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輔佐勾踐(1 / 1)

公元前516年,楚國宛地,陽光灑在古老的街巷,一片繁忙景象。時任宛地縣令的文種,在縣衙中處理完政務,正與師爺交談。

文種說道:“近日聽聞本地有一奇人,名曰範蠡,此人頗具才華,不知是否屬實?”

師爺連忙回應:“大人,此事小的也有所耳聞,但具體情況尚不清楚。”

文種思索片刻後說:“這樣,你先派人去詳細調查一番,看看此人究竟是何許人也。”

師爺領命而去,派出幾名差役去打聽範蠡的情況。

幾天後,差役回來向師爺彙報。

差役甲說道:“據我們了解,這範蠡家境貧寒,但卻博學多才,對天文地理、治國方略都有獨到見解。”

差役乙接著說:“而且他為人正直,在鄉鄰中頗有威望。”

師爺聽後,趕忙將這些情況告知文種。

文種聽後,心中對範蠡充滿了好奇,決定親自駕車前去拜訪。

在前往範蠡住所的路上,文種心中暗自思量。

文種自言自語道:“若此人真有大才,當為我所用。”

終於,文種來到了範蠡的簡陋居所前。

文種敲門說道:“請問範蠡先生在否?”

範蠡打開門,看到門外的文種,心中有些驚訝。

範蠡問道:“您是?”

文種微笑著自我介紹:“我乃宛地縣令文種,久聞先生大名,特來拜訪。”

範蠡連忙將文種請進屋內。

文種說道:“我聽人說起先生的才華,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範蠡謙虛地說:“大人過獎了,我不過是略懂一些皮毛。”

文種接著說:“先生不必謙虛,我此次前來,是真心想與先生探討天下之事。”

兩人開始交談起來,從楚國的局勢到治國之道,越聊越投機。

文種說道:“如今楚國,貴胄專權,政治昏暗,先生可有何見解?”

範蠡回答:“楚國雖大,但內部矛盾重重,若不改革,恐難有作為。”

文種點頭表示讚同:“先生所言極是,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範蠡思考片刻,說道:“當以民為本,整頓吏治,發展經濟……”

文種聽後,眼中露出讚賞之色:“先生高見,不知先生可願出山,助我一臂之力?”

範蠡猶豫了一下:“大人,此事容我再考慮考慮。”

文種說道:“好,那我等待先生的答複。”

自文種拜訪範蠡之後,兩人又多次見麵交流。

一次在酒館中,文種與範蠡相對而坐。

文種說道:“範蠡兄,經過這段時間的相處,我越發覺得你我誌同道合,實乃知己。”

範蠡笑著回應:“文種兄,我亦有同感。在這楚國,我們恐難有施展抱負的機會。”

文種點頭道:“是啊,我近日一直在思考,不如我們離開楚國,另尋出路。”

範蠡問道:“那文種兄可有目標?”

文種思索片刻說:“聽聞越國勾踐,有大誌,或許我們可以去越國一試。”

範蠡眼中閃過一絲光芒:“越國?倒是可以考慮。”

文種接著說:“我觀越國,雖國小力弱,但有發展之潛力,若我們能助其崛起,必能成就一番大業。”

範蠡沉思片刻後說:“文種兄所言有理,隻是這一去,前途未卜啊。”

文種堅定地說:“人生在世,若不能一展抱負,空留遺憾。我相信以你我之才能,定能在越國有所作為。”

範蠡被文種的話語所打動:“好,那我們就約定一同前往越國。”

於是,他們開始為離開楚國做準備。

在準備期間,兩人又多次商量細節。

範蠡說道:“此去越國,路途遙遠,我們要做好充分準備。”

文種說:“糧食、衣物、盤纏都要備足。”

範蠡又道:“還要了解越國的風土人情、政治局勢,以便我們到了之後能迅速適應。”

文種點頭:“我已派人去打聽了。”

在出發前的一天,兩人再次相聚。

文種說:“明日就要出發了,不知範蠡兄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範蠡堅定地回答:“一切就緒,隻待啟程。”

文種感慨道:“此去不知是福是禍,但隻要我們攜手共進,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公元前511年,春風吹拂著越國的大地。範蠡和文種經過漫長的旅途,終於抵達了越國。

他們來到越王勾踐的宮殿外,求見勾踐。

勾踐在殿內聽聞有兩位楚國來的賢士,心中好奇,命人宣他們進殿。

範蠡和文種走進宮殿,向勾踐行禮。

勾踐問道:“聽聞二位從楚國而來,不知有何賜教?”

範蠡回答道:“大王,我二人在楚國久聞大王有大誌,特來輔佐大王,共創偉業。”

勾踐看著他們,說道:“楚國人才濟濟,二位為何選擇來我越國?”

文種說道:“大王,越國雖小,但有發展之潛力,且大王心懷壯誌,我們相信在越國能實現我們的抱負。”

勾踐微微點頭:“既然如此,那本王就考考二位,對於越國的發展,二位有何良策?”

範蠡說道:“大王,越國當務之急是發展農業,增加人口,充實國力。”

勾踐問道:“如何發展農業?”

文種接著說:“可以興修水利,推廣先進的農耕技術,鼓勵百姓開墾荒地。”

勾踐又問:“那如何增加人口?”

範蠡回答:“可以減輕賦稅,獎勵生育,吸引他國百姓前來定居。”

勾踐聽後,心中暗自讚賞:“二位所言,甚合本王心意。”

從此,範蠡和文種開始輔佐越王勾踐。

在一次軍事會議上,勾踐與範蠡、文種等人討論。

勾踐說道:“如今周邊各國局勢複雜,我們當如何應對?”

範蠡說道:“大王,我們當加強軍事訓練,打造精銳之師。”

文種補充道:“同時,要與周邊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避免樹敵過多。”

勾踐點頭:“嗯,就依二位之策行事。”

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範蠡和文種也會有不同的意見。

一天,在商討稅收政策時。

文種說道:“我認為應當提高稅收,以增加國庫收入。”

範蠡反駁道:“不可,此時提高稅收會加重百姓負擔,不利於國家穩定。”

文種說道:“但國庫空虛,如何發展軍事?”

範蠡說道:“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增加財政來源。”

最終,勾踐權衡之後,采納了範蠡的建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