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衛國公李靖(1 / 1)

【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大唐的都城長安,繁華依舊。這一年,李靖已步入老年。

在皇宮的朝堂之上,唐太宗李世民正與眾大臣商議著對功臣的封賞。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群臣,說道:“李靖將軍一生為我大唐立下赫赫戰功,如今雖已年老,但其功績不可磨滅。朕決定改封他為衛國公,授予濮州刺史之職。”

大臣們紛紛點頭稱是,對李靖的功績表示讚歎。

消息傳到李靖的府邸,李靖感慨萬分。

他對身邊的老仆說道:“想我一生征戰,能得陛下如此厚愛,此生無憾了。”

老仆回道:“老爺,這是您應得的榮耀。”

在府中的書房裡,李靖的兒子李業嗣前來請安。

李業嗣說道:“父親,陛下此番封賞,實乃對您的極大恩寵。”

李靖微笑著說:“業嗣啊,為父能有今日,全賴陛下信任和將士們的拚死效力。你要記住,為人臣子,當以忠君報國為己任。”

李業嗣鄭重地點頭:“父親教誨,孩兒銘記在心。”

不久,一些昔日的同僚和好友紛紛前來祝賀。

一位老友說道:“李靖兄,恭喜恭喜啊,衛國公這一封號,實至名歸。”

李靖拱手道:“多謝諸位,這都是陛下的恩典。”

在與老友的交談中,李靖回憶起往昔的征戰歲月。

李靖說道:“想當年,在戰場上與敵軍廝殺,那是何等的驚心動魄。”

老友回應道:“是啊,李兄的英勇事跡,至今仍被人們傳頌。”

李靖又道:“如今老了,隻能把這江山交給你們這些後輩了。”

老友忙說:“李兄過謙了,您的經驗和智慧,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濮州,李靖開始履行刺史的職責。

他與當地的官員們商議政事。

李靖說道:“我們要以民為本,讓百姓安居樂業。”

官員們紛紛表示讚同。

一位官員說道:“衛國公,您的威名遠揚,相信在您的治理下,濮州定會繁榮昌盛。”

李靖謙虛地說:“還需諸位共同努力。”

【貞觀十七年年】公元643年,長安的皇宮內一片繁忙景象。

唐太宗李世民決定在淩煙閣繪製功臣像,以表彰那些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的臣子們。

在禦書房中,李世民與幾位近臣商議此事。

李世民說道:“朕欲在淩煙閣畫功臣像,以銘記諸卿之功績,你們覺得如何?”

大臣們紛紛稱讚:“陛下聖明,此乃千古佳話。”

李世民接著說:“那諸位覺得,這功臣的排名當如何定?”

一位大臣說道:“自然是以功績大小、對朝廷的貢獻為準。”

經過一番討論,最終確定了功臣的名單和排名。

當名單公布後,李靖得知自己名列第八,心中感慨萬千。

在府中,他與夫人說起此事。

夫人說道:“老爺,這是無上的榮耀啊。”

李靖說道:“這皆是陛下的恩典和眾將士共同奮戰的結果。”

一些親友也紛紛前來道賀。

一位親友說道:“李靖大人,能在淩煙閣留名,實乃家族之榮耀。”

李靖微笑著回應:“這是大唐對臣子的厚愛。”

在朝堂上,李世民對李靖說道:“李靖,你的功績朕銘記於心,淩煙閣上有你的畫像,後世子孫當銘記你的功勳。”

李靖跪地謝恩:“陛下隆恩,臣萬死難報。”

此後,每當有人提及淩煙閣功臣像,李靖總是謙遜地說:“能與諸位功臣同列,是李靖的榮幸。”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李靖的身體每況愈下。

在病榻前,李靖的家人憂心忡忡。

兒子李業嗣焦急地說:“父親,您一定要好起來。”

李靖虛弱地說:“業嗣,為父這一輩子,能為大唐儘忠,足矣。”

消息傳到皇宮,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關切。

他在朝堂上說道:“李靖將軍為我大唐鞠躬儘瘁,如今身染重病,朕要重重賞賜。”

於是,李世民賜給李靖五百匹絹,並進位衛國公、開府儀同三司。

使者帶著賞賜來到李府。

使者說道:“李將軍,陛下對您關懷備至,希望您早日康複。”

李靖艱難地起身謝恩:“多謝陛下。”

李靖的病情引起了朝中大臣們的關注。

一位大臣前來探望,說道:“李靖兄,你可要快點好起來,朝廷還需要你。”

李靖苦笑著說:“怕是不行了,但願大唐永遠昌盛。”

在病中,李靖仍心係國家大事。

他對兒子說:“業嗣,你日後要為大唐儘忠職守。”

李業嗣含淚點頭:“父親放心。”

【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的病情愈發嚴重。

在他的臥房裡,家人圍在床邊,眼中滿是悲傷。

夫人握著李靖的手,泣不成聲:“老爺,您不能丟下我們。”

李靖用儘最後一絲力氣說道:“莫要悲傷,生死有命。”

最終,李靖在家中安詳離世,享年七十九歲。

消息傳到皇宮,唐太宗李世民悲痛不已。

他在朝堂上宣布:“李靖將軍病逝,朕失去了一位忠臣良將。”

隨後,李世民贈李靖為司徒、並州都督,讓他陪葬昭陵,並賜予諡號“景武”。

在李靖的葬禮上,朝廷官員和百姓紛紛前來送行。

一位官員感慨道:“李靖將軍一生功績卓著,他的離去是大唐的巨大損失。”

百姓們也紛紛落淚:“李將軍走好,我們永遠懷念您。”

李業嗣在葬禮上答謝眾人:“感謝陛下和諸位對父親的厚愛”

【後世評價】

- 韓擒虎: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 牛弘:王佐才也!

- 楊素:卿終當坐此。

- 李淵: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 李世民:

- 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

- 器識恢宏,風度衝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

- 李靖、李積二人,古之韓、白、衛、霍豈能及也!

- 得李靖為帥,快哉。

- 王珪:兼資文武,出將入相,臣不如李靖。

- 長孫無忌:李靖南定荊吳,北平突厥。

- 魏元忠:李靖破突厥,侯君集滅高昌,蘇定方開西域,李積平遼東,雖奉國威靈,亦其才力所致。

- 柳芳:太宗定禍亂而房、杜不言功,王、魏善諫諍而房、杜讓其賢,英、衛善將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歸人主。為唐宗臣,宜哉!

- 常袞:武德貞觀之間,有若魏徵、王珪、李靖、李積、房玄齡、杜如晦等,扶翼大運,勤勞王家,尊主庇人,匪躬致命,鹹有一德,格於皇天,緬然長懷,風烈猶在。

- 劉禹錫:

- 靖時告老且病矣,梁公虛其心以起之,靖忘老與病,一舉虜其君,郡縣其地而還。夫非伐國之難能,起靖之難能也。靖非不克之為慮,居功之為慮也。

- 太宗朝李靖、高宗朝劉仁軌,皆自宰臣,乞骸致政。其後知猶可用,複起於家。進退之間,曲儘情禮。君臣之際,良史美談。

- 杜牧:周有齊太公,秦有王翦,兩漢有韓信、趙充國、耿恭、虞詡、段熲,魏有司馬懿,吳有周瑜,蜀有諸葛武侯,晉有羊祜、杜公元凱,梁有韋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韋孝寬,隋有楊素,國朝有李靖、李積、裴行儉、郭元振。

如此人者,當此一時,其所出計畫,皆考古校今,奇秘長遠,策先定於內,功後成於外。

- 李絳: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齡、杜如晦輔相聖德,魏徵、王珪規諫闕失,有溫彥博、戴胄以彌縫政事,有李靖、李積訓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大安。

- 劉昫:

- 近代稱為名將者,英、衛二公,誠煙閣之最。英公振彭、黥之跡,自拔草莽,常能以義藩身,與物無忤,遂得功名始終。

賢哉,垂命之誡!敬業不蹈貽謀,至於覆族,悲夫!衛公將家子,綽有渭陽之風。臨戎出師,凜然威斷。位重能避,功成益謙。銘之鼎鐘,何慚耿、鄧。美哉!

- 功以懋賞,震主則危。辭祿避位,除猜破疑。功定華夷,誌懷忠義。白首平戎,賢哉英、衛。

- 宋祁:唐興,其名將曰英、衛,皆擢罪亡之餘,遂能依乘風雲,勒功帝籍。蓋君臣之際,固有以感之,獨推期運,非也。若靖闔門稱疾,畏遠權逼,功大而主不疑,雖古哲人,何以尚茲?積之節,見於黎陽,故太宗勤勤於托孤,誠有為也。

至以老臣輔少主,會房帷易奪,天子畏大臣,依違不專,委誠取決,惟議是聽。積乃私己畏禍,從而導之,武氏奮而唐之宗屬幾殲焉。及其孫,因民不忍,舉兵覆宗,至掘塚而暴其骨。

嗚呼,不幾一言而喪邦乎?惜其不通學術,昧夫臨大節不可奪之誼,反與許、李同科,可不戒哉!世言靖精風角、鳥占、雲祲、孤虛之術,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臨機果,料敵明,根於忠智而已。俗人傅著怪詭禨祥,皆不足信。故列靖所設施如此。

- 趙匡胤:唐李靖、郭子儀,皆出儒生,立大功。

- 何去非:唐之善於兵者,無若李靖。

- 蘇洵:漢之衛、霍、趙充國,唐之李靖、李積,賢將也。漢之韓信、黥布、彭越,唐之薛萬徹、侯君集、盛彥師,才將也。

- 曾鞏:當房、杜之時,所與共事則長孫無忌、岑文本,主諫諍則魏鄭公、王珪,振綱維則戴胄、劉洎,持憲法則張元素、孫伏伽,用兵征伐則李積、李靖,長民守土則李大亮。其餘為卿大夫,各任其事,則馬周、溫彥博、杜正倫、張行成、李綱、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勝數。

稱號:

- 李衛公:因功改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 靈顯王:後晉時追封。

- 輔世靈佑忠烈王:到南宋時累封。

影響:

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雖今多已失傳,但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功績】:

1. 平定蕭銑:李淵建立唐朝後,李靖率軍前往安撫蕭銑,但被其軍隊阻擋。

後李靖用計擊敗反叛的冉肇則,李淵對其既往不咎。隨後李靖向李淵陳述攻取蕭銑的策略並被采納,最終成功圍困蕭銑,使其獻城投降。此戰後他被封為上柱國、永康縣公。

2. 揚威嶺南:李靖被任命為檢校荊州刺史,他招撫嶺南各地的軍閥首領,使嶺南全部歸降唐朝。

3. 剿滅輔公祏:李淵任命李孝恭和李靖征討在丹陽割據造反的輔公祏。

李靖作為先鋒大敗敵軍,並擒獲輔公祏。戰後他被拜為行台兵部尚書、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4. 征討突厥:多次成功抵禦突厥的入侵。其中在貞觀四年,李靖趁頡利可汗放鬆警惕時,斬首突厥大軍上萬人,俘虜十餘萬人,並擒獲頡利可汗,東突厥自此滅亡。他因功被封為代國公。

5. 平吐穀渾:李靖率領大軍深入吐穀渾境內,大敗其軍隊,迫使吐穀渾士卒殺掉原可汗投降。

禦史大夫蕭瑀曾誣告李靖縱兵劫掠,李靖並未辯解,隻是叩頭請罪,事後皇帝得知其中冤情,便用“封賞”的方式來平息他的委屈。

還有高甑生誣告他謀反,事發後李靖閉門不出。他深知功高震主可能帶來的危險,因此一直保持謹慎和低調,這也是他能善終的原因

後世對李靖的評價頗高,如唐高祖李淵稱讚他“李靖是蕭銑和輔公祏的克星,古代的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靖這位大將軍”

唐太宗李世民評價他“通曉事理,是一代楷模”

北宋名臣、史學家宋祁稱讚他“遇事果斷,明察秋毫,料敵先機,忠誠與智慧兼具”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