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場大規模農民起義。
北宋末年,政治腐敗,宋徽宗趙佶即位後,對金兵入侵屈辱求和,為籌集對金朝的歲貢,增加百姓賦稅。
宋徽宗重用蔡京等奸臣,他們把持朝政,搜刮民財、強占民田,賣官鬻爵,致使宋王朝統治更加腐朽衰敗。
江浙地區物產富饒,是宋朝賦稅的主要來源地,百姓負擔沉重。
此外,宋徽宗在汴京東北建“艮嶽”,並在蘇州設置應奉局,以“花石綱”為名在東南浙江一帶搜羅奇花異木、嶙峋美石,運往京城。
這一行為持續二十餘年,負責此事的朱勔等人趁機掠奪百姓私產,甚至拆毀百姓房屋,給江浙百姓帶來嚴重災難,民怨沸騰。
浙江清溪地區因盛產毛竹等經濟作物,受“花石綱”迫害更為嚴重。
方臘是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人,出生於農民家庭,後逃荒至方村的姑婆家,在地主方有常家的漆園做傭工。
由於漆園常被負責花石綱的造作局官員強索木材,方有常將負擔轉嫁給方臘等傭工,激起了他的不滿。
方臘為人豪爽,善於拉攏人心,他利用在青溪一帶盛行的摩尼教,聚集大量貧苦百姓。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托“得天符牒”,率領擁護他的農民和信眾殺死青溪地主方有常一家,並以幫源洞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
青溪遠近的農民紛紛響應,很快起義軍就發展到上萬人。
在眾人擁戴下,方臘自號“聖公”,改年號為“永樂”,以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為永樂元年正月,並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
同年十一月下旬,宋朝兩浙路都監蔡遵、顏坦率領五千宋軍前往青溪縣鎮壓起義軍。
方臘得知消息後,率起義軍提前埋伏在息坑。
宋軍到達息坑後未發現起義軍身影,便在此駐紮。
傍晚時分,方臘指揮埋伏的起義軍發起進攻,雙方接戰後不久,方臘假裝戰敗引誘蔡遵、顏坦追擊,將宋軍引到峽穀中後發起圍攻。
宋軍不敵,慌忙撤退,但後路已被切斷,蔡遵、顏坦被起義軍殺死,宋軍五千人全軍覆沒。
此後,方臘又率起義軍攻占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
十二月初,方臘率軍向睦州進發,駐守睦州的宋將童淑率五百名宋軍出城迎擊。
方臘以一小支起義軍假裝戰敗,將童淑所部誘入伏擊圈,隨後發起圍攻,將童淑及五百名宋軍全部殲滅。
睦州知州張徽言棄城而逃,十二月四日,方臘率起義軍攻占睦州。占領睦州後,方臘決定迅速分兵攻取各郡縣。
在他的指揮下,義軍將領方七佛、鄭魔王、八大王等各自率部攻占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
隨後,方臘率起義軍主力部隊攻取歙州,他先派出一支軍隊攻占歙州西邊的休寧縣,然後乘勝率軍進逼歙州,於十二月十九日切斷歙州外出的水陸通道,完成對歙州城的包圍。
歙州城郭師中率領宋軍迎戰,被方臘的起義軍俘虜並斬殺,其部也被全殲。
第二日,方臘率起義軍攻入歙州城內,殺進州府衙門捉住代知州毛栗並將其斬殺。
此後,方臘決定兵分三路:
主力回到東線,打算進攻兩浙路首府杭州;八大王率部向北推進,占領績溪;另一路轉攻黟縣、祈門、開化等地。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宋徽宗罷征北遼,調兵遣將,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製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人,南下鎮壓方臘起義。
起義軍攻克桐廬後,乘勝進逼新城,城中官吏聞訊逃竄,起義軍迅速占領新城。
在攻占新城的同時,起義軍還燒了天目山下的治平寺,又相繼攻破臨安、富陽。至此,宋徽宗第一次下令招安方臘,但未得到回應。
隨後,方臘指揮起義軍逼近杭州,十二月下旬,起義軍先頭部隊抵達杭州城外浙江畔的六和塔附近,對駐紮的宋軍發起進攻,拔除宋軍據點並燒毀六和塔。
十二月底,方臘率領主力部隊從西線趕來,與先頭部隊勝利會師後,隨即對杭州城發起進攻。
交戰中,起義軍殺死兩浙路製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最終起義軍攻占杭州城。
起義軍攻占杭州後,引發周邊各地大規模的響應。
湖州的陸行兒聚集一千餘起義軍攻打湖州;義軍將領石生準備攻打蘇州;蘭溪靈山的朱言、吳邦也起義響應;
縉雲的陳箍桶和霍成富揭竿而起;台州仙居縣的呂師囊,以及越州剡縣(今浙江嵊縣西)的裘日新、衢州鄭魔王等人也紛紛領導當地摩尼教教眾起兵響應。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童貫、譚稹分兵兩路,由將領王稟、劉鎮等分彆率領宋軍,向杭州和歙州進發,打算在睦州會合後進攻起義軍。
與此同時,方臘在杭州作出分兵前進的決定:
一路由義軍將領方七佛率領進攻秀州,以圖北上進攻金陵(今江蘇南京);
另一路由義軍將領鄭魔王率領,回師睦州,向婺州、衢州(今浙江衢縣)、處州(今浙江麗水)等地進軍。方臘自己則率領剩餘起義軍南下,開辟南線戰場。
正月十八日,宋徽宗二次下詔招安方臘,仍未得到回應。
方七佛領兵北伐,攻下崇德縣(今浙江桐鄉縣南部),進圍杭州東北的秀州(今浙江嘉興),並分兵進入湖州(今浙江吳興)境內。
正月二十四日,方七佛指揮起義軍強攻秀州城南門,秀州統軍王子武閉城不出。
童貫指揮宋軍從鎮江出發,趕到蘇州鎮壓了石生領導的起義軍,隨後繞過吳江,迅速趕到秀州救援,將攻城的方七佛部圍困,並占領海寧和崇德,方七佛所部腹背受敵,隻能回兵退守杭州。
鄭魔王率領的另一路起義軍攻打常山(今浙江常山)和江山(今浙江江山西南部),宋軍防守薄弱,起義軍很快攻占兩城。
隨後,起義軍再次攻打信州,控製信州城外圍地區。
宋朝信州守將王愈在城內采取分區布防措施,派遣宋軍在韓岩、館頭、竹獻等地駐紮防守,並在柳家等地設下伏兵,又派信州將領高誌臨以親兵仆旗引誘進攻的起義軍。
鄭魔王率領的起義軍迅速占領信州旁邊的柳家,進而向信州發起進攻,結果中了宋軍的埋伏,損失慘重。
此後,宋軍逐漸占據優勢,在圍剿之下,方臘起義軍節節敗退。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宋軍發動總攻,七萬多人的起義軍全部陣亡,方臘等高級領導層儘數被俘。
八月二十四日,方臘等人全部被殺。
但起義軍的殘部仍在浙東等地堅持鬥爭,直到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三月才被徹底鎮壓。
方臘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但它嚴重撼動了北宋王朝在東南地區的統治,對北宋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結束了北宋朝廷借由“花石綱”對江浙百姓的征斂和盤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