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問道尤問世(1 / 1)

玄渾道章 誤道者 1608 字 1個月前

第1580章問道尤問世

這名道人問出這個問題後,訓天道章之中諸玄尊一齊看向張禦,想看他是如何回答這個問題的。

張禦知曉,這個問題是回避不了。今次之會固然說是玄修論道,可或許就有一些有心人將此解讀成他借此聚集玄修之勢。

推動玄法乃是玄廷之大略,過去也的確解決了天夏的諸多困難,也由此改變了天夏大勢,使得上下為之暢達。

但一些真修對此並不是沒有意見,隻是過去並不公開談這個問題,隻是私底下有所議論。可也有不少真修為此而憂慮,恐怕在未來引發真玄之爭,甚至還有一些人想著在玄法尚未成勢先行打壓下去,以避免此局。

可是現在不同了。張禦求全道法,風廷執則成了玄章玄修之中第二個寄托神氣之人,玄法的特點就是一個人突破,後麵之人都有可能突破,故在可預見的將來,玄法勢必迎頭趕上,崛起之時已是難以阻止。

更讓一些真修擔憂的是,玄廷隻要是延續下去,那麼身為次執的張禦,未來都有極大可能成為首執,其之意願將極大影響天夏的走向,那麼他又會如何對待真法?

在座諸人,可是絕大多數是從真修轉入渾章之中的,就算現在算是玄修,可過往的痕跡不是說洗就能洗去的,一些人仍舊是沿用真修的理念和修道方法,哪怕經曆了今次論道,也不是立刻能做出改變的。

故這看似隻是一個勢力消長的問題,可同時也涉及到了道法上的問題,與個人修行也是息息相關的。

張禦看了看光幕之上諸多名印,又看向那道人,道:“世人為何要習道法?”

那道人想了想,道:“自是為了超脫,為了自在逍遙。”

張禦道:“古夏、神夏之時,此念確為主流,修道人求個人之大自在,求不受拘束,方是修道人本意;然則天地在變,道法在變,道念亦在變,如今到了我天夏,便不是如此了。

諸位,人人都是從世間中來,莫非超脫出去,完得自我,便可舍世不顧了麼?諸位得道之後,哪怕得了逍遙,可究其根由,依舊是來源於世,則亦當還報於世間,還報於人。

且不談道理,光以道法來論,縱然舍世而去,仍有一線承負在身,隻是有些同道自以為已然成仙了道,可卻天機蒙蔽,不見於此。”

天夏的每一個修道人都是從世間而來,就算自小出世修行,可依舊是受父母精血而生,而父母又是何來?乃自人世中來。溯源回上,經由萬萬世衍化,再依托於人世而成,至少絕大多數人是如此。

而一修道人之所得,看似是一世之所得,可其實承繼了萬世之遺澤,故而一世不足以斬。

就算你個人純然無垢,天生不染,可是你入道修行之道法,與你交流道法的同道及師長,也不是憑空生出,每一個人都與世間有所糾纏。你能超脫,亦當助同道師長超脫,繼而助世間之人超脫。如此既還承負,又彰道法。

那道人這時又問了一句,道:“那敢問廷執,難道不是越是糾纏,承負越大麼?”

張禦道:“那是視世之生靈為枷鎖包袱了,然則世間如水,越得聚斂,越能承托我修道人,道途也越是繁盛。

修道在於互相扶持,自古至今,傳法不絕,修道人數目代代增廣,方才造就了如今道法之興盛。

眾位先輩最早結以宗派,初時還好,人皆有所去處,有道可辯,後來漸趨內收,敝帚自珍,視彼此如陌路,更為私利興殺伐。直至天夏打散諸宗,合流眾道,分駐玄府,故眼前之盛,遠邁過往。

故欲要興盛道法,唯在上下通達,使人皆可用道。且不說你我,便是諸位執攝,上境大能,身在世外,依然著意於下,莫非還不夠證此道理麼?”

眾人聽了他所言,不覺思索起來。

焦堯借著一名玄修弟子之助,也是把這些聽在耳中,這時又借那弟子語發感慨道:“張廷執這話說的是,老龍壽歲長一些,以往修道,見得不知多少人為求一言真傳,經受了諸多磨礪。

我輩修行動輒數千上萬載,然而多數時候卻是枯坐修持,不過是苦磨歲壽,偶然有一所得,視若珍寶,不肯輕易示人。

這還算是過了門關的,更多時候則是強求法門而不得,最後身化枯骨,誠為遺憾。

而至如今,法門就在那裡,不必自己去求,不說天資出眾之人,就算尋常之士,運氣好些,數百上千年則可有所成就,未來亦是可期,而這皆是我天夏道法昌盛之故。”

眾人聽到這裡,也是點首讚同,因為在座不少人都是親身經曆過那段過去的。

張禦道:“而今言及真法玄法之分,可造物之道又何嘗不是求道之法?土著神人亦有去到上層之人。

在我觀來,此皆是大道之法,無分彼此,相互或可為競逐,然則妄言一家興則一家滅,此仍是過去舊時道念之遺毒,器局稍顯狹隘了。”

他這時看向諸人名印,目光似乎望到了每一個人的身上,口中道:“如今我天夏不當執著一條道路,大道萬萬千千,皆為變通,若人人皆可尋得適應己身之道,那方才是天人之道,是我天夏之道!

諸位,元夏演化萬世,覆滅萬世,要築永世不變之理,可世上諸物無不變動,我敬佩元夏先人敢於違天之意,倒轉乾坤,自行造化,然則其卻使上下不得暢通,諸維不得運轉,萬萬世世,永致唯一,從此道無可尋,人不得超脫,譬若僵死之軀,腐爛之水,朽不可聞。試問此道我又安能求之?”

那道人言道:“天有其維,地有其限,若是人人皆可得道,又豈有道存呢?”

諸人尋思片刻,也委實不知那時又會是何等光景。

張禦道:“過往之人又豈知今日之境況?我輩皆為求道之人,而道無止境,誰也不知此後是何變化,或許到了那時,又需另一番道理了。

我輩不奢求眼下儘通大道之妙,我等如今能做的,不過是延續傳承,使我輩及後來人能有更多應對之法罷了。”

諸玄尊聽罷他這一番言語,也都是點首不已,皆於訓天道章之中對他鄭重打一個稽首。

而那出聲道人也是一個稽首之後,默默退了回去。

而下來諸人繼續論道,不過道理一旦說通,那就又是一番格局了。

諸玄尊在道章之中一連論討了三日,實則眾人道行深湛,俱是以意念相傳,許多繁複之語往往隻在一瞬之間便得明了,所以交流的東西遠遠比想象中還要多。

三日之後,聽得道章之中有悠悠鐘磬聲響傳出,諸人對著張禦、還晁、風二人各是一個稽首,便即告退,光幕之上名印也是一個個消退下去。

晁廷執對張禦道:“既然諸人皆退,那晁某也便走了。”

張禦道:“此番多謝晁廷執了。”

晁廷執道:“謝我做什麼,不嫌我得罪人便好,何況晁某亦不是無有所獲,張廷執,此月廷議之上再論了,告辭。”說完之後,他便退去了。

他走之後,風道人傳意過來,道:“張道友,你方才那番言語,卻是勝過十次論道。”

張禦道:“那是因為我道行比他們高,故是他們認為我說的話有道理,可若是有人邁過我去,境界在我之上,並說出另一番道理,他們亦會信服。但這正是修道人之固思,眼下難以祛除。

故是我輩所要做的,那便時時刻刻引道在先,說話方才有底氣,若是自身不振,那又憑何去說服彆人呢?”

平常來說,道理是道理,言語是言語,可是到了修道人這裡,境界高的,其所說言語自然就變得有道理了。

風道人覺得是如此,以前莫非就沒人能說出這番道理麼?隻是道行不夠,說了也沒人聽罷了。

他感慨了下,又道:“方才有一位後輩尋我,說是亦想在訓天道章之中開一場論道之會,還說玄尊可論,為何弟子不可論?”

張禦考慮了一下,雖然諸弟子平日都在訓天道章中談論道法,可那十分散碎,都是各說各的,要是能聚合一談,也是好事,他道:“可由各玄府牽首做此事,此事我等還需在月中玄廷之上說一聲。”

風道人道:“該是如此。”

兩人又說了幾句,就結束了交談。

張禦收回了意念,伸手一指,光氣之中有一卷道冊生成,卻是將方才諸人之言語都是載錄了下來,隨後他把書卷打開,親筆寫了一番注疏,又喚來明周道人收妥,準備留給後人觀摩。

做好此事後,他目觀內外,見暫無變動,就入至定中。

忽忽數日過去,雲海之中鐘磬聲響,恰是廷議之時,於是起身邁入光氣長河之中。

近日廷議都是商議對陣元夏之籌備,這事諸人早已做得穩妥,隻是例行交流,故未有多久,他又是長河之上歸返。

而這個時候,心中忽有所感,卻是金郅行那裡有意念傳來,他道:“金值司,可是有什麼消息麼?”

金郅行有些沉肅聲音傳至道:“廷執,元夏已然動了。”

……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