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太子仁德(1 / 1)

漢武帝元朔元年,歲在癸醜,長安城中,瑞氣氤氳,衛皇後子夫誕下一子,名曰劉據。

彼時,武帝年已二十九,久盼嫡嗣,得此子,欣喜若狂,視若珍寶。

劉據既生,帝命太史占之。太史曰:“此子貴不可言,乃國之棟梁也。”帝大悅,厚賞太史。宮中上下,皆歡騰不已。

劉據生而靈秀,真乃龍鳳之姿。

衛皇後視之,愛憐有加,日夜嗬護,唯恐有失。

帝對劉據寵愛至極,常抱之於膝上,親授詩書。劉據聰慧過人,一學即會,帝喜曰:“吾兒聰慧,他日必成大器。”

時光荏苒,劉據漸長。其性仁慈寬厚,溫和謹慎,待人以禮,深得眾人愛戴。

帝見之,曰:“吾兒性善,然不類吾。吾好武勇,欲開疆拓土,成就霸業。吾兒性柔,恐難承吾誌。”

雖帝有此言,然太子之位依舊穩固。蓋因衛皇後得寵,其母儀天下,溫柔賢淑,深得帝心。且衛氏一族,勢力強盛。

舅舅衛青,威震天下,為大漢抗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姨夫公孫賀,亦為朝中重臣,忠勇可嘉。衛氏一族,榮耀無比。

一日,帝召衛青入內,曰:“卿之外甥劉據,性善而柔,不類朕。朕恐其難承大業,卿以為如何?”

衛青跪曰:“陛下,太子仁慈寬厚,乃萬民之福也。陛下開疆拓土,成就霸業,然天下太平之時,需仁德之君以治之。太子正合適也。”

帝思之,曰:“卿言有理。”

劉據自幼好學,師從名儒,研習經典。其書房之中,書籍滿架,墨香四溢。

劉據端坐其中,手不釋卷,專心致誌。

一日,劉據與師論道。師曰:“仁者愛人,為政以德。”

劉據曰:“然也。吾以為治國當以仁為本,愛民如子,輕徭薄賦,使百姓安居樂業。”

師讚曰:“太子有此仁心,乃天下之幸也。”

劉據常出宮巡視,見百姓疾苦,心中不忍。乃命人發放錢糧,救濟百姓。百姓感恩戴德,皆讚太子仁德。

劉據又好結交賢士,其府中賓客滿座,皆為有識之士。眾人論道談政,暢所欲言。劉據虛心聽取,受益匪淺。

一日,劉據與賓客論及匈奴之事。賓客曰:“匈奴屢犯邊境,陛下多次出兵征討,雖有勝績,然百姓苦不堪言。太子以為當如何?”

劉據曰:“吾以為當以和為貴。可遣使與匈奴修好,互通貿易,使百姓免受戰爭之苦。”

賓客曰:“太子仁心,然匈奴凶悍,恐難和也。”

劉據曰:“吾當儘力為之。”

劉據之仁德,傳遍天下。帝聞之,心中欣慰。然亦有小人,嫉妒劉據,欲加害之。

長安城中,暗流湧動。劉據身處其中,卻渾然不知。其依舊秉持仁德之心,為國為民,儘心儘力。

衛皇後深知宮中險惡,常告誡劉據曰:“吾兒當小心謹慎,不可輕信他人。宮中人心叵測,恐有奸人加害於汝。”

劉據曰:“母後放心,兒臣自有分寸。”

衛氏一族,榮耀至極,亦引他人嫉妒。朝中一些大臣,見衛氏勢力強盛,心中不滿,欲除之而後快。

一日,有大臣上書帝曰:“衛氏一族,權傾朝野,恐有不臣之心。陛下當防之。”

帝曰:“卿言過矣。衛氏一族,忠勇可嘉,為朕立下汗馬功勞。朕豈會疑之?”

然此言一出,衛氏一族,更加謹慎。

東宮之中,書聲琅琅,墨香四溢。劉據與太傅石慶、少傅莊青翟、太子賓客等一眾寬厚之士,每日研習儒家經典,探討治國之道。

劉據端坐於堂,目光專注,聆聽師者之言。石慶曰:“太子殿下,儒家之學,以仁為本,治國當以寬厚愛人。”

劉據微微頷首,曰:“先生所言極是,吾以為治國當以民為本,施仁政,使百姓安居樂業。”

莊青翟曰:“殿下仁德,若能以儒治國,必能使天下太平。”太子賓客等亦紛紛附和。

一日,劉據見百姓苦於徭役之重,心中不忍,乃入見武帝。帝坐於朝堂之上,威嚴肅穆。

劉據恭敬行禮,曰:“父皇,兒臣以為連年對外征伐,百姓苦不堪言。當減少征伐,多施仁政,以安民心。”

武帝微微皺眉,曰:“吾大漢當以武立國,開疆拓土,方能保江山永固。汝之仁政,恐難成霸業。”

劉據曰:“父皇,武可安邦,仁可治國。百姓乃國之根本,若百姓不安,國將不穩。”武帝沉默不語。

劉據又曰:“兒臣在東宮,與師友研習儒家經典,深知仁政之重要。以儒治國,可使百姓歸心,國家昌盛。”

武帝曰:“汝之理念,與吾不同。吾之尚武好戰,乃為大漢之強盛。嚴刑峻法,可鎮奸邪。”

劉據曰:“父皇,嚴刑峻法雖可鎮一時之奸邪,然久則民怨沸騰。仁政可化民之心,使民自覺向善。”

武帝思之良久,曰:“汝之言,亦有道理。然吾之決策,乃為大局著想。”

劉據無奈,退而思之,欲另尋時機勸諫。

東宮之中,劉據與師友商議。

石慶曰:“太子殿下,陛下尚武好戰,實乃為大漢之威名。然百姓之苦,亦不可不顧。”

劉據曰:“先生所言極是。吾當繼續勸諫父皇,施仁政,減征伐。”

莊青翟曰:“殿下仁德,然陛下心意已決,恐難改變。”

劉據曰:“吾當以誠意感動父皇,使父皇明吾之苦心。”

太子賓客曰:“殿下可多舉仁政之例,以證其可行。”劉據點頭稱是。

此後,劉據時常關注百姓疾苦,每有機會,便向武帝進言。或言百姓徭役之重,或言嚴刑峻法之弊。武帝雖未全然采納,然心中亦有所觸動。

東宮中,眾人圍坐,討論治國之道。

劉據曰:“吾等當以仁政為本,為百姓謀福祉。”

石慶曰:“殿下之仁心,乃百姓之福。吾等當全力輔佐殿下,推行仁政。”

莊青翟曰:“吾等可製定一些仁政之策,呈於陛下。”眾人紛紛獻策,氣氛熱烈。

一日,劉據見一百姓因小過而受重罰,心中不忍,乃親自為其求情。

武帝見劉據如此,曰:“汝之仁心,朕已知之。然治國不可一味仁慈,當恩威並施。”

劉據曰:“父皇,仁政並非一味仁慈,而是以民為本,公正執法。”

武帝曰:“汝可試之,但不可影響國家大局。”劉據大喜,謝恩而去。

劉據回東宮,與師友商議如何推行仁政。眾人各抒己見,製定了一係列仁政之策。

如減輕徭役、寬刑罰、興教育等。劉據命人將這些策論整理成冊,呈於武帝。武帝閱之,雖未立即采納,但對劉據之努力亦有所讚賞。

東宮中,劉據與眾人繼續努力,推行仁政。他們關心百姓生活,救助貧困,興辦學校,培養人才。

百姓聞之,皆讚太子仁德。劉據之名,傳遍大漢。

然而,朝中一些大臣對劉據之仁政理念並不認同。他們認為劉據過於仁慈,難以擔當大任。

有大臣上書武帝,言劉據之仁政不可行,恐誤國。武帝雖未輕信,但心中亦有疑慮。

劉據得知此事,心中憂慮。石慶曰:“太子殿下勿憂,吾等之仁政,乃為百姓著想。隻要堅持不懈,必能得陛下認可。”

劉據曰:“先生所言極是。吾當堅定信念,繼續推行仁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