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詔(上)(1 / 1)

檀郎 海青拿天鵝 1502 字 1個月前

陸笈雖未明說將來的打算,但他將陸氏內部的分歧之處透露給公子,用意已是相當明顯。公子前番的一番說辭顯然已經將陸笈打動,但最終做決定的是陸融,公子到揚州要說服的就是他。除掉陳王之後,揚州若與豫章王結盟,陸融自然要擔心豫章王親近陸班,以致自己出人出錢,地位卻還不如現在。故而將來揚州何去何從的分歧根本,並非豫章王、秦王或那些中原諸侯誰人更強大,而在於陸氏兩支之爭。所謂結盟,亦不過討價還價,隻要公子開的價錢更有利於陸融,那麼將揚州拉過來就並非難事。“可惜我等來之前不曾預知這許多關節。”公子歎了口氣,“哪怕帶有一紙詔書,名正言順,行事也可便捷許多。”我說:“皇帝那玉璽也不知道藏去了何處,你就算能預知這些事,他恐怕也給不了你詔書。”公子頷首:“也是。”我思索片刻,又道:“不過你說得對,我等若有詔書,確可方便許多。”公子看著我,微微揚眉:“你何意?”我望望外頭的天色,伸了伸懶腰,笑道:“當下天色還早,興許往揚州城一趟還來得及。”陸氏比我想象中的沉得住氣,過了一日之後,才有人到莊園裡來。不過出乎我的意料,來的人並非隻有陸笈,還有陸融。陸融五十多歲的模樣,麵白而紅潤,體型肥胖,一看便知素日過得講究。父子二人皆身著便袍,仿佛到田莊裡來遊玩打獵。見禮之後,陸融看著公子,笑容和氣:“伯載實不經事,我今日才知曉元初來揚州之事,未曾遠迎,多有失禮,元初莫怪。”公子亦微笑:“陸公庶務繁忙,晚輩多有叨擾。”陸融看著他,感慨道:“我聞元初之名久矣。當年伯載從雒陽歸來,每提及元初,皆讚不絕口,今日得見,果不虛言。”公子道:“陸公過譽。”陸融又寒暄一番,與公子在堂上坐下。家人將食物奉上,陸融和藹地招呼公子飲茶,還將案上的揚州名點一一介紹,不厭其煩。末了,又向公子問起桓肅和大長公主的近況,以及淮陰侯夫婦的情形。“中原罹亂,我等在揚州每每聞得戰事,皆倍感憂心。”陸融痛心疾首,歎口氣,“淮陰侯夫人乃我表親,她母親臥病在床,家人皆不敢教她知曉中原之事。數日前我去探望時,她還向我問起,緣何雒陽久不曾來書信,我亦隻得搪塞過去。高祖平定天下不過數十年,戰亂又起,天下無論士庶皆不堪其禍,隻盼早日了斷才是。”聽得這話,我不由地與公子對視一眼。“陸公所言甚是。”公子道,“晚輩到揚州而來,便是要為此事儘心。”陸融頷首,笑了笑。“元初來揚州之意,伯載已告知與我。想來陸氏的打算,元初亦已知曉。”公子道:“正是。”“元初見陳王之事,恐不可行,未知元初打算如何與秦王交代?”公子淡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聖上匡扶社稷,領揚州歸服之人,皆為忠良。”陸融道:“不瞞元初,這些話,不久前也有人說過。”“哦?”公子道,“何人?”“豫章王。”陸融道,“豫章王亦天潢貴胄,皇室重臣,有誌匡扶天下。且豫章王與陸氏乃姻親,揚州與豫章國相鄰,更為親近。”這話鬼扯得毫不掩飾,若真是如此,豫章王早已經除掉陳王進了揚州,我和公子現在也不會坐在這裡。不過陸融果然比陸笈老道,隻提秦王豫章王,絕口不提皇帝。公子此時無法拿出皇帝活著且就在涼州的證據,就算想拿忠義來架他也無處下手。公子不以為忤,道:“豫章王亦忠良之臣,深明大義,若聞得聖上之事,必欣然歸服。”陸融道:“雖如此,可聖上未曾親臨揚州,隻怕難除疑慮。”公子道:“趙王等皆心懷不軌之人,當初涼州和遼東備戰未全,為保聖駕無虞,故暫且秘而不宣。當今中原戰事日緊,涼州和遼東不久便會發兵討逆,在此之前,必以聖諭詔告天下。至於揚州,我離開之前,聖上亦曾提及府上。”“哦?”陸融道,“不知聖上有何詔諭?”公子道:“陳王一向倨傲,自文皇帝晏駕,雒陽動蕩,朝廷每詔陳王出力,陳王皆諸多推脫。如前番先帝親征冀州平叛,令揚州輸送糧草,陳王一再拖延,以致先帝震怒,下詔訓斥。故聖上慮及於此,亦恐其有不臣之心。晚輩來揚州之前,聖上曾麵諭二策,以為應對。若陳王歸服,仍為揚州都督諸軍事,鎮守江南,策應王師平定中原。若陳王不願歸服,則誅殺叛逆,收複揚州。陸氏自高祖以來,對朝廷忠心不二,可委以重任,托以討逆之事。”說罷,他看著陸融:“我聞揚州刺史王遜年老體衰,多次辭任,朝廷苦於無上佳人選,一直不曾回應。揚州當下之勢,非果敢有謀之人不可擔當,以聖上之意,陸公最為適合。”陸融的神色果然觸動,旁邊的陸笈亦頗是吃驚。“這……”陸融看著公子,眼睛裡的精光閃爍不定,堆起笑容,“老叟一介庸才,怎敢擔此大任。”公子微笑:“此乃聖意,陸公莫過謙才是。”陸融歎道:“我當年蒙召入宮拜見文皇帝,那是聖上還是皇太孫,不想多年過去,聖上還記得。”“聖上自幼聰穎,博聞強識,陸公乃揚州望族之首,聖上又怎會忽視?”我坐在一旁看著,喝一口茶。這麼好的價錢,陸融不答應才怪。一州的都督和刺史,各掌軍政,為防止各州官長與地方勾結,擁兵自重,此二職向來必不以本州人士擔任。故而公子提出讓他來當揚州刺史,乃是史無前例之事。我若是陸融,此刻必是在瘋狂許願皇帝還活著的事是真的。當然,皇帝和秦王都不曾許諾過讓陸融來做揚州刺史,這些都是我教公子說的。公子對假傳聖諭這樣的事十分抵觸,但情勢比人強,這是說服陸融最便捷的路子,公子也想不出比這更好的主意,隻得找我說的做。此法效用確實明顯,陸融看上去神情大悅。他又是謝恩又是感慨了一番,話鋒卻是一轉:“如此,還有一事,頗為緊要。”“何事?”公子問。“陳王乃揚州都督,不知聖上屬意何人接任?”我心裡冷笑,陸融果真是個油頭,得隴望蜀,公子給他許了個揚州刺史仍不滿足,居然還想打揚州都督的算盤。公子道:“揚州都督統管水陸兵馬,人選之事,聖上亦已有考慮。說來,陸公和伯載對此人也頗為熟悉。”陸融和陸笈皆露出訝色,陸融即刻問:“何人?”“沈衝沈逸之。”公子道,“他當下也在涼州,護衛聖駕。”陸融沉吟,少頃,微笑撫須:“聖上英明。”說罷,他忽而看向我,仿佛現在才發現公子身邊站著一個活人。“這位可就是當年名震雒陽的雲霓生?”他說。“正是。”我行了個禮,“幸會陸公。”陸融的目光在我麵上停留片刻,轉頭對公子道:“元初不愧當世俊傑,身邊亦能人輩出。”公子道:“陸公過譽。”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公子和陸融將動手的細節大致敲定了下來。如陸笈先前所言,陸氏早已著手準備對付秦王。陳王雖然將揚州諸多軍政要職換上了自己人,但畢竟經營未久,根基不深。無論都督府還是刺史府,大多的士吏皆為陸氏等三家所掌控。就連陳王經營得最用心的揚州諸軍亦然,雖陳王的人不遺餘力占據上層,但眾多出身揚州的低階官長比起來,數目微不足道。且軍中長期受陳王黨羽勾心鬥角所累,積怨已深,籠絡起來不費吹灰之力。至於沈衝接任揚州都督之事,陸融這般痛快答應,亦有因由。他是個識相的人,知道公子既然把揚州刺史之職給了他,那麼揚州都督之職則必然要從皇帝這邊出人接任。楊氏在揚州的勢力僅次於陸氏,子弟多任文武官職,無論是陸融還是陸班,都想讓楊氏站在自己這邊。沈氏一向被楊氏視為自己人,讓沈衝來當揚州都督,楊氏必然樂意。當然,在天下人眼裡,沈衝是一個溫文爾雅翩翩君子,雖然得過先帝重用,但不過做些谘政之事,並不像公子那樣在軍政謀略上嶄露頭角。這樣一個人,也更容易讓陸融覺得好拿捏,放下戒心。在這般大事上談妥,後麵的事,賓主相談甚歡。不過陸融父子決定投向公子這邊,要對付的人除了陳王之外,又多出了陸班,計議變得更為複雜小心。“豫章王既有入揚州之心,恐怕亦不曾鬆懈,未知東安鄉侯與豫章王可有來往?”公子問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