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士奇的朱能墓誌銘寫到,朱能帶兵繞道東門破城後,斬首六萬餘。
此處的六萬是不現實的,滄州城裡大概總兵力也就六萬。奉天靖難記的斬首萬餘是合理的(和獲馬9000相呼應)。
估計是筆誤或者摘抄時多了一個“六”字。
然而,就在滄州,發生了前文提過的,很惡劣的譚淵殺降三千人之事,兩條史料一結合,演化成了非常糟糕的屠城謠言。
至今,滄州一帶都流傳著,燕王掃北,雞犬不留的傳說。】
朱棣:“…這,人是譚淵殺的。”
他估計是想說,為何最後,這鍋,卻由我來背呢?
朱元璋冷哼:“你不想殺雞犬不留的譚淵,人家就叫你雞犬不寧了。”
朱樉撲哧笑道:“老四啊,下回你還是叮囑楊士奇等人,實事求是吧。這也誇一點,那也誇一點,誇到最後,人都被你殺光了啊。”
【傳說,是民眾記憶曆史的工具之一,對沒有文字記錄曆史能力的底層人民更是如此,而這些傳說往往會因為疊加了不同時代講述者的記憶,演變成了"長時段"的曆史文本。
講述者們,自然也包含了,類似英烈傳一類的演義小說,或者中晚明時期的私家史。
好比燕王掃北,實際上疊加了後來永樂大帝五征漠北,掃蕩蒙元的曆史,但勞苦的群眾不會知道五征漠北到底有多麼英勇。
他們隻知道,明初,靖難這場戰役,對河北造成了多麼嚴重的損傷,後來的強製移民充實河北又疊了一份怨氣,許多人離開世代依存的故土,跋涉千萬裡路,哭喊著到達滿目瘡痍的新家園。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苦難的百姓被迫承受著這一切,他們無法反抗,也無法發泄,隻能默默的對後代們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帶著神話色彩的傳說。】
現場眾人默默無語。
連剛才笑出了聲的朱樉,也覺得渾身有點不對勁,仿佛毛毛蟲落到了身上,哪哪都有點癢。
朱元璋忽然作厲色:“他們會記住的!”
“你們的每一言,每一行,他們都會記住!你們便看看吧,人在做,人在看!”
【我們確實可以通過比對、考證、分析,得出燕王根本不具備屠城的動
機,他都裹挾德州人口回去謀發展,怎麼會再殺新城的百姓?人口數據很難漲的,李世民肯定和他有很多共同語言。
但也要客觀的認識到,這些廣泛傳播的流言之所以出現,有其需求的土壤,不要過分苛責。
需要狠狠苛責的還是譚淵,再次翻個白眼jpg
□□城樓上掛著,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聖母我兔對垃圾本子士兵都選擇思想改造再教育,你殺個同根同源,甚至原本是袍澤的自己人,怎麼就那麼利索呢?】
譚淵!朱元璋又給這家夥狠狠記上了一筆。
而後,才有精神關注彆的。
“垃圾本子,”老朱疑惑,“是日本嗎?咋滴,這日本,未來還和我們打過架?”
“這日本,彈丸小國,還敢來打我們?”代王朱桂疑惑,“怎麼看,也是我們去打日本吧?”
“如果是我們去打日本,這後輩說話,豈會是這種口氣?”朱棢說。
“也有一種可能,是比如說日本和高麗打,然後我們幫助了高麗日本。”朱橚想了想,“之前不是提過,我們已經幫高麗複國一次了嗎?複國第二次,也是有可能的吧。高麗這小老弟,沒我們,是真不行啊……"
他歎了口氣,語氣中,充滿了天朝上國的優越感。
朱棣和朱元璋想了想,也認同朱橚的看法。
老朱便這樣輕輕放過了日本,頷首說:""世界人民大團結',這不就是天下大同嗎?後輩這朝代,果然是有些格局的,打出這樣的口號,若有些國家倒行逆施,魚肉百姓,那我們也是吊民伐罪,師出有名!”
“待有了民心,”朱棣也說,“這地兒,也就是我們的了!”
【11月4日,朱棣讓天津的船到長蘆把戰利品運回北京,自己帶著人,繼續南下。
他先到了景州(景縣),這裡離德州很近很近了,隻有55裡路,雙方可以說就在運河南北兩岸,景州更北一丟丟。
對岸的德州堅壁守城,拒不出門,他們以為是來打自己的。就像上一回打濟南為了保德州糧草一樣,這一回也是為了滄州、長蘆的輜重好順利運回。
也不怪他們,誰能想得到,燕王那麼勇,敢率大軍深入敵後,斷你德州糧道?
掠過德州時,發生
了一場小戰鬥。
朱棣帶著數十騎兵墊後,德州方麵,窺到了大軍動向,派了百餘騎兵追出去。
up覺得,百餘人哪裡能追什麼尾?同樣的,數十騎兵也不可能墊後,雙方都是偵察兵罷了。
朱棣偵察兵VS何福等人偵察兵,朱棣勝。
什麼叫王牌偵察兵,這就是哇,有燕王封號的,何福你慕了沒?】
王牌偵察兵?
似乎還不錯。朱棣放在心中品了品,覺得這稱號有些響亮,嘴角邊露出了一絲微笑。
當然,也有可以改進的地方。
比如,把‘王牌’,改成’皇牌’,皇牌偵察兵,似乎也不錯吧?
【11月12日,至臨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