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西醫的發展,離不開歐洲的大學教育與先我們一步進入現代化的科技。】
【雖然前麵我提到歐洲古代的醫學經典治療手段是放血、催吐和灌腸,但是從11-14世紀,歐洲中世紀大學醫學開始誕生了。這個時期依然是黑暗時代,但是歐洲已經有了成熟的大學機製,這也為14-17世紀歐洲文藝複興時期醫學的專業教育形成提供了基礎。】
11、12世紀,歐洲醫學知識的複興,推動了一個龐大求知群體的出現,促進了醫學研究的興起,中世紀最早的一批大學醫學院組織誕生,醫學教育開始從傳統學徒製邁向大學醫學。
這種製度化的高等醫學教育組織,構建了一個穩定有序的醫學知識傳播體係,形成了中世紀特有的以文本為基礎的醫學教學模式。
在這個新的醫學教育體係中,希臘-羅馬醫學、阿拉伯醫學以及亞裡士多德的自然哲學成為了中世紀大學醫學的主要內容。
醫學院教學主要是對權威文獻進行解讀,開講座、辯論會,和由權威教師對經典文獻進行解讀。
大學會提供學位,證明醫學生接受了大學教育,獲得了高深知識。
從這個時期開始,醫學學位需要獲得漫長的努力,受過訓練的醫學生很快從普通醫生群體中脫穎而出,成為了醫學職業的精英。
到16世紀,大學醫學知識製度化,醫學發展專業化,在各行各業的地位也漸漸提升,大學醫生占領了行業的主導地位——這也是現代歐美醫生的高薪資高待遇高地位的雛形。
17世紀時期,醫學成為高度發達的成熟專業。
漸漸的,歐洲中世紀大學裡形成了醫學院、法學院、神學院和藝學院四大學院,這種模式延續百年之久,成為了現代大學的基本框架,因此“現代大學是中世紀大學的直係後裔”。
【當然,這個發展過程是十分漫長的。】
【中世紀整理而言,醫療衛生水平落後。因為中世紀特殊的政教之爭,醫學院伴隨著教會的改革發展強大,最終導致教會和國家勢力分庭抗禮,而世俗與交彙時而衝突,時而合作。兩者為了拉攏大學這樣的團體,都賦予了大學自治的權利,也讓西方的大學與華夏古代皇權之下的醫學校相比更為自由。】
“教會竟然能與國家抗衡。”李世民下意識皺眉。
雖然大唐貴族信佛者居多,但就是為了抑製佛教的勢力,皇族在有意提高和宣傳道教。所以大唐其實是儒釋道並行。
“宗教的力量還是需要警惕。”長孫無忌說話的時候,看了一眼長孫皇後。
她的小名“觀音婢”,就是典型的佛教名字,是父母為了讓自幼體弱的她健健康康活下來取得小字。
長孫皇後笑了笑:“我信佛,喜愛佛經,但並不代表就支持佛教勢力坐大。佛是佛,佛教是佛教。”
已經到了能與國家抗衡的宗教,在華夏,任何一位皇族都不會坐視不管,哪怕他同樣信佛。
【教會需要大學為其培養人才(),提供智力資源?()?[()]『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於是不僅給予了大學各種特權,還給大學的神職人員提供俸祿。】
【宗教改革家也普遍把教育當做義不容辭的神聖使命,這也為提高醫生的地位有重大影響——這也是為什麼你看到那麼多手段激烈到害死國王的醫生沒有被拖下去砍頭的原因之一,西方的醫者與華夏的醫者地位天壤之彆。】
華夏古代的醫者,深深的羨慕了。
哪怕是宋元時期的醫者也不會在治死貴族後不被懲罰。
“就那醫術,還有這樣高的地位……”元朝的醫者一邊羨慕,一邊語氣很酸,“說得我都想去西方了……”
【意大利著名史學家卡斯蒂謬尼曾說:“醫學是隨著人類痛苦的最初表達和減輕痛苦的最初願望而誕生的。”】
【歐洲從來不缺這種痛苦。】
6-7世紀,歐洲盛行麻風病,疾病從歐洲向地中海地區蔓延;
12世紀,每100個歐洲人中就有一個感染了麻風病,13世紀麻風病猖獗到了最高峰,僅在法國就有2000多所麻風病醫院;
1346-1350年,歐洲黑死病大爆發,大量人口死亡,估計約為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1480年,意大利城市居民的平均壽命隻有30歲,住在鄉村反而能活到40歲——因為糟糕的城市衛生環境。
整個中世紀,疾病泛濫。
各種傳染病,比如傷寒、天花、麻疹、結核病,輪流侵襲。
肺結核是中世紀十分普遍和致命的地方性疾病,營養缺乏和畸形也很常見,到處可見寄生蟲病、腎結石、甲狀腺腫瘤、盲人、瘸腿和癱瘓的人,此外,當時壞血病、流行性感冒、麥角中毒、舞蹈症、出汗病、痢疾、性病也盛行於歐洲。
因為疾病與死亡率太高,當時甚至有一句諺語:“活著的人還不夠去埋葬死去的人。”
這種疾病的泛濫,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中世紀時期惡劣的公共衛生環境。
古羅馬時期,城市其實有修建大型引水管道,但是到中世紀已經毀壞消失,肮臟的汙水和滿地垃圾成為了常見的城市街景。在供水有限的城市,清潔水源有限,公民一般在公共浴室沐浴。到中世紀末,這些公共浴室因為名聲敗壞關閉。
城市居民想要水源,需要走很遠的道路去有限的自來水井打水;
廁所常常跟滿溢的化糞池相連,必須要清掃工來清空,垃圾被胡亂扔在街上,更不用說酗酒之後隨地倒下的酒鬼,和隨地大小便的男人了,論清潔衛生還不如古羅馬時期。
【在這一時期,西方人同樣誤以為是空氣中有“瘴氣”,汙染了空氣和水,才導致了人類的疾病。於是人們信任教會,向神明祈禱,信任巫醫手段混合的醫生。】
【在歐洲黑死病過後,當人們死傷過度,發現祈禱無用的時候,對神權也產生了動搖,開始進入文藝複興。】
黑死病的折磨下,讓歐洲研究出來不少對抗瘟疫的方法。
() 當時的羅馬等城市,會把來自疫區的人隔離在島上1個月以後才可以入城,所有來自海上的船隻要求離岸停靠40天。
檢疫隔離也成為了中世紀最重要的流行病預防措施,“檢疫”的英文詞就來源於這個時期。
後來,所有港口建立了隔離所和醫院,病人被隔離、強製報告、消毒。
政府給全體居民發放醫學小冊子普遍性啟蒙,瘟疫期間強製掩埋屍體、限製人口流動和群體檢疫,形成了一套公共衛生製度,直到現在依然在使用。
【黑死病還讓醫學有了一個特彆的發展方向——醫學界開始注重人體解剖。】
【在黑死病之後,醫學研究者更加注重臨床實踐,強調“解剖研究”。個人研究人體的方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成為一個更直接地處理不同疾病和健康狀態的人體的過程。此外,在這個時候,外科醫生的重要性變得更加明顯】
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有人在接力。
1315年,意大利的波侖雅醫校中,教師蒙迪諾公開解剖一具女屍,1316年寫了一本《解剖學》,書中附有一幅解剖教學圖展現了解剖過程。
圖畫中,教授坐在講台上,助手在講解,仆人在操作解剖,學生們在圍觀——也就是說,解剖實際上是不專業的仆人操作的。
作為最早的解剖書籍,這本書印刷了20多次,一直沿用到16世紀,在這期間,解剖學幾乎毫無發展,解剖也都是其他人操作,從不親自實踐。
14-16世紀的文藝複興,讓解剖學從外科學中分離出來,對學生真正有益的解剖學知識逐漸增加。
16世紀,意大利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解剖工作和解剖圖帶給了社會很大的衝擊,興起一陣解剖學的熱浪,讓畫家、藥劑師和醫生緊密聯係起來,並且有了更完美的人體解剖科普圖,對當時的畫家學習透視畫法、幾何學和人體比例也有了重大影響。
達·芬奇去世後,比利時人安德魯斯·維薩裡接過了解剖學的接力棒,成為了未來的“解剖學之父”。
1543年,隻有28歲的維薩裡完成了不朽巨著《人體的構造》。因為維薩裡的著作中與教會中“男子的肋骨每邊少一根”衝突,不斷遭受到教會的迫害,最終維薩裡隻能離開帕多瓦,將所有未出版的書付之一炬;
維薩裡的同事達卡皮於1518年出版了《頭骨骨折》,1521年出版了《蒙帝諾解剖學的注釋》,1522年出版的《學習入門》均對解剖學貢獻巨大。
至於為什麼達卡皮沒有遭受迫害,因為當時對頭顱和手部的局部解剖已經比較成熟,並不如維薩裡的整體解剖、軀乾和四肢對教會的衝擊大。
此後,法洛皮奧在比薩教學,在帕多瓦成了解剖學教授,描述了耳朵和腦動脈,陰.蒂和輸卵管至今仍然用他的名字命名;
1562年,法洛皮奧年僅39歲死亡,死後學生艾奎潘鄧特繼承了他的事業,第一個對靜脈瓣進行準確描述,對繁殖、
分娩、胎兒L的解剖學和生理學進行了詳細研究。
【這一段時間,正是華夏的嘉靖皇帝在位時期。】
【當西方在不斷地精進人體解剖學,從神權的掌控下回歸人類自身時,嘉靖皇帝正在追逐他們拋棄的“神”,在煉丹修道求長生。】
“哎,這樣的皇帝,民間的解剖學又如何能夠進步。”清朝的王清任一想到自己被罵的那些話,對當朝朝廷更加沒信心。
“西方的國王皇帝女皇什麼的,聽起來比我們的皇帝好多了……”
看著天幕上的醫學大學,還有那些解剖書籍,王清任生起前所未有的求知心。
“不如,我也去西方學習學習?”
大清有商船去西洋,要不,他出海試試?
這個念頭一旦生起,王清任就停不下來了。
【在這樣的氛圍裡,在解剖學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又誕生了另一位影響巨大的醫學家——哈維與他的“血液循環”。】
威廉·哈維,在坎特伯雷的著名私立學校受過嚴格的初、中等教育,15歲時進入劍橋大學學習了兩年與醫學有關的一些學科。
1602年,哈維進入意大利帕多瓦大學---當時歐洲最著名的高級科學學府,成立於1222年,誕生了諸多鼎鼎大名的人才。
哈維在著名的解剖學家法布裡克斯指導下學習,他成績優異,在法布裡克斯從事靜脈血管解剖和“靜脈瓣”的研究中,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
哈維並沒有被眼前的成績衝昏頭腦,而是決定繼續深造,打算從帕多瓦大學畢業後再回劍橋大學讀醫學博士。
有一天,他在學校裡遇到了另一位著名的教授。
“哦,你就是那位小解剖家?”
“您好,尊敬的伽利略教授!”
“聽說你畢業了打算去劍橋大學繼續深造?”
“是的教授。”
“很好,醫學是一門值得不斷鑽研學習的專業……”
兩人相談甚歡,這位著名教授,就是意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伽利略。
哈維就讀於帕多瓦大學時,伽利略正在那裡擔任教授。
後來哈維去英國劍橋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年僅24歲。
【帕多瓦大學誕生的1222年,金朝倒數第二位皇帝,金宣宗在位;未來的宋理宗趙與莒,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宋理宗最著名的隻有兩件事,一是公元1234年與蒙古軍聯合滅金,二就是死後被楊璉真迦盜墓,屍骨被折磨頭顱都被斬下。】
【而在1602年,當哈維這顆醫學界的新星在冉冉升起時,明朝哲學家、思想家李贄被萬曆皇帝批捕,在獄中含冤自儘——論支持皇帝不會,論搞破壞一個比一個厲害呢~】
李贄突然聽聞自己的死訊,卻並沒有害怕,仰天長笑:“哈哈哈哈,含冤自儘!連天幕也在為我叫冤!”
“老師……”他的追隨著擔憂地看向李贄,“要不我們先去海外避
避難?”
“我為何要躲?要怕也是他們怕我,沒聽天幕說連皇帝都要冤枉我,這是他怕了我啊!”
李贄猖狂一笑,提起筆來,揮毫在牆壁上寫下一行詩歌明誌:
“誌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願早一命歸黃泉!”
【還是1602年,萬曆皇帝實行了礦稅,激起民間激憤。他突然病了,可能疾病中反省,決定撤銷礦稅。結果第二天病好了,立刻反悔,繼續實行礦稅。在礦稅使的壓迫下,景德鎮這個千年瓷都出現了上萬名瓷器工人發動起義,毀器廠,燒稅署,打死礦稅監官,最終頭領被抓捕處死。】
【時間往前推兩年,1600年,明朝與女真,也就是未來的大清,在薩爾滸之戰中戰敗,大明徹底走向衰落。】
洪武年間,朱元璋磨刀霍霍向兒L孫:“朱棣!你給老子過來!”
永樂年間,朱棣怒喝:“朱高熾!朱瞻基!都給老子滾過來!”
而萬曆年間,朱翊鈞:“……”
彆罵了彆罵了,他已經在改了,都已經上朝了還能怎樣?
感受著大臣們眼中的懷疑和警惕,就連母親也不放心地,時不時派宮人來盯著他,還聯合後妃盯著他,處處提醒警告。
朱翊鈞第一次開始思念張居正。
假如老師還在,讓老師去乾活多好啊,現在壓力好大,還好累……
【從萬曆年間開始,東西方仿佛分裂為兩個世界。】
【西方在明朝時期經曆了文藝複興,明末清初開始醞釀工業革命,在東西方世界的交流中,西方同樣麵臨著考驗。】
【1854年,英國從印度殖民地的海船回歸本土時,為英國帶去了霍亂。英國女王的禦用醫師約翰·斯諾發明了“疫情地圖”,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份疫情地圖,因為精準找到了疫情的源頭,及時切斷,讓英國的霍亂疫情得到了快速且有效的控製。】
正處於工業革命時期的英國,倫敦的人口速度增長過快,衛生環境卻沒有跟上,下水道遠遠不夠。
於是,倫敦市民養成了一個習慣——在自家門口挖糞坑。
就算不多的排汙管道,也是簡單粗暴直接把未經過處理的糞便排入泰晤士河中。
所以當時的泰晤士河,成分十分複雜:倫敦居民的糞便,買不起棺材下葬的貧民的屍體,各種疾病病菌,攜帶病毒的死老鼠,蒸汽船上的排泄物和垃圾等等。
這樣的環境,對於霍亂病毒的傳播,簡直是最好的溫床。
1854年,倫敦蘇荷區各地出現了上吐下瀉的市民。
“我今天已經拉了五次!”
“我要拉虛脫了……”
“我不行了……”
起初,市民隻是以為吃壞了肚子,嚴重一點去找醫生,不嚴重的自己在家想辦法。
直到出現了死者,而且是同一天出現了不少死者。
“有人死了!”
“死在了
廁所裡!”
“有人拉死了!”
當倫敦出現了多例同樣死法的死者,消息立刻傳到了宮中,傳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手上。
維多利亞女王命令自己的禦醫約翰·斯諾來調查這出看起來像是流行疾病的事情。
當時,歐洲同樣有“報應”或者“瘴氣”一說。
比如歐洲人為美洲人帶去了黃熱病、天花等疾病,導致美洲土著死傷大片,才讓西班牙人輕而易舉占領了美洲。後來歐洲興起梅毒時,就有歐洲人認為是“報應”,是“美洲土著的複仇”。
而這一次疾病,被認為是被英國侵略的亞洲的複仇。
但是約翰·斯諾並沒有相信這個說法,開始調查這場事故。
他找地方官拿到了一張倫敦市的地圖:
“把疾病的高發地點標注起來。”
地方官卻道:“這我怎麼知道?”
約翰·斯諾搖搖頭,隻得自己動手,拿著倫敦地圖,親自去采訪,每發現死亡病例,就在相應的位置上標注起來。
最後根據病例的傳染範圍、病例的多少聚集程度,形成了一個有規律的圓。
他在中間重重一點:
“傳染中心在這裡,一個公共水泵!”
地方官懷疑道:“是不是有人故意的?”
約翰·斯諾:“先去看看。”
他們一起尋訪過去,最後發現過來離圓的中心區越近的地方病例越多、越嚴重。
當他們走到中心區,果然看到了那個公共水泵。
地方官依然持質疑態度:
“怎麼辦?”
“先把水泵頭拆掉。”約翰·斯諾主動拆了水泵。
無法接水,就可以嘗試控製繼續傳播。
“但是原因不是因為這個水泵,一直使用了很久,為什麼突然開始傳染疾病?”
其他隨行者各說紛紜:
“莫非是女巫下毒?”
“還是被人詛咒了?”
“先生,請科學點。”約翰·斯諾紳士地搖搖頭,然後開始在水泵的周圍尋找。
很快他找到了源頭:“是糞便。”
在水泵的附近,就有一個糞坑。
他們再一番深入調查,就發現這個糞坑的主人家,正是從印度回來的海船上的船員。船員是一位霍亂病人,通過自己的糞便,傳染了霍亂裡的霍亂弧菌,並且汙染了水源。
而水泵被卸下之後,通過這個最簡單的方法,抑製住了霍亂的繼續傳播。政府開始救助其他病人,霍亂得以在擴散的初期就得到了良好的控製。
等到這個消息公布之後,病人們驚呆了:“也就是說,我們喝的水裡有糞便!”
約翰·斯諾同情地看著他笑了笑:“你也可以這麼理解。”
這就是他現在為什麼隻喝蒸餾水,倫敦的水,又有哪裡是乾淨的呢?
“嘔——”
好不容易病情好轉的
病人再次開始瘋狂嘔吐,“嘔——()”
病人們罵罵咧咧:“這該死的下水道!就不能弄好一點嗎!?()?『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這該死的糞坑!天煞的糞坑!”
群情激憤中,有些市民發現有一處啤酒廠附近的市民都沒有感染,因為啤酒廠的人寧願喝酒也不願意喝水,反倒是躲過了這一劫。
此後,很多市民就寧願喝酒也不喝水,更加助長了倫敦酒鬼的誕生。
約翰·斯諾回到宮中,給維多利亞女王彙報結果:
“女王陛下,這就是我的調查結果,請大力興建倫敦的下水道。”
維多利亞女王看完報告,點頭同意了:“理應如此。”
從此,有了新時代的城市奇跡——倫敦下水道。
荊咕特意放出著名的倫敦下水道,裝了淨水係統後的現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