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四年(181年),在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這片寧靜祥和的土地上,一個官吏之家中傳出了一聲嘹亮的啼哭。
諸葛亮,這個注在曆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物,誕生了。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微風輕拂著庭院中的花草樹木。家中的長輩們圍在新生兒的身邊,臉上滿是洋溢的笑容。
“這孩子天庭飽滿,日後定有非凡成就。”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說道。
“是啊,看他這明亮的眼睛,透著聰慧。”另一位長輩附和道。
父親諸葛珪慈愛地看著繈褓中的兒子,滿懷深情地說:“吾兒就取名為諸葛亮,字孔明,願他能心懷天下,明察事理。”
時光荏苒,諸葛亮在家人的嗬護下逐漸長大。他聰明伶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父親,為什麼天上的星星會閃爍?”小小的諸葛亮仰著頭問道。
諸葛珪耐心地解釋:“那是因為它們距離我們很遠,光芒穿越漫長的路途,所以看起來會閃爍。”
“那山的那邊是什麼呢?”諸葛亮又追問。
“山的那邊也許是另一個世界,等你長大了自己去探索。”諸葛珪笑著回答。
然而,在諸葛亮三歲時,母親章氏因病離世。
“父親,母親為什麼要離開我們?”諸葛亮拉著父親的衣角,眼中滿是淚水。
諸葛珪強忍著悲傷,安慰道:“孩子,母親去了一個沒有病痛的地方,她會在天上看著我們。”
諸葛亮懂事地點點頭,暗暗發誓要更加堅強。
日子在悲傷與思念中緩緩前行,諸葛亮努力學習,希望能讓父親感到欣慰。
“孔明,今天的功課完成得如何?”諸葛珪關切地問道。
“父親,孩兒已經完成,還多讀了幾篇文章。”諸葛亮認真地回答。
“好,好啊,繼續努力。”諸葛珪拍了拍他的肩膀。
可是,命運再次給了諸葛亮沉重的一擊。在他八歲那年,父親諸葛珪也永遠地離開了他。
“父親,您不要走,不要丟下我和弟弟。”諸葛亮撕心裂肺地哭喊著。
“哥哥,我害怕。”弟弟諸葛均緊緊抱住他。
“彆怕,均弟,以後有哥哥在。”諸葛亮咬著嘴唇,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
從此,兄弟倆跟隨叔父諸葛玄生活。
“叔父,我們會聽話的,不會給您添麻煩。”諸葛亮懂事地說道。
諸葛玄心疼地看著他們:“孩子,你們就是我的希望,我會照顧好你們。”
在叔父的關愛下,諸葛亮和諸葛均漸漸走出了失去雙親的陰影。
“孔明,你將來有什麼打算?”諸葛玄問道。
“叔父,我想讀書明理,為家族爭光。”諸葛亮目光堅定。
“好,有誌向!”諸葛玄讚許地點點頭。
……
諸葛玄站在庭院中,望著遠方,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和憂慮。
“孩子們,我們即將前往豫章,去投奔袁術。”諸葛玄對著諸葛亮和諸葛均說道。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叔父,袁術是個怎樣的人?”
諸葛玄沉思片刻:“袁術乃一方諸侯,勢力頗大,或許能給我們一個安身之所。”
諸葛均拉著諸葛玄的衣角:“叔父,那裡會比我們現在的家好嗎?”
諸葛玄摸了摸他的頭:“均兒,一切都是未知,但我們要心懷希望。”
於是,一家人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前往豫章的路途。
一路上,風景變換,諸葛亮看著窗外,心中思緒萬千。
“哥哥,我累了。”諸葛均說道。
“均弟,再堅持一下,很快就到了。”諸葛亮安慰道。
終於,他們來到了豫章。
“這便是豫章城,比我們家鄉大多了。”諸葛玄說道。
諸葛亮好奇地四處張望:“叔父,我們要去哪裡找袁術?”
諸葛玄:“先找個住處安頓下來,再慢慢打聽。”
經過一番周折,諸葛玄終於見到了袁術。
“袁大人,在下諸葛玄,特來投奔。”諸葛玄恭敬地說道。
袁術審視著他:“聽聞你有些才華,本帥便封你為豫章太守。”
“多謝袁大人。”諸葛玄連忙謝恩。
回到家中,諸葛玄高興地對孩子們說:“孩子們,我們在豫章總算有了立足之地。”
諸葛亮:“叔父,您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諸葛玄:“為了家族,為了你們,叔父定會努力。”
在豫章的日子裡,諸葛玄兢兢業業地處理政務。
“大人,這件事該如何決斷?”下屬前來請教。
諸葛玄仔細思考後回答:“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草率行事。”
諸葛亮有時也會跟著諸葛玄了解一些政事。
“叔父,為何處理政務如此複雜?”
諸葛玄耐心解釋:“孔明啊,這其中牽涉眾多利益關係,需權衡利弊。”
諸葛玄站在豫章的官邸中,麵色凝重。
“唉,沒想到這官職竟如此快就被朱皓取代。”諸葛玄歎息道。
諸葛亮安慰道:“叔父,莫要太過傷心,我們另尋出路便是。”
諸葛玄看著諸葛亮和諸葛均:“孩子們,我們隻能前往荊州,去投奔劉表了。”
諸葛均有些害怕:“叔父,荊州會接納我們嗎?”
諸葛玄堅定地說:“劉表乃寬厚之人,應當會給我們一個容身之所。”
一家人再次踏上了旅途。
“哥哥,我走不動了。”諸葛均抱怨道。
諸葛亮鼓勵他:“均弟,堅持一下,很快就到了。”
一路上,風餐露宿,艱辛無比。
“叔父,我們還有多遠才能到荊州?”諸葛亮問道。
諸葛玄:“快了,再堅持堅持。”
終於,他們來到了荊州。
“這荊州城甚是繁華。”諸葛亮說道。
諸葛玄:“但願我們能在此有個好的開始。”
見到劉表後,諸葛玄說明來意。
“諸葛先生,久聞大名,歡迎來荊州。”劉表說道。
諸葛玄感激涕零:“多謝劉大人收留。”
在荊州的日子裡,諸葛玄努力適應新的環境。
“大人,此地風俗與豫章大不相同。”下屬說道。
諸葛玄:“入鄉隨俗,慢慢了解便是。”
諸葛亮也在努力學習,結交新朋友。
“孔明兄,聽聞你學識淵博。”一位友人說道。
諸葛亮謙虛地回答:“過獎了,隻是略懂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