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謎底,我們稍後揭曉。】

【今天,我們來正式講述商業與貨幣經濟的故事。】

【首先,華夏雖然自古以來一直實行重農抑商,但是論曆史,華夏的商業史非常非常悠久。除了建國更早的古埃及,華夏的商業史比擅長經商的古希伯來人、古腓尼基人、古巴比倫人都要早,更不要提近代商業的歐美,在華夏有了正規商業時歐美連商業萌芽都沒有。】

古人們或矜持或明顯,各自露出自傲神色。

華夏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商業同樣是非常早就有的老祖宗。

就算古埃及先誕生,但是古埃及文明早已斷絕,隻有華夏可以不用稱呼“古華夏”。

這是文明帶來的驕傲,是不分時空不分年代讓華夏人自信的千年底蘊。

【但是為什麼,華夏的商業落後歐美那麼多?甚至到近現代,在國際商業戰爭時我們經常因為反應不過來而吃虧?】

天幕在提問,但是幾乎所有帝王都沉默了。

為什麼?

他們自己比誰都清楚。

這一次,趙匡胤趙光義都覺得揚眉吐氣了。

他們老趙家,總算做對了一次,宋朝的商業可以笑傲群朝代!

【我知道大家肯定理所當然覺得是華夏自古以來的重農抑商,以及“賤商”政策,但是不僅僅如此。】

首先,與文明有關。

華夏的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氣候上適合農耕種植,華夏先民自古以來習慣了自給自足,許多百姓甚至老死不相往來,也沒有商業競爭的觀念。小農經濟的封閉保守性質,讓百姓自身就對商業競爭沒有太大的需求。

其次,與地形有關係。

比如商業最為發達的歐美地區都是平原地區商業最為發達,包括古埃及經濟發達的也位於尼羅河的衝積平原上。相反,華夏多高山峻嶺,道路阻梗,南北相隔遙遠,東南海岸線又複不長,航海貿易也很難發展。

第三,是賤商政策。

自上而下的重農抑商政策,整個社會都輕視商人,連朝廷也缺乏商業知識,民間有誌之士也不願意從事商業,讓商業無法繁榮興盛。

第四,是資本淺薄。

曆朝曆代的經商者,一般都是個人資本,小商小戶,在經商上麵各自為政。這樣的個人或者家族力量,缺乏大魄力。而且國家既沒有獎勵,反而動不動打壓商人,對商戶更是重大損失。

所以歐美日本反而後來者居上,淩駕在華夏上,入侵華夏後搶奪了華夏的商業市場,也搶占了華夏的經濟命脈。

.

朱元璋最聽不得什麼是華夏原本有、且誕生的比較早,最後被其他蠻夷超越。

尤其是裡麵夾雜一個讓人恨之入骨的日本。

大明飽受倭寇之患,朱元璋聽了幾期天幕,對日本的恨可謂是刻到骨子裡。

曾經他輕鄙商人,在這種仇恨的刺激下,朱元璋第一

次開始認真聽商業的作用,還不忘督促皇室宗親與大臣們:“好好聽!好好記!天幕結束朕要考試!”

大臣還好,早習慣了朱元璋的嚴格要求,一群皇室宗親齊齊如喪考妣。

如此輕鬆地看天幕,看完改革各種措施就罷了,那主要是大臣們的事,怎麼還要考試?他們又不用參加科舉,至於嗎?!

卻不知朱元璋已經決定了要解決大明宗室費錢的問題。他知道皇室宗親過習慣了奢華生活,由奢入儉難,國庫不發放供養一定會想方設法撈錢,但是地方賦稅不能動,那就隻能從現在開始,讓宗室自己學會經商掙錢。

現在朱元璋雖然安排了宗室各種任務,但是未來的帝王若是出於忌憚之心,定然不會讓宗室插手軍政。換句話說,經商是最沒有威脅性的。

【商業始於貿易,從遠古時期開始,華夏已經有了商業貿易。】

黃帝以前,還是華夏上古部落時代,部落之間經常有武力衝突。

神農氏時期,農業開始有了萌芽。

神農嘗百草,被認為應該是以神農氏為名的部族開始嘗試農耕種植,並且開始有了最早的煮海為鹽。

神農氏立市以供交易,使財貨流通,居住在山區的百姓以皮為貨幣交易,居住在江河畔的百姓以貝殼為貨幣交易。

.

天幕上出現一批身披毛皮或者麻布衣服的遠古先民,他們聚族而居,有各自的氏族圖騰。

他們磨著石器、骨器,在土地上刀耕火種,進行各種農作物的耕作。

有些居住在海邊,因為人類對鹽的渴望,開始嘗試煮水為鹽。

到了部族一年一度的市集上,善於耕種者提供糧食和皮毛,善於煮鹽者提供海鹽和貝殼,用來交易自己需要的東西。

這些古老的以物易物,正是最原始的交易。

【因為遠古先民多居住在河海之濱,“貝”作為貨幣最為普遍,這樣的文明一直留存在華夏的文字中。

比如文字上與財富有關者,皆從“貝”字,比如負、財、貢、貧、貨、貪、資、贈、賜、賒、購,還有“買賣”的繁體字,都有“貝”字。】

黃帝以武力統一部落之後,修道路建立統一政權,在各種行政機構裡,已經出現了國營工匠,並且有左右大監,監察國家經濟。統一政權,給了商業興起的條件。

此後,黃帝統一度量衡,命隸首作算數,度以定長短,量以定大小多寡,衡以定輕重,度量衡由是而成。

在眾多的金屬礦物中,開始立五幣,鑄金刀。

黃帝時期的礦產,有丹砂、黃金、慈石、銅金、陵石、赤銅,黃帝規範五幣後,以珠玉為上,黃金為中,刀布為下。

在統一的秩序與貨幣下,農者能夠安心種地,商人得以安心營業。

.

有關黃帝的曆史,哪怕是古代的皇帝們知道的也不多,隻能從一些春秋戰國時期的書籍去想象上古時期的堯舜之治,根據神話去還原傳說中的部族首領

。()

“統一天下,必須要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嬴政微微頷首,對黃帝與自己不謀而合的做法非常滿意。

?想看西羚墨寫的《直播帶秦皇漢武開眼看世界》第 101 章 商業與貨幣1嗎?請記住.的域名[()]?『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他果然是千古一帝,與遠古聖人做出了一樣的抉擇。

【在西方人眼裡,華夏人做飯仿佛要施法,都要用手指頭伸進去“做法”,其實華夏人的“做飯魔法”,是在用手指量水的深度。】

【那麼為什麼水深要用手指量呢?

因為這就是華夏最古老的度量衡,以人體為標準的度量衡,一指約為“一寸”,大概在2-3厘米,我們觀察著需要到一指的哪個關節哪個深度,就能大概估算水與米的比例。】

荊咕特意放出現代人的做飯視頻。

隻見一個電飯煲裡,被人倒入白米,然後用水淘洗之後,最後倒入清水,一根手指頭探入水中,看看水沒過的關節位置,就知道水是多了還是少了。

天幕特意用字幕做出了人關節的長度,一個手指關節約為一寸,荊咕放出的是自己的手,她的小短手手指一節不長,2.5厘米。

.

“後世的數算計量單位不同,看起來也更為精確。”大秦時期,數學家張蒼看著天幕上用阿拉伯數字標注的度量衡,非常感興趣。

現在的度量衡寸尺等,日常生活使用取大概範圍,精確到小數點後麵的精準程度是做不到的。

南北朝,數學家劉徽看著“2.5厘米”的標注,心念一動。

“咦,這個計量方法很好記。”

小數的理論,在華夏正是由數學家劉徽第一次提出。

他在計算圓周率時,用到了尺、寸、分、厘、秒、忽等7個計量單位,把“忽”以下無法標出名稱的部分稱為“微數”。

而元朝時期,數學家朱世傑同樣意動。

“這種點,比文字快捷。”

朱世傑提出了小數的名稱,同時出現了低一格表示小數的記法。

在華夏古代,用算籌來計數,計算的時候一般用小棒表示數,要表示小數就隻是用文字。

在西方,一直要到十六世紀,法國數學家克拉維斯才第一次提出用小數點作為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分界的記號。

現如今,有了天幕無意中的煮飯度量衡,小數提前在大秦誕生,對數學、對科學有了些微啟示,在短期內還不明顯,但是對於數學家來說,慢慢琢磨後,將會有長遠的影響。

【說起度量衡,華夏最古老的度量衡,就是以人體為標準。

比如《說文解字注》雲:“寸、尺、咫、尋、常、仞諸度量,皆以人體為法”。

《大戴禮記》、《孔子家語》中都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的記載。

《小爾雅》中還說:“跬,一舉足也,倍跬為步”。

這些都是以人體為度量衡單位的記載。】

華夏有自己的十進製,與古老時期用十根手指計數有關係,十進製在各大古老文明都可以見到。

華夏

() 還有自己的十二進製,比如十二月,十二時辰,十二生肖,十二地支……

而這個十二,是四根手指的十二個指節,在計算的時候用大拇指在手指指節上輪流數數,就是最便攜的“計算器()”。

人體,就是最古老的度量衡單位。

【而華夏的這種以人體為標準的度量衡,從醫學解剖的角度來說,也有科學道理。

一指為寸,十指正相當於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的這段距離。一拃為一尺,人的身高正好相當於它的十倍。人體的身高與伸出兩臂之長相等。人體這一完美的比例關係,歐洲直到十五世紀才發現,經常在藝術解剖學中用繪畫描繪。】

天幕放出歐洲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藝用解剖學的圖片,這一位“文藝複興三傑∷()∷[()]『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為了研究人體,曾經親手解剖過死刑犯,並且為數不少。

他的人體畫,有一副非常出名,一個圓圈內,一個裸體的男子張開雙臂,雙臂和雙腿高低抬起不同的角度,都是在圓形內。

在藝術解剖學中,已經有了人體比例的各種概念,但是這樣的概念,在華夏遠古時期已經被提出,隻是很可惜沒有進一步深入。

.

“原來我的身高與手臂的長度一樣。”小朋友伸出手臂,第一次好奇地仔細看自己的手臂,再低頭去看自己的腳尖。

大人伸出自己的手掌,觀察自己的手指關節,原來這就是一寸?

又用大拇指和食指張開做一拃,量為一尺。再用一拃去量手指到手肘的位置,再乘以十,原來這就是自己的身高?

天幕上其他的知識需要工具或者材料,隻有這一個,量自身就可以,頓時不分男女不分貴賤,都開始饒有興趣的比劃起來。

先站在牆邊,在頭頂畫一道,然後用手臂去比,用手肘去比,用手掌去比劃。

宋朝,宋慈快速記下天幕上的內容。

原來人體的身高與手的長短都有關係,這豈不是意味著他日後隻要發現屍骨的手掌,都能揣測出人的身高?

除了手,還有頭顱,還有腳掌大小。

既然天幕說人體比例有一定聯係,西方也有人解剖研究,那華夏人是不是也有自己的比例?

南宋時期,宋慈開始對解剖有了想法。

大宋並非完全沒有解剖學,隻是比起醫學,解剖更多的被用於政治方麵。

比如王莽改製後,有農民軍起義反抗,其中一名反對黨名叫王孫慶被捕。王莽出於殺雞儆猴,對王孫慶進行了極其殘酷的殺戳,把竹扡子通到王孫慶的經脈中去,搞清了血管的來龍去脈。

宋仁宗時期,廣西起義領袖歐希範、蒙乾等人,在起義後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結果中了宋官吏杜杞的圈套。

杜杞假意設宴款待起義軍首領,等一群人喝得爛醉如泥後齊齊抓捕。

此後,起義軍被斬首,而起義軍首領歐希範被推官吳簡解剖,並命令畫工將所見繪成圖譜,名之曰《歐希範五臟圖》。

宋徽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