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原子城(第三更,求訂閱)
原子城,顧名思義,就是研究原子能的地方。
其實,就是研究原子彈的地方。
為了確保原子彈研究不至於外泄,在過去的兩年間,五萬餘名日本戰俘在婆羅洲的雨林腹地,建立了這座原子城,說是城市,其實也就是座僅僅隻有六千多人的小城而已。
除非了兩千餘名駐軍之外,這裡雲集著上千名南洋第一流的物理學家、化學家等各個領域內的專家,而且,每年都有新的研究人員補充進來。
“三年前,在您的命令下,我們開始了對原子能的基礎性研究。在過去的三年中,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跟在李毅安的身邊,古斯塔夫·赫茲這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他不僅是南洋大學物理係主任,同樣還是南洋核計劃的負責人。
“去年,我們在南洋大學建成了南洋也是亞洲首個鈾-石墨實驗反應堆投產,該反應堆能夠進行受控核裂變自發鏈式反應。在啟堆時,需要在鈾塊的堆芯中填入最大劑量的鈈塊——1~2毫伽。通過實驗堆的幫助,我們的科研人員找到了能定量監控鈾和使用其物理特性的方法,並運用這種方法對原子城第94號元素工廠生產反應堆的裝卸料過程進行質量審查。”
“家騮的這個想法很好,完全可以進行嘗試嘛。”
“五二年歲末之前,先生,吳博士的工作是非常有成效的,在她的幫助下,我們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結合之前獲得部分資料,我們現在已基本掌握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
“家騮,你是不是需要我做些什麼?”
“那也就是五二年了!”
五二年……
隨後袁家騮繼續解釋道,
雖然還要再等上三年,但是這三年,還是能等得起的,畢竟,真正的變數應該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後,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二三十年後人類的技術水平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是不可預知的,而那一高度會不會帶來什麼黑科技與狠活,同樣也是不可預料的。
這不就是後世經常說的鈾離心分離機嘛。在另一個世界,動不動就有什麼伊朗重新啟動鈾離心分離機之類的新聞,這種辦法確實是最劃算的辦法。
袁家騮的判斷,讓李毅安覺得很詫異,沒有想到他會先從經濟上去考慮這件事。
參加過曼哈頓計劃的袁夫人,在一旁進一步解釋道。
“第94號元素工廠項目的交付日期,定在明年的7月前。與實驗反應堆不同,生產反應堆需要約150噸金屬鈾和超過1千噸的石墨,還擁有體積達幾千立方米的強製水冷係統……”
其實要做的事情非常簡單,就是停止氣體擴散工廠的建設,畢竟,那可是幾億元的投資,一旦鈾離心分離機取得成功,那幾億元的工廠可就全打水漂了。
“根據我們的計算,一切順利的話,我們會在五一年底,獲得足夠的鈈。”
李毅安扭頭看著古斯塔夫,問道。
“南洋核計劃裡,原子彈隻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原子能發電站,在這種情況下,鈾的用途就更加廣泛了,所以從原料提取上來說,我們必須要把鈾放在第一位。”
介紹94號元素工廠的進度,古斯坦夫最後又特意強調道。
經濟才是科研的根本!
“不錯,你們的擔心很對。”
李毅安點了點頭,說道。
“致遠,南洋不是美國,也不是俄國那樣的大國,我們不需要同時走兩條路,有了鈈彈,先解決有與無的問題之後,鈾彈可以慢慢來。畢竟,南洋是個小國,很多事情必須要先考慮經濟!”
聽著袁夫人的解釋,李毅安這才醒悟過來。
想到之前,赫茲並沒有提到這個辦法,李毅安便問道。
“因為天然鈾金屬中鈾-235的含量僅為0.711%,所以為了使鈾-235含量超過90%,六氟化鈾必須重複通過多孔隔板數千次。為了獲得1千克高濃縮鈾,需要消耗175至220千克純天然鈾,以及約60萬千瓦時的電能,用以提供壓縮機的電機所需的電力。”
也就是氣體擴散法,而建造一個采用氣體擴散法濃縮鈾的工廠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工程技術問題。解決這個複雜問題時,必然會在技術設備,特彆是多孔隔板的研製中犯錯或是遇到困難。
“儘管在赫茲領導下研製的管式過濾器項目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根據測算,通過氣體擴散法獲得濃縮鈾的濃度不超過75%,但是鈾彈要求的鈾濃度率應不低於90%。為了使鈾濃縮達到核裝藥所需的濃度,我們還需要建設一個特殊的電磁裝置。僅僅隻是銅就需要至少六七千噸,如此昂貴的成本,從經濟上來說,對南洋絕對是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現在我領導的項目組,正進行研究離心法,目前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整個項目還需要時間去完成,如果采用這個方法的話,獲得鈾235的成本會更低一些。”
在古斯塔夫,尼爾拉斯等人的介紹下,李毅安用了一天的時間,參觀這座原子城,對南洋的核武器研究進度也算是有了基本的掌握之後,他並沒有立即返回長安,而是到了朋友家,現在袁家騮夫婦都在原子城,儘管他們一邊還在南洋大學任教,但他們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間在這裡。
“或許,最終進度表會完成,但是,事情並沒有那麼順利。”
“先生,你不止一次對外界提到,現在對南洋最重要的是經濟,家騮計算過,僅僅隻是氣體擴散廠以及電磁精煉廠,這兩項投資就需要至少兩億元的投資,從經濟成本上來說,是非常昂貴的。甚至可能會拖累南洋的經濟發展。”
在袁家騮的餐廳裡,放下手中的筷子,袁家騮說道。
“哦?鈾?什麼問題?”
袁家騮的建議非常委婉,其實就是提醒他——南洋是小國,沒有必要念大圖全。
在此之前,在“核和平”的威懾下,冷戰應該不會變成熱戰,但是南洋也需要為那個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
“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他們認為製造大型離心機太困難,所以過最後轉向了用氣體擴散法來獲取U-235。這種方法占地很大,很複雜,而且成本高。家騮認真的研究了離心法,他認為不需要建造大型鈾離心分離機,可以采用小型離心機,但是用幾百個、幾千個連在一起工作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隻需要投入足夠的數量就行。這樣每台機器可以增加少量U-235的產量,集中起來,慢慢的增加U-235的含量。而且這些機器必須持續不斷的運轉好幾年,這樣不僅在經濟上很劃算,而且技術上難度也不高。”
吳健雄也在一旁說道。美國的經曆告訴他們,所有的一切科研都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畢竟科學研究是需要大量資金作為支持。
古斯塔夫口中的“第94號元素”,就是“鈈”,相比於鈾235的生產,鈈的生產更簡單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印度、高麗等國第一枚原子彈都選擇鈈的原因。畢竟核武器中最難的其實不是設計問題,而是如何獲取燃料。
“我們在鈾提取上碰到了問題,”
“你說的這個離心法,我聽赫茲介紹過,他提到過美國人好像並不看好這個辦法。”
對於這個結果,李毅安並不覺得的意外,南洋的核計劃雲集了一批德國最優秀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再加上“九頭蛇”提供的部分情報資料,讓這項工作進行的非常順利。而吳健雄的到來,也加快了研究進度。
“美國人不看好,是思路發生了問題。”
確實,鈾彈是原子彈,鈈彈也是原子彈。沒有必要同時追求兩條路徑,
想了一會,李毅安點頭說道。
“我知道怎麼做了!”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