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戚繼光(1 / 1)

戚繼光出生於明嘉靖七年閏十月初一日(公元1528年11月12日),逝世於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

戚繼光字元敬、文明、汝謙,號南塘,晚年號孟諸,山東登州蓬萊人(有說祖籍是安徽定遠人)。

《早年經曆》:

戚繼光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親兵,在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戚祥跟隨藍玉傅友德征討雲南時陣亡,後代子孫得以世襲明威將軍的稱號。

戚繼光少年時跟隨父親戚景通學習詩書禮儀和兵家戰略。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戚繼光的父親去世,17歲的他承襲父親的登州衛指揮僉事一職。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戚繼光在登州負責對抗山東沿海的倭寇,並寫下著名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之後他率領登州的士兵遠戍守北京的薊門,春去秋歸,每年一次。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戚繼光進署都指揮僉事,管理墨三營二十五個衛所,整頓軍紀並繼續抵禦山東沿海的倭寇。

《岑港之戰》: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戚繼光和俞大猷聯合進攻浙江岑港的倭寇據地,但未成功,戚繼光、俞大猷等人被全部降職,嘉靖皇帝下令限一個月內必須蕩平岑港。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在戚繼光和俞大猷的再次進攻下,倭寇首領汪直等人逐漸潰敗。

戚繼光趁機發動進攻,擊沉了準備逃跑的倭寇船隻,倭寇餘黨向閩南逃竄。

戚繼光因平定汪直有功被朝廷複官,奉命守衛台、金、嚴三郡。

戚繼光到浙江赴任之前,浙江沿海地區衛所的士兵紀律鬆散、作戰能力一般。

他利用金華、義烏的民眾比較彪悍的特點,招募三千多名義烏士兵,親自訓練他們的軍紀、戰術、戰技、偵察能力等,培養士兵的戰鬥精神,創立了一套全新的陣型“鴛鴦陣”,這支部隊後來被稱作“戚家軍”。

《台州之戰》: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倭寇大舉入侵台州沿海,戚繼光率領將士在龍山擊敗倭寇,一路追殺至雁門嶺,斬殺倭寇首領,一個月之內九戰九勝。

倭寇走投無路,部分墜入瓜陵江淹死。

不久,倭寇餘黨又來侵犯台州,戚繼光率軍在仙居擊破倭寇,以傷亡不多的代價將倭寇幾乎全部殲滅。

戚繼光因功被朝廷升為都指揮使。幾個月後,福建、廣東一帶的倭寇流竄到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下令戚繼光增援江西,戚繼光率兵前往並在坊巢擊破殘餘倭寇,之後引軍返回浙江。

《福建之戰》: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進犯福建,先後攻陷政和、寧德等地,另有部分倭寇聯合其他勢力進犯龍岩、莆田、鬆溪等地。

總督胡宗憲下令戚繼光帶兵進剿,戚繼光進攻橫嶼,因該地四麵都是水路且極為險隘,他命令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在壕溝裡前進,大破橫嶼倭寇後乘勢追擊至福清,並端了倭寇的據點。

倭寇餘黨逃到興化,戚繼光繼續追擊,搗毀了倭寇的據點六十多個營地。

在班師回浙江途中,戚繼光在福清又擊敗部分登入的倭寇,福建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殲滅殆儘。

《興化之戰》: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冬,倭寇襲擊興化。

興化長官劉顯因不敢進攻而被彈劾。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二月,朝廷以譚綸為右僉都禦史支援興化。

同年三月,平海衛都指揮歐陽深中埋伏而亡,平海衛被倭寇趁機占領。

四月,戚繼光率兵支援,譚綸以戚繼光為先鋒,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圍攻平海衛,最終一舉攻破,成功光複興化。

戚繼光因功被升為都督同知,世代承襲千戶職位,代替俞大猷成為福建總兵。

《仙遊之戰》: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二月,倭寇糾合一萬多人圍攻仙遊。

戚繼光率兵前往救援,倭寇失敗逃走,戚繼光繼續追擊,至王倉坪,倭寇的幾千名殘餘勢力逃走並占據漳浦的蔡丕嶺。

戚繼光分五哨將士,攀岩而上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漁船逃到海上,而後侵擾福寧。

戚繼光率領李超等前往將其擊敗,又乘勝追至永寧,殺死三百多人。

《潮州之戰》:

嘉靖四十三年夏,潮州倭寇聚眾二萬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之勢,劫掠潮州。

俞大猷率兵殺敗倭寇,並將吳平招降,讓其駐紮在梅嶺。

但不久之後吳平糾合被明軍擊敗的流散倭寇一萬多人,夥同他人先後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

戚繼光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後放棄之前據守的梅嶺,集合一百多艘大船,逃入南澳並修築大寨防禦。

《北禦韃靼》:

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明朝開始重視北方的邊防。

給事中吳時來向明穆宗上疏建議讓戚繼光等人訓練薊門一帶的士兵,於是戚繼光被任命為神機營副將,離開閩浙到京城北部負責訓練軍隊。

當時譚綸正擔任薊遼總督,他極力推薦戚繼光對其軍隊進行訓練。

明穆宗采納了譚綸的建議,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時,戚繼光受命總理薊州、昌平、和保定三地的防務,次年又兼任薊州總兵。

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明朝與蒙古訂立合約。

在戚繼光守衛長城的十五年間,邊疆總體較為平穩,他也從一位戰略指揮家轉型為一位軍務管理者。

隆慶七年(公元1573年),蒙古部落與俺答部落聯合進犯邊境,戚繼光率領將士追擊,其部隊震懾了蒙古部落,此後蒙古部落不再敢進犯薊州。

戚繼光在北禦韃靼期間多次獲得封賞,不斷升遷。公元1574年,戚繼光因戍邊有功升為明朝最高軍職左都督。

由於兵部尚書譚綸和內閣首輔張居正賞識戚繼光出色的軍事才能,之後戚繼光又被加封為少保兼任太子少保。

《晚年經曆》:

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張居正逝世,明神宗開始清算張居正。

戚繼光因為與張居正的親密關係遭到非議,有大臣彈劾戚繼光,認為其與張居正勾結。

因此張居正去世不到六個月後,戚繼光就遭到了彈劾而被罷免官職。

之後,戚繼光又被調為廣東總兵,但是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又被參劾,被明神宗免去了職位。

戚繼光這次被罷官之後,一直待在家裡,生活一貧如洗。

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有監察禦史上疏建議再次啟用戚繼光,遭到明神宗的駁斥和責罰。

三個月之後,戚繼光在登州的家中因病去世。

《後世評價》:

抗倭名將、民族英雄。

《功績》:

- 南征倭寇:

他招募並訓練了“戚家軍”,創新了“鴛鴦陣”等戰術,多次取得抗倭戰鬥的勝利

在浙江、福建等地多次擊敗倭寇,九戰皆捷,取得了台州大捷、興化之戰、仙遊之戰等勝利,基本肅清了東南沿海的倭患。

- 北禦韃靼:

調任北方後,多次擊退韃靼的侵擾,鞏固了北方的邊防。

- 軍事著作:

撰寫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等兵書,總結了自己的軍事經驗和練兵方法,對後世的軍事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 文學作品:

留有《止止堂集》,其中的詩歌反映了他的戎馬生涯、壯誌報國的情懷以及遭遇的困境等。

《過錯》:

有一種說法是萬曆四十三年歲末,明朝南京兵部尚書賈應卿上疏彈劾戚繼光有“怯懦之罪”,稱其在官場上缺乏決斷力和膽略,屢次遇敵即退,不敢冒險進攻。

但後經皇帝複查,認為戚繼光在戰場上表現勇猛,沒有怯懦之罪。

《主要作品》:

《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等。

其中,《紀效新書》有十八卷本和十四卷本。

十八卷本成書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前後,是戚繼光早年在東南沿海抗倭時所作,主要內容是他在浙江沿海抗擊倭寇的經驗總結。

每卷一篇,包含《束伍》《操令》《陣令》《諭兵》《法禁》《比較》《行營》《操練》《出征》《長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經》《諸器》《旌旗》《守哨》《水兵》等篇章。

十四卷本是戚繼光晚年寫成,吸收了《練兵實紀》“膽氣”“練將”等內容與原書主要內容相結合,使他的治軍理論更加完善和深刻,特彆是在水兵和火器運用及各種兵器協同作戰方麵,增加了新的內容。

《練兵實紀》主要總結了戚繼光在薊州練兵和戍邊的各種經驗。

《止止堂集》收錄了戚繼光的兵書,還包括他的雜記《愚愚稿》2卷和詩文集《橫槊稿》3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