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監國(1 / 1)

洪武六年,歲在癸醜,時維孟春,陽和啟蟄。朱標年十有九,儀表堂堂,風神俊逸。

是年,朱標始參政事。朱元璋雄才大略,以天下為己任,欲使太子早經曆練,遂命諸司常事啟奏皇太子。

朱標初涉政事,謹慎勤勉,虛心求教。每有奏報,皆傾心聆聽,深思熟慮而後決之。

朝堂之上,朱元璋高坐龍椅,威嚴赫赫。環顧群臣,曰:“吾之子標,已長成人。今命諸司常事啟奏太子,以觀其才。”

群臣皆拜,曰:“陛下聖明,太子聰慧仁孝,必能勝任。”

朱標聞命,心中忐忑。思及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

自此,諸司常事皆啟奏朱標。朱標每日忙於政務,廢寢忘食。

或與群臣商議國事,或審閱奏章,或考察民情。其處事公正,寬嚴有度,深得群臣讚譽。

洪武十年,歲在丁巳,夏日炎炎,驕陽似火。朱元璋見朱標日益成熟,遂令大小政事皆先啟皇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朝堂之上,朱元璋神色凝重,曰:“標兒已曆練數載,今令大小政事先啟太子處分。望汝等儘心輔佐,不可懈怠。”

群臣皆拜,曰:“陛下聖明,太子仁德,吾等必當竭儘全力。”

朱標跪地而拜,曰:“兒臣惶恐,恐有負父皇重托。然兒臣必當儘心儘力,為父皇分憂,為百姓謀福祉。”

朱標監國輔政,主張寬和之政。其見百姓苦於苛政,心中不忍,常思以寬仁之策治國。

一日,朱標與群臣商議政事,曰:“吾觀百姓生活困苦,皆因苛政所致。當行寬通平易之政,以安民心。”

群臣有讚同者,亦有疑慮者。有臣曰:“陛下以猛治國,方得天下。今太子欲行寬政,恐有不妥。”

朱標曰:“父皇以猛治國,乃亂世之策。今國家已定,當以寬仁撫民,方能長治久安。”

朱標之師宋濂,學富五車,德高望重。然不幸卷入“胡惟庸謀反案”。朱元璋大怒,欲處死宋濂。

朱標聞之,心急如焚。思及師恩深重,不可不救。乃跪求朱元璋,曰:“父皇,宋先生乃兒臣之師,德高望重,斷無謀反之心。請父皇開恩,饒宋先生一命。”

朱元璋怒曰:“胡惟庸謀反,牽連甚廣。宋濂豈能無罪?”

朱標泣曰:“宋先生一生教書育人,為國家培養無數人才。若殺之,恐寒天下士人之心。”

馬皇後亦勸朱元璋曰:“陛下,標兒所言有理。宋濂乃一代大儒,不可輕易殺之。”

朱元璋沉思良久,曰:“罷了,看在標兒和皇後之麵,饒宋濂一命。”

朱標對待兄弟,特彆友愛。

秦王朱樉、周王朱橚等曾多次觸怒朱元璋,皆賴朱標從中調解,方得返回封國。

一日,秦王朱樉犯錯,朱元璋欲治其罪。朱標聞之,急忙求見朱元璋。

朱標跪地而拜,曰:“父皇,秦王雖有過錯,然其本性不壞。請父皇念及兄弟之情,饒其一命。”

朱元璋怒曰:“秦王屢教不改,罪不可赦。”

朱標曰:“秦王年少輕狂,難免犯錯。兒臣願前往秦地,教導秦王,使其改過自新。”

朱元璋見朱標如此友愛兄弟,心中感動,曰:“罷了,看在汝之麵,饒秦王一命。汝當好好教導秦王,不可再犯。”

又一日,周王朱橚犯錯,朱元璋亦欲治其罪。

朱標再次求見朱元璋,曰:“父皇,周王年幼無知,犯錯在所難免。請父皇開恩,饒周王一命。”

朱元璋曰:“周王不思進取,胡作非為。豈能輕饒?”

朱標曰:“周王本性善良,隻是一時糊塗。兒臣願與周王談心,使其明白事理。”

朱元璋無奈,曰:“好吧,看在汝之麵,饒周王一命。汝當好好教導周王,不可再犯。”

尤其是晉王朱棡觸犯國法,朱元璋要治罪於他。朱標極力營救,方使其幸免。

朱標聞晉王之事,心急如焚。思及兄弟之情,不可不救。乃再次跪求朱元璋,曰:“父皇,晉王乃兒臣之弟,雖犯國法,然其情有可原。請父皇開恩,饒晉王一命。”

朱元璋怒曰:“晉王違法亂紀,不可饒恕。”

朱標泣曰:“晉王年少氣盛,一時糊塗。兒臣願代晉王受罰,懇請父皇開恩。”

朱元璋見朱標如此重情重義,心中不忍,曰:“罷了,看在汝之麵,饒晉王一命。汝當好好教導晉王,不可再犯。”

在諸多弟弟們眼中,朱標是一位受人尊敬、能夠和睦家族的兄長。

秦王朱樉曰:“吾兄仁德,屢次救吾於危難之中。吾當改過自新,不負兄長期望。”

周王朱橚曰:“吾兄慈愛,待吾如親弟。吾當好好學習,為兄分憂。”

晉王朱棡曰:“吾兄大義,救吾性命。吾當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朱標性格仁善,常建議行“寬通平易之政”,雖與朱元璋意見時有相左,但這並未影響朱元璋對他的喜愛。

一日,朱元璋與朱標談論國事。朱元璋曰:“標兒,汝之寬政,雖有可取之處,然吾以猛治國,亦有道理。”

朱標曰:“父皇,兒臣深知父皇以猛治國之苦心。然今國家已定,當以寬仁撫民,方能長治久安。”

朱元璋曰:“汝之仁善,吾甚喜之。然治國不可一味寬仁,亦需剛柔並濟。”朱標曰:“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朱標之仁善,有目共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