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神的迷宮》導演吉勒莫·德爾托羅監製的影片《孤兒院》曾創下西班牙電影的票房新紀錄,並獲得戈雅獎14項提名,但它的故事實在讓人心碎:女主人公帶著兒子回到當初她居住過的大屋子裡,想把那裡辦成一個孤兒院。住進去不多久,她的兒子告訴她,自己交了一個新朋友,她認為那是他的幻想,並不多加理會。孩子有天又告訴他,他的新朋友有個神秘生。我的朋友宋暉非常受小朋友歡迎,每次聚會,朋友的孩子都和他喁喁地說個沒完。每到朋友家裡,大家同樣向孩子們張開懷抱,小孩子卻總是率先撲向他,留下我們尷尬地收回手臂。他後來向我們介紹跟孩子相處的心得,其實並不神秘,他說:“小孩子其實都是很寂寞的,很想和大人說話,但大人總覺得孩子的話很傻,不願意聽他們說話,要想和他們相處得好,隻要跟他們說話就夠了。”大部分父母和孩子的問題就在於不肯對他說,不肯聽他說。兒童教育教。但你不說,自然有人會跟他說。比如《孤兒院》裡那種神秘的朋友,再比如《犯罪現場》第七季中的一集,社區裡有兩個孩子失蹤了,最後找到的嫌疑人是潛伏在社區裡的戀童癖。他的屋子裡有餅乾糖果,有漫畫玩具,他總是耐心地聽孩子說話。他比孩子的家長更知道孩子們喜歡什麼。破案後的警察舉出一項數據,調查顯示,父母和孩子每天說話的時間,平均少於二十分鐘。所以,每每看到廣電總局一係列與電視動畫片播出有關的新規定,特彆是對境外動畫片播出時間的限製的一再擴大,覺得這和跟孩子說話的道理相同。你不和孩子好好說話,自然有人跟他說,你不肯占領的地方,自然有人會去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