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宋徽宗內禪(1 / 1)

北宋之時,天下局勢變幻莫測。

宋久與遼對峙,以歲幣維持和平之局。

然徽宗在位,風雲驟起。

彼時,遼國國勢日漸衰弱,如落日餘暉,輝煌不再。

而東北地區,女真族如新星崛起,勢不可擋。女真族英勇善戰,迅速建立金朝,兵強馬壯,威震四方。

徽宗聞之,心中暗喜。其思及燕雲十六州,此乃宋之舊地,多年未能收複,今或有機可乘。徽宗召群臣商議,殿宇之中,氣氛凝重。

徽宗曰:“今遼勢衰,女真崛起,朕欲收複燕雲十六州,卿等以為如何?”

群臣議論紛紛,有大臣進言曰:“陛下,遼雖弱,然金亦虎狼之師。聯金抗遼,恐引火燒身。”

徽宗微微皺眉,曰:“燕雲十六州,乃我大宋故土,豈能坐視不理?今金勢強,正可借其力,收複失地。”

於是,徽宗決定聯金抗遼,撕毀與遼之同盟關係。

政和八年,歲在戊戌。京城之中,陽光明媚,然氣氛緊張。徽宗派使節馬政前往金朝。

馬政生得相貌堂堂,器宇軒昂,心懷壯誌。其領命而行,肩負重任。一路上,馬政心中忐忑,深知此行關係重大。

馬政至金,金國君臣上下,皆露警惕之色。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身材魁梧,麵容剛毅,目露精光。其坐於王座之上,審視馬政。

馬政恭敬行禮,曰:“大宋皇帝陛下,見貴國崛起,深感欽佩。今遼勢衰,大宋欲與貴國結盟,共同抗遼。事成之後,兩國可瓜分遼國領土,宋以收複燕雲十六州為條件,向金支付歲幣。”

完顏阿骨打沉思片刻,曰:“此事重大,需謹慎商議。”

經過多番交涉,最終促成宋金“海上之盟”。兩國約定,共同出兵,攻打遼國。

宣和二年,歲在庚子。金朝大軍氣勢洶洶,如猛虎下山。金攻克遼國上京臨潢府。消息傳至北宋,徽宗大喜。

徽宗曰:“金果勇猛,遼亡之日不遠矣。”

宣和四年,歲在壬寅,三月。春風拂麵,然戰事緊張。徽宗命童貫率軍攻打遼南京析津府。

童貫生得身材矮小,麵白無須,然心狠手辣。其率大軍,浩浩蕩蕩,旌旗飄揚。童貫心中得意,以為此戰必勝。

然遼軍頑強抵抗,宋軍久攻不下。童貫心急如焚,卻無良策。遼軍趁勢反擊,宋軍大敗。

童貫狼狽逃回,麵有懼色。徽宗聞之,大怒。

徽宗曰:“童貫無能,損我軍威。”

宋在對遼作戰中,暴露了自身軟弱之軍事能力。遼朝滅亡後,宋金之間脆弱之同盟關係迅速破裂。

金朝以張覺叛變事件為由,欲南下攻宋。金兵如烏雲壓城,氣勢洶洶。北宋朝廷,人心惶惶。

此時之徽宗,方知聯金抗遼之策,乃引狼入室,然悔之晚矣。

宣和七年,歲在乙巳,十二月。

汴京,寒風凜冽,烏雲密布。皇宮之中,氣氛凝重,人心惶惶。金兵南下入侵之消息如驚雷乍響,瞬間引發宋廷恐慌。

徽宗,麵容憔悴,雙目無神。其身著龍袍,坐於龍椅之上,心中滿是憂慮。

回想往昔,自己尊崇道教,大興土木,沉溺藝術,致民怨沸騰,國勢漸衰。如今金兵壓境,社稷危在旦夕。

徽宗思及此,悔恨交加。其心中暗道:“吾之過也,致今日之危局。”

為平息民怨,徽宗下令暫停花石綱和製造局。聖旨傳出,京城之中,百姓皆有喜色。那些被強征運送花石綱的民夫,聽聞此訊,喜極而泣。

徽宗又發布罪己詔,承認自己即位二十餘年的種種過失。

罪己詔中,言辭懇切,充滿悔意。徽宗曰:“朕即位以來,所為多有不當,致民不聊生,國勢日頹。今金兵入侵,朕深感愧疚。願改過自新,以謝天下。”

麵對女真入侵的危機,宋廷內部爭論不休,提出各種應對措施。大臣們或言戰,或言和,各執一詞。

主戰之臣慷慨激昂,曰:“陛下,金兵雖強,然我大宋亦有雄兵百萬。當奮起抵抗,保我江山社稷。”

主和之臣則憂心忡忡,曰:“陛下,金兵凶猛,戰則必敗。不如求和,以保百姓安寧。”

徽宗猶豫不決,心中焦慮萬分。其思前想後,終覺無力應對此危局。

一日,徽宗召太子趙桓入宮。

徽宗曰:“桓兒,今金兵南下,國家危矣。朕思之再三,決定將皇位傳於汝。汝當肩負起社稷之重任,保我大宋江山。”

趙桓聞言,大驚失色。趙桓曰:“父皇,兒臣恐難當此重任。”

徽宗歎曰:“桓兒,此乃無奈之舉。朕已年邁,無力應對此危機。汝當勇敢擔當,為百姓謀福祉。”

於是,徽宗最終選擇稱病內禪,將皇位傳給太子趙桓,即欽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