被任命為掌書記,主要負責的是起草書檄文告,參與機要。】

“這辛棄疾還會打仗?怪倒是文武雙全了。”

眾位帝王感興趣地挑挑眉。李世民順便嘖了一聲:“那宋朝朝廷懦弱,百姓卻是有血性。”

這麼說著,倒有些為萬民不值了。

【辛棄疾審時度勢,建議耿京歸順朝廷,接受南宋的統一領導。耿京首肯,並派辛棄疾等人奉表南歸。】

眾位帝王愈發讚賞了:“赤膽忠心,眼光敏銳,實在是良臣!”

汴京城裡的趙匡胤臉色好上幾分,總算聽到條正常的消息了。一旁的趙光義覷著他的臉色討巧:“若不出意外,朝廷與義軍聯合,形勢必會翻然一變吧!”

趙匡胤點頭,還來不及高興,便聽水鏡裡說:

【然而,正當辛棄疾在這邊一切談妥,高高興興回城的時候,義軍那邊出亂子了。一個叫張安國的叛徒夥同其他人殺了耿京,投降金國。】

“這這這......這不是添亂嗎!”

人家才和朝廷談好,這邊就投降叛國,讓皇帝怎麼想?!大家很是為辛棄疾捏一把汗。

南宋。

陳亮卻是笑了起來:“幼安兄當年神勇,每每提起,我便會神往兄當年的馬上英姿。”

辛棄疾淡笑擺手:“謬讚了。”

【消息傳來,辛棄疾當場惱怒,隨即率五十人馳向金軍大營,出其不意抓獲還在和金將宴飲的張安國,帶著他一路疾馳,生生甩開五萬金兵,將張安國活捉,獻俘朝廷。】

豁!

劉徹當場不淡定了:“深入敵營活捉叛徒,視五萬金兵如無物,這是天生將才!”

底下的大臣也不淡定了,尤其是衛青和霍去病,他們一個是將領,一個是少年英豪,自然深知活捉叛徒是最好的做法,也知曉這麼做的難度,可辛棄疾竟然做到了!霍去病雙眼放光:

“義士驍勇,真想同他一見!”

劉徹聞言表示讚同,他望著水鏡裡楚棠放出的圖片,眼中真是又羨慕又嫉妒,這種人才怎麼不生在他武帝朝呢!

鹹陽。

嬴政問一旁的蒙恬:“蒙將軍,深入敵營,活捉叛徒,全身而退,若是你,有幾成把握?”

蒙恬掩下眸中火熱,謹慎道:“臣不敢托大。”

卻是沒有回答。

嬴政也不怪罪,他看向水鏡,眼裡閃過一道精光:“這辛棄疾,豈止是文武雙全。”

分明說保守了。

唐朝。

有過戎馬經曆的李世民對辛棄疾就更加讚賞了:“此子若在大唐,當是一員猛將!”

忠臣點頭,深以為然。這樣的人才,不封將軍,等著落灰嗎?明珠蒙塵,不僅是皇上的恥辱,更是他們滿朝文武的恥辱!

帝王個個眼饞,文人們也不淡定。本以為大家在同一個賽道,結果辛棄疾竟然文體兩開花?

李白率先一擲袍袖:“英才豪俊,馬上鋒芒迅疾如電,驍勇不下霍嫖姚也!”

那話怎麼說來著,辛棄疾,真是文人裡的霍去病啊!

高適同樣敬佩萬分,他也好刀劍,有將才,對辛棄疾更有一份武人的惺惺相惜,當即拔出自己的長劍,反手瀟灑地挽了幾個劍花,一挑桌上杯盞:

“敬豪傑,敬義士!”

北宋。

李清照眼睛亮了亮,神采飛揚:“辛棄疾竟然這般厲害!我本當文武雙全是虛名,沒成想竟是實打實的!那叛徒真讓人不恥!好在是解決了。”

易安居士愛憎分明,誇辛棄疾的時候還不忘罵一把張安國。她看向自家父親:“爹,辛棄疾將事情解決得如此漂亮,朝廷必然會有所封賞的吧?”

“那是自然。”李格非捋著胡須點頭,眼中同樣含了幾分讚賞,“如此人傑,必當重用。可是......”

他的眼神暗了暗,是啊,如此人傑,為何會有廉頗之歎,又為何是......以詩詞揚名呢?

【這是辛棄疾傳奇一生的起點,卻也是他最後的輝煌。撫今追昔間,他不可避免地想起自己——“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漢箭朝飛金仆姑。”那時的他,也才二十三歲而已。

他見過山河殘破,見過中原烽火,見過金兵鐵蹄的肆

虐。詞裡的揚州,曾是完顏亮渡江窺伺的據點。大家往後也會學到一首詞——薑夔的《揚州慢》。】

楚棠播放了一個小視頻,垂楊寒水,依稀可見是揚州風物,背景裡是淒清的曲,隨後便有一句句詞出現在屏幕上——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這首詞不似蘇軾的飄逸曠達,不似辛棄疾的雄豪沉鬱,也不似李清照的淒婉悲愴,而是寫得清雅空靈,冷僻峭拔,彆有一番風騷。可眾人卻無心欣賞這詞的高妙。

“‘過春風十裡,儘薺麥青青。’真似‘彼黍離離’之境。◇()_[()]◇『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杜甫一聲歎息,不忍再看。

李白同樣歎息:“廢池喬木猶厭言兵,何況是人。兵燹之禍,慘烈如斯......”

另一邊,杜牧早從詞意裡猜了個七七八八。那詞裡的杜郎,想必就是在說他。杜牧愛揚州,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秀美的揚州令他難忘,可僅僅就是幾百年後,揚州竟已被寫作“空城。”

他眼眶微紅,薑夔說得沒錯,哪怕他再風流俊賞、才華橫溢,看到那時的揚州城,必然也賦不出豆蔻詞來。

長歎一聲,他垂眸掩下傷懷。

宋朝。

沉默而又悲傷的氣息在王朝蔓延,李清照忍不住哭了出來,那是大宋的揚州城,是她還沒有到過卻心向往之的揚州城。

另一邊。

薑夔以手掩麵,他也想青史留名,也想後人誦他詞章。可這一願望當真實現,他卻無法笑得開懷。

“若可以,某寧願不曾有過這首《揚州慢》。”

誰說的國家不幸詩家幸呢?他隻想要金甌不缺。

【薑夔是南宋詞人,這首詞描寫的就是被金兵洗劫的揚州。可即使是這樣殘破的城池,也有不屈的百姓。抗金的烽火何曾熄過?這火一直燒到了辛棄疾的心裡,烈火燎原。他是這火裡淬出的鐵劍,劍光所指,隻願為王朝君父,斬下侵略者的頭顱。

可君王偏要將他棄置。他滿腔熱情,上書北伐,但朝廷卻反應冷淡,主和派始終占據上風。不僅如此,他們還不信任辛棄疾。因為辛棄疾是自北方歸順來的,這樣的人被稱作歸正人,宋廷認為,這樣的人在立場上是可疑的。】

“不是......”劉徹看不懂了,“歸正人就不是宋人了?辛棄疾都單槍匹馬如敵營了這忠心表得還不夠?”

這樣的人才你們不要可以給朕啊!他一甩袖子,恨不得在那宋朝皇帝的腦袋上狠狠地敲兩下。

鹹陽。

嬴政蹙眉冷聲:“腦子是個好東西。”

咳......李斯忍笑。腦子是個好東西,不想要可以扔掉。陛下真是越來越幽默了。說起來,他們這些人來自六國,可陛下卻從來沒有懷疑過他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真是一代雄主啊!

轉頭看了看水鏡,李斯在心裡搖頭。皇帝的水平,當真參差不齊。

() 南宋。

辛棄疾苦笑一聲,並不說話。一旁的陳亮有心安慰他,卻不知從何開口。正躊躇間,忽然聽得門外一陣響動,二人抬頭,遠遠看見幾個內侍步履匆匆的走了進來。

宮裡的人?

二人對視一眼,眼中具有幾分疑慮。須臾,那內侍已經上前,高呼著陛下口諭。他們不暇多想,慌忙行禮,垂首聽宣。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