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眉山(1 / 1)

蘇東坡傳 林語堂 2139 字 1個月前

你若沿長江往上走,越過漢口市,經三峽進入極西的四川省,然後沿河經重慶上溯源頭,你就會看到一座三百六十英尺高的大佛,由岸邊的山壁雕刻而成。這裡是本省西界,中國內地第一高峰峨嵋山腳下的樂山,蘇東坡時代叫做嘉州。岷江就在這兒注入長江。岷江由西夷居住的西市山區流下來,一湧而下,會合峨嵋山流下的另一條河,筆直衝向樂山大佛,然後大江慢慢轉向東南,再向東彎,直接注入東海中。在雲霧彌漫的峨眉山陰影下,在樂山以北四十哩的地方有一個眉山鎮,隸屬眉州,是中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文學世家所在地。那就是蘇家,以“三蘇”知名。父親蘇洵生了兩個傑出的兒子蘇軾(東坡)和蘇轍(子由),父子三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古今的旅客可以由樂山上溯玻璃江,乘帆船到眉山。此江冬天呈透明的深藍色,所以得名。夏天山上來的激流卻使它一片濁黃。這條河是岷江的支流,眉山位在樂山和省會成都之間,要到省都的旅客必須穿過該城。你乘帆船往上走,會看到蟆頤山直立在溪流上。那是一個低圓的小山,和江蘇常見的小丘差不多。這就是眉山,三蘇的故鄉。多虧了紀元前三世紀末期李冰父子的工程天份,這裡有完美的控水和灌溉係統,一千多年來始終有效;使四川西部成為四季肥沃的平原,又沒有水患。這座小山立在一片稻田、果園和菜園遍布的平原上,偶爾有竹林和奇特的矮棕櫚點綴其間。你可由南麵入城,沿著整潔的石階路進入市中心。那不算一座大城,卻是很舒服的居家所在。十二世紀有一位詩人描寫說,街道很乾淨,眉山在五、六月間以荷花知名,荷花的栽培已成為一種工業,因為附近城市都從這裡購買荷花。走到街上,隻見路邊有許多荷花池,幽香遍野。到了紗行,可以望見一棟中等的住宅。一入大門,隻見一座綠漆屏風抵擋路人的探視。屏風內是一間不大不小有院落的房舍。房屋附近有一棵高高的梨樹,還有水塘和菜圃。小庭園內種了各種花木和果樹,牆外是一片修竹密布的叢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海斯丁戰役發生前三十年——十二月十九日,一個男嬰在繈褓中哭泣蹬腳。由於長子夭折,他變成家中的長男。這個嬰兒並沒有特殊不凡的舉動,我們還是來看看家中的一切吧。不過我們先談這個生日,以免為中國人寫傳記的外國作家搞不清楚。中國娃娃生下來就算“一歲”,因為人人都想儘快達到德高望重的年齡。到了新年,人人都長一歲,他就“兩歲”了。根據中國這種算法,若與西洋算法比起來,人在生日前總是多算了兩歲,生日後也多一歲。本書的年齡都照西式算法,不考慮實際的生日,不過蘇東坡本人卻需要精確些。他十二月十九日出生後就算“一歲”,過年就算兩歲——其實兩周還不到。他生在年尾,他實際的年齡永遠比中國算法年輕兩歲。關於這個生日,第二件要提的就是他屬摩蠍(天蠍)宮。照他本人的說法,他一生遭受許多磨難,被人扯上好好壞壞、莫須有的許多謠言,都是這個原因——命運和韓愈相同,他也屬於同一星座,也因議論而遭到放逐。其中一個房間的中鑲板上掛一幅張仙圖。嬰兒的父親已二十七歲,正遭遇一生最大的精神危機,在市場上看到這張像,就用一個玉鐲把它買回來。七年來他每天拜祭張仙。他太太幾年前生過一個女兒,還有一個男嬰小時候就夭折了。他一直想要兒子,終於如願以償。他一定很快樂;不過我們知道他正感受強烈的羞恥和折磨。他們家道小康,有田地,也許比一般中等人家富裕些。至少有兩名丫環,此外家人還為蘇東坡和他姐姐雇了一個奶媽。但弟弟出生後又雇了一個,這兩名奶媽照中國風俗,終生跟她們養大的子女生活在一起。蘇東坡出生時,祖父還在世,已六十三歲了。他年輕的時候又高又俊,健康強壯,愛喝酒,為人豪爽慷慨。蘇東坡成為當代第一流學者,官拜“製誥”之後,有一天搬入皇宮附近的新居。幾位好友和門生來看他,那天正好是他祖父的生日,他開始談起這位怪老頭的趣事。他不識字,當時他們住在鄉下,有一大片土地。他不象彆人囤積食米,卻以米換穀,存了四千石。彆人都不懂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後來饑荒來臨,祖父就開倉放穀,先給家人和親族,再給太太的親戚,然後分給佃戶和村裡的窮人。現在大家明白他為什麼囤積稻穀了,穀子可以保存很多年,碾好的米卻會受潮腐壞。他無憂無慮,衣食不缺,常常帶著酒壺和朋友四處逛逛,坐在草地上享清福。他們大笑大喝大唱,使一般文靜莊重的農夫感到很意外。有一天正鬨得痛快,一件大消息來了。他的次子——蘇東坡的二伯——考中進士。附近還有一家人的兒子也考中了。那就是蘇東坡母親的娘家程氏。兩家是姻親,真是雙喜臨門。不過程家很富裕,屬於有土地的貴族,早就準備慶祝,蘇家老祖父卻沒有準備。兒子知道父親的作風,親自派人送了告示、官帽、官袍和手笏,還有一張太師椅和一個美麗的茶壺。喜訊送來,祖父正酩酊大醉,手上拿著一塊大牛肉。他看到官帽上的紅扣子由包袱裡伸出來,知道是怎麼回事。不過酒意未消,他接下官文,大聲念給朋友聽,並且將那塊牛肉和告示、官帽、官袍一起塞入包袱內。他叫村裡的一個少年扛包袱,自己騎驢進城。這是他一生最快樂的時刻。街上的人已得到消息,看見這個醉老頭騎在驢背上,後麵跟著古怪的包袱,不覺大笑。程家人覺得很丟臉,但是蘇東坡說,隻有優秀的文人才能欣賞那份純真。這位老頭也是自由思想家,有一天他醉醺醺跑進一間神廟,把神像砸得粉碎。他對這位神明特彆反感,本區的人民卻很怕它。也許他是討厭斂財的廟公吧。蘇東坡並未遺傳祖父的酒量,但是卻繼承了他對美酒的喜好,以後我們就會發現。這位文盲老頭的智慧潛伏在他的血液中,後來卻在孫子身上開出了奇花異果。老祖父具有特殊的身心活力,廣大的心胸,以及強烈果斷的正氣。和許多顯赫的世家一樣,蘇家的崛起也合乎進化和天擇的法規。我們找不到蘇東坡母親家智力的記載,不過蘇家和程家血統的結合卻生出了這位文學天才。除此之外,老祖父對這位大詩人的文學生命倒沒太大的影響,隻知道他名叫蘇序。這是作家最窘的事,蘇東坡身為名學者,不得不寫很多序文。他忌用“序”字,所以作品中“序”都稱為“引”。諱言父母或祖父母大名是古老的規矩,有時候會造成很窘迫的後果。大史家司馬遷的巨著中找不到“談”字,隻因這是他父親的大名。有一個人名叫趙談——他隻好擅自為他改名。同理,後漢書的作者不得不避開他父親的大名“泰”字,今天一百二十卷後漢書內找不到一個“泰”字。詩人李翱的父親恰好單名“今”字,於是他隻好一直用一個古字來描寫眼前的一刻。諱言當代皇帝的姓名也常常產生相同的結果。參加殿試的人如果學名有一個字和當朝的先帝們相同,就會被逐出殿外。而皇帝們通常以年號或追封的頭銜知名,很多學者常常忘記先皇的名字而被人趕出去。有時候皇帝自己也會忘記,誰也不能老記著十代祖先的名字嘛。皇帝一時健忘,為新殿取了名字,後來才想起他用了忌字——祖先的大名。殿名剛取得又不得不換掉。蘇東坡的父親蘇洵沉默寡言,就政治野心來說,他失意而死,不過他死前兩個兒子卻實現了他對文學和政治功名的願望。蘇洵智慧很高,脾氣剛烈,思想獨立,個性又古怪,不是一個好相處的人。直到今天大家還知道他是一個二十七歲才認真向學的大學者。大家通常拿這個例子向小孩證明,隻要有決心肯努力,成功永遠等待著我們;不過聰明的小孩也許會得到相反的結論,認為童年不必發憤讀書。事實上蘇洵小時候有充分的機會學讀書學寫字;這位仁兄似乎生性魯直,愛反抗,討厭當時的正規教育。我們知道很多聰明的小孩都是如此。他小時候不可能完全沒有學過讀書寫字,隻是他荒廢了童年的時光罷了。不過程家對這個年輕人印象卻很好,才會挑他做女婿。說也奇怪,他雖然二十七歲才發憤讀書,卻贏得了至高的文名,他的名聲並沒有完全被他出眾的兒子所掩蓋。大約在兒子出生後,他開始認真起來,深悔自己浪費了少年時光。他看到自己的哥哥、大舅子和兩位姐夫都通過考試,在外做官,心中一定很慚愧。這些事對平平庸庸的人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是對一個智力超群——由他的“全集”可以看出來——的人來說,這種情況一定很難忍受。他後來在妻子的墓誌銘中指出,她一直激勵他前進,因為蘇東坡的母親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子。不過老祖父對兒子倒沒說什麼,也沒有管他,由各方麵看來他似乎隻是一個執拗、古怪、遊手好閒的才子。朋友們問他兒子為什麼不讀書,他又為什麼不管,他平靜地說,“我不擔心”。表示他充滿自信,知道這位聰明而迷路的兒子總有一天會看出自己的錯誤。即使在那個時代,四川人已是一個吃苦耐勞、善辯、自信、大體能自治的人民,和許多邊區或殖民地的人民一樣,還保留某些古代的風俗習慣與文化。尤其要感謝一百年前本省發明了印刷術,川人突然熱中求學,在蘇東坡的時代,不少官員或成功的學者都來自四川。當時那兒一般的學術水準比現在劃歸河北和山東的省區還要高,這兩省進京趕考的人詩詞往往做不出來呢。成都是文化中心,以好信紙、蜀錦和美麗的寺廟聞名全國。有才氣甚高的名妓,也有天賦不凡的美女,在蘇東坡之前的一兩世紀,那兒至少出過兩位著名的女詩人。學者的作品仍然遵守先漢純樸的古風,與當時各地流行的頹廢、空洞華麗的文體截然不同。古今的川人都善爭辯,最後寫雄渾的長篇。就連中產社會談話間也充滿淵博的案例和明智的典故,在外省人眼中具有古典優雅的氣氛。蘇東坡也分享了這種內在的辯才和不服輸的決心。不用提他和神鬼爭辯好多回,就是他的策論也以清晰、有力而知名。蘇氏父子的敵人都攻擊他們象戰國的詭辯家。朋友則稱讚他們有孟子的雄風,象孟子一樣善辯,引喻恰當。四川人應該是很好的律師才對。因為這個原因,眉州人得到“難管”的惡名。蘇東坡有一次辯解說:這裡的人不象低文化區的人民,他們不會輕易被長官嚇倒。仕紳家中都有法典,暢談法律和規條而“不以為非”。這些仕紳守法度日,也要官吏守法。如果地方官公正廉明,他任期屆滿大家會把他的肖像掛在家中,膜拜五十年。但是他們就象現代的學生換了新老師一樣,自有一套頑皮的把戲。新官上任,他們會考考他,他若精明練達,他們就不再搗蛋。如果他好管閒事,氣勢淩人,日子就不好過了,蘇東坡解釋說,隻有不善應付的官吏才覺得他們難管。除了某些古怪的風俗習慣外,眉州人還有一種社會門第製度。著名的老世家可分為“甲”“乙”兩級,稱為“江卿”。江卿的兒女不和其它家族聯姻,無論對方多麼有錢有勢,隻要不同類就不相嫁娶。還有一種農民合作的風俗。每年二月農夫開始種田,到四月初割草,農夫數百人一起工作。他們選兩個人當領袖,一個管更漏,一個管敲鼓,大家都根據鼓聲動工或收工。遲到或偷懶的人要罰錢,田多人少的家庭要出錢做公款。收成時全村的人都一起來慶祝。他們打破“更漏”,用罰金和規費來買肉買酒祝豐收。先舉行農神祭典,然後大家吃喝玩樂,儘興而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