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瓦崗寨起義(1 / 1)

瓦崗寨起義,又稱瓦崗軍起義,是隋大業七年(611年)至隋大業十四年(618年)期間發生的一場農民起義。

公元611年,山東、河南等地發生大水災,淹沒四十餘郡;次年,山東又發大旱,此後關中地區也發生瘟疫和大旱。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卻還要麵對隋煬帝在全國範圍內大肆征兵征討高麗。

第一次出兵前,隋煬帝征調大批工匠在山東東萊海口大規模造船,工匠們在水中不分晝夜地勞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者眾多。

而行軍途中的民工和兵士,也大多因饑餓困乏,倒斃路旁。

隋軍一百多萬人分海、陸兩路進攻高麗,結果大敗,隻有二千餘人僥幸逃回。

次年,隋煬帝第二次征討高麗,被逼上死亡邊緣的農民在洛陽興兵暴動,煬帝因後顧之憂,隻好退兵。

到了公元614年,國內農民起義席卷大江南北,煬帝妄想以對外勝利來扭轉危亡的命運,對高麗進行了第三次征討。

瓦崗軍的首領翟讓,原是韋城(今河南省滑縣)人,在東郡(今河南省濮陽縣)衙門做法曹(管理監獄的小官)。

後來因犯小過被關進監獄,判了死刑。

獄卒黃君漢平日很敬佩翟讓,同情他的遭遇,便在一天夜裡偷偷打開翟讓的枷鎖讓他逃跑。翟讓逃出東郡後,回到韋城老家。

當時,他家鄉的農民正在醞釀起義,翟讓便和哥哥翟弘、侄兒翟摩侯,以及同郡的青年勇士徐世績(後來改名李績)、單雄信等人一起上了瓦崗寨,舉起了起義的大旗。

此後,起義軍活躍在南北運河之間二百多裡的廣大地區,他們殺富濟貧,隊伍不斷壯大。

瓦崗軍的迅速發展導致軍需出現困難,徐世績獻計沿運河截獲商旅公物,使得軍旅大振。

大業十年(614年)十二月,瓦崗軍率兵攻克鄭州、商丘等郡縣,繳獲大批軍械物資,控製了從梁(開封)至黎陽(浚縣)一段永濟渠。

大業十一年(615年),隋王朝令齊郡通守張須陀鎮壓瓦崗軍。

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義軍被迫撤離宋、鄭,退守瓦崗,轉戰樹林沙丘之間,但在廣大農民的支持下,最終擊退了張須陀。

之後,韋城周文舉、雍丘(今杞縣)李公逸、內黃王伯當率部投靠瓦崗軍。

大業十二年(616年),貴族出身的李密在參與楊玄感兵變失敗後,經王全伯當介紹加入瓦崗軍。

李密熟知兵書且有謀略,深受翟讓器重,遇事常與其商議。為擴大根據地,瓦崗軍繼續出擊。

翟讓率兵數千攻克韋城,占領東郡白馬(今滑縣白馬牆),殺死東郡太守;單雄信率軍北上,連下浚縣、湯陰、內黃;李密率兵攻打濮陽、範縣,至白堽(北有密城)紮寨為營。

義軍所到之處,農民紛紛響應,部眾增至數萬。

同年十月,李密建議西取洛陽,單雄信率精兵三千繞道攻滎陽,翟讓、徐世績、李密率大軍破金堤關(今滎陽東北)。

滎陽太守張慶告急,隋煬帝複令張須陀為河南討伐使,統率各路大軍前去鎮壓。

初戰之時,翟讓有些懼色,李密則說:“張須陀有勇無謀,既驕且狠,可一戰將其擒獲。”

李密與徐世績、王伯當伏兵於大海寺北林中,翟讓引兵與張須陀交戰,稍作退卻。

張須陀緊追不舍,伏兵四起,前後合擊,官軍潰敗,張須陀在陣中被殺,副將賈務本受傷身死,部將秦叔寶(秦瓊)、羅士信(誤傳為羅成)往東逃竄投靠了裴仁基。

就在瓦崗軍即將推翻隋朝的關鍵時刻,內部發生了分裂。

李密平時結黨營私,培植私人勢力,這一行為被部下察覺並私下多有怨言,有人勸翟讓自立,但翟讓從大局出發,以團結為重,說服眾人。

李密得知後心生嫉妒。

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一日,李密借慶賀石子河戰役勝利的名義,設宴邀請翟讓入席,暗中指使黨徒蔡建德將翟讓殺死。

王儒信、翟弘、翟摩侯也同時遇害,徐世績被砍傷,王伯當、單雄信叩頭求饒才得以幸免。

翟讓被害後,其部將深感寒心,意識到李密是個心胸狹隘、忘恩負義之人,於是眾人離心離德,瓦崗軍的戰鬥力也日益衰落,從此走向下坡路。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叛賊司馬德勘與宇文化及在江都煽動衛兵兵變,弑殺隋煬帝後,率兵十萬,企圖爭奪中原。

洛陽留守越王楊侗得知煬帝被殺,在洛陽稱帝,號皇泰主。

他擔心宇文化及北歸西侵,便招降李密,封其為太尉、尚書、行軍元帥等職,令他討伐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占據滑州,攻打黎陽。

黎陽守將徐世績初戰失利,退保倉城。

李密率眾前往救援,在童山與宇文化及展開決戰,戰鬥異常激烈,雙方死傷慘重,李密中箭落馬,幸得秦瓊相救才脫險。

之後,徐世績再次力戰,擊敗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退保魏縣,並自立為帝,後被竇建德殺死於聊城。

同年七月,童山大戰結束後,李密回洛陽請功,途中聽聞王世充發動政變,不敢回城,暫駐金墉。

王世充趁李密大戰後疲憊之機,突然發動進攻。

魏徵建議李密“深溝高壘,待敵糧儘,追而擊之,可得全勝”,但李密認為這是“老生常談”,未予理睬。

結果第一天戰鬥便遭遇失利,大將裴行儼、孫長嶽、程咬金都身受重傷。

九月兩軍決戰,王世充設下伏兵於北邙,李密麻痹輕敵,最終被伏兵四處掩殺,瓦崗軍全線崩潰。

裴仁基、祖君彥、裴行儼、程咬金、秦叔寶、羅士信被俘;鄭頲被部下所殺,舉城投降;邴元真、單雄信等均向王世充投降。

【李密率領殘兵兩萬向西投奔李淵,至此,瓦崗寨起義失敗。】

……

其主要戰役包括大海寺之戰、洛口倉之戰、石子河之戰、黑石之戰等:

《大海寺之戰》:

隋大業十二年(616年)十月,翟讓領導的瓦崗軍在滎陽大海寺地區擊敗隋將張須陀軍。

翟讓利用張須陀輕視農民起義軍的驕狂心理,預先在大海寺北樹林內埋伏千餘人,以主力從正麵迎敵。張須陀軍以方陣進擊,翟讓率軍接戰後退。

張須陀率兵追擊10餘裡,至大海寺附近時,瓦崗軍伏兵驟起,將隋軍包圍,經過激戰,大敗隋軍,斬殺張須陀,其副將賈務本重傷後率殘部5000餘人潰逃。

瓦崗軍乘勝攻占滎陽城,為奪取糧倉、發展壯大力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洛口倉之戰》: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二月,李密建議翟讓進攻東都洛陽空虛之地,並派親信偵察城內實況,李密、翟讓率領精兵7000人,出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越過方山,從羅口(今鞏義東南)襲擊洛口倉並取得成功。他們打開糧倉,任饑民隨意拿取糧食。

瓦倉,不僅在政治上廣泛發動了窮苦百姓參加義軍,也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切斷了東都洛陽重要的糧食供應基地,占領了戰略要地,以逸待勞,取得了主動。

《石子河之戰》: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二月,越王楊侗派虎賁郎將劉長恭、光祿少卿房謝率領步騎2.5萬人征討瓦崗軍。東都的官宦子弟紛紛應募,認為瓦崗軍是容易攻破的烏合之眾。

劉長恭率兵自洛陽東進,煬帝又命河南討捕大使裴仁基等率本裴仁基從泥水(今河南滎陽西北)出發,東西兩麵夾擊瓦崗軍,約定十一日在路口倉城南會師。

隋軍的作戰計劃被翟讓、李密獲知。

洛陽來的兵先到達作戰地,士兵還沒吃早飯,劉長恭便驅趕他們渡洛水,在石子河西列陣,南北相接10餘裡。

翟讓先與隋軍接戰,正當雙方膠著時,李密率領大隊人馬橫衝敵陣,隋兵又饑又疲,敗退逃散,死者達十之五六。

劉長恭等解衣潛逃,奔回東都,李密和翟讓收繳隋軍丟棄的輜重器甲,聲威大振。

裴仁基聞風後,懼怕不敢前進,屯兵百花穀(今河南鞏義東南),堅守營壘。

《黑石之戰》:

隋大業十三年(義寧元年,617年)十月,王世充率各路隋軍10餘萬人在洛口向瓦崗軍發起進攻。

二十五日,王世充趁夜渡過洛水,在黑石紮營。翌日,兩軍在洛水北岸會戰。

王世充交戰之初憑借有利地形縱兵猛擊,瓦崗軍失利,護軍柴孝和溺死。

王世充圍攻月城,李密派部屬帶兵助陣,親自率領精銳騎兵偷襲黑石大本營。

隋軍驚恐萬分,連續六次告急。

王世充放棄圍王世充密率部猛烈追殺,大敗隋軍,斬首3000餘級。

十一月九日,兩軍又在石子河布陣,李密軍南北列陣10餘裡,翟讓率軍先戰,不利而後退,隋軍追擊時被王伯當、裴仁基截斷後路,李密率領中軍反擊,王世充軍慘敗西逃。

十二月二十四日,王世充部糧草緊張,夜襲倉城,中瓦崗軍埋伏,大敗而逃,其驍將費青奴被殺,士卒戰死和溺死者千餘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