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兵變早預謀(1 / 1)

末日預言 寧航一 793 字 1個月前

中國曆史上,唯獨明王朝有兩個直隸省,有兩個都城——北京和南京。這還要歸咎於明成祖朱棣的遷都一事。眾所周知,朱元璋死後,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而不是給他的兒子朱棣。因而,朱棣就發動了一場靖難之役,這次空前的兵變使得叔叔搶走了侄子的皇位,並把都城從南京遷往了北京城。而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是,朱棣發動的兵變,其實在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被人預測到了。此人,便是在政治界、軍事界以及預言界都有著舉足輕重作用的劉伯溫。劉伯溫所寫就的《燒餅歌》中曾提到:“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最後一句,是在提醒朱元璋要多加防範。朱元璋不明就裡,忙問劉伯溫:“朕今都城城堅守密,何防之有?”很顯然,朱元璋並不懂得這句預言的內涵。劉伯溫回答說:“臣見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隻恐燕子飛來。”“隻恐燕子飛來”,說的可不是南飛北回的燕子,而是暗指燕王朱棣。隨後,劉伯溫又即興寫就了一首打油詩:“此城禦駕儘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儘還鄉。”到了這裡,劉伯溫連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中的謀臣是誰都預測了出來。整個預言的意思是說:大明朝雖然當下已經一統天下,但還是需要日夜提防警惕著才有可能保住江山太平。日後,大明朝在南方的氣勢將會逐漸趨於衰落,而北方將會成為代替南方的新都城。至此,已經把都城從南京遷往北京的事情說了出來。隨後,劉伯溫繼續為朱元璋泄露天機。“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是說,太子雖然是嫡出,但他其實當上皇帝的機會並不大,而是要由文星來繼承王位的。文星,指的便是朱允炆,也就是建文帝。但文星當政,也會遇到很多麻煩。最關鍵要防範的是子孫相殘,同時還要防禦著國內獲得封侯的王爺們割據一方當起土皇帝。“一院山河永樂平”一句中,還提到了朱棣登基後的年號。朱棣在靖難之役一舉兵變成功後,他登上了皇位而改年號為永樂。“禿頂人來文墨苑”指的則是靖難之役的最大謀臣姚廣孝,他曾是個和尚,此與禿頂之說也不謀而合。《燒餅歌》中對朱棣兵變做出的大膽預測,最後一一應驗而讓劉伯溫所做的這一本詩歌集傳為預言界的奇葩。關於靖難之役,我國另兩本在預言界也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書——《推背圖》和《梅花詩》,也都做出了各自的預測。在《推背圖》的第28象中曾經寫出了一個預言,其提到“草頭火腳,宮闕灰飛,家中有鳥,郊外有尼”,並且還說“羽滿高飛日,爭妍有李花,真龍遊四海,方外是吾家”。清代文人金聖歎在讀到此處的時候,聯想到大明建國初期的靖難之役,不無感慨地說:“此象主燕王起兵,李景隆迎燕兵入都,宮中大火,建文祝發出亡。”這分明就是發出的朱棣篡位奪權的信號燈。由南宋傳下來的《梅花詩》中的第四首,也是在專門預測明王朝的曆史。這首詩寫道:“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門不是舊黃畿。飛來燕子尋常事,開到李花春已非。”詩中所寫的英雄,便是朱元璋,他從一個叫花子起家,是實實在在的布衣了。第二句則指出出身貧寒的朱姓人家可以做出一番雄圖霸業。到第三句筆鋒一轉,直接寫起了燕王朱棣起兵廢掉建文帝的事情。曆史的變革再一次在千百年前被預言詩言中。據史料記載,靖難之役的起始是因為建文帝即位後,國內藩王的勢力逐漸膨脹,建文帝為了斬草除根以保自己的江山社稷不得不采取一係列的削藩措施,但這恰恰威脅到了燕王朱棣的利益,於是,坐鎮北平的朱棣就起兵造了反。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這天,宮中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之後朱棣於同年即位,第二天改國號為永樂,改北平為北京。一直到1421年,北京城的建設工程全部落下帷幕,朱棣便遷都北京城,南京隻是作為留都存在。儘管《燒餅歌》屬於預言詩,但其和明朝的曆史發展軌跡如此吻合,不得不說也是一個奇跡。至於秉持著唯物主義觀點的人怎麼看這件事情,絲毫都影響不了《燒餅歌》在預言界的地位和價值。而這,也是迄今為曆史所驗證的最大的神奇預言之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