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少年朝氣(1 / 1)

全能大畫家 杏子與梨 1134 字 1個月前

曹軒側過頭,望著在那裡傻笑的助理,莫名覺得這家夥笑得有點猥瑣。

他挑挑眉毛,打斷了老楊的意淫,皺眉問道。

“哦,你既然已經看出了門道,那就說說看,逸神妙能,逸神妙能四個字整天被你掛在嘴邊。其中神品的標注,是天機迥高,思與神合的意思。那麼你口中的逸品,應該如何來解呢?”

“呃。”

老楊立刻又樂不起來了,臉上浮現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苦笑。

逸神妙能。

這個說法太古雅了,也太玄乎了,和中國的水墨畫一樣,這套評價標準更重意境感悟。

有點類似那種懂的人自然都懂,不懂的人就根本不配懂。

不懂,說明你不是這個圈子裡的人,人家就沒打算畫給你這樣的山野村夫看。

現代社會美術界很少使用這個評價係統了。

更多的效仿西方美院,通過更加清晰通俗的筆法如何如何,光線如何如何,構圖節構如何如何。

誠實的說。

就算特意想要采用,可行性也不大。

不僅是因為此四字評語,注定與絕大多數從業者一生無緣。

也是因為,所有重神不重形的審美方式,都非常看重慧根,大規模普遍性采用不容易。

幾乎無法想象。

現代美院的授課教授會在學生交上來的繪畫作業上,一人批一個“想要進步,立求天機迥高,思與神合”類似的評語,讓學生抱回家去自己悟。

沒有任何實際操作性。

老楊單純就是覺得這個說法聽的好聽,寫起來文縐縐的有趣,看著就很有學問,才特意拽出的詞,做為標題,震震外國佬們。

外國人來亞洲演講時,動不動引兩句舊約,新約裡的詞開場,逼格直接就上來了。

真當那些東夏、日本、韓國人,有幾個人能搞的懂,那都是啥玩意。

老楊上學時大概了解逸神妙能是咋回事,夾著根圓珠筆,對照著大綱替曹老寫發言初稿的時候,可能也查過些資料。

但要談及細節上的學問,這麼長時間過去,除了對這四個字粗淺印象外,早就忘的差不多了。

“你呀你,不求甚解。”

曹軒無奈的用指節敲了一下桌子,“很多東西,寫稿寫起來似乎還像那麼回事,結果稍微深一點,一問就三不知。幸好我沒直接用你寫的初版講稿。”

“否則的話,你這個寫稿的人寫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也,聽稿的人,聽的雲山霧罩似懂非懂,唯有我這個演講者,在台上講的一口之乎者也,搖頭晃腦。這不就是天大的笑話了,不是?”

曹軒笑笑自嘲:“那不是演講,那是大家在會場裡正襟危坐的看耍猴,我就是那隻猴。”

“我的問題,我的問題,老爺子您彆生氣。”

老楊雙手合十,拜佛似搖晃道歉,乖巧的像麵對訓狗師的哈巴狗一樣說道:“和我這個俗人置氣,不值當的,我回頭今天晚上就趕緊查查專業書,學習一下。”

“免了。”

曹老揮了一下手:“既然要教你,我就把這幅畫給你講清楚,隻是以後啊,少高談闊論一些自己根本不明白的學問。無論是逸神妙能,還是謝赫‘六法’,要是未來有一天,東夏傳承千年的繪畫品鑒知識,就像拉丁文一樣,成為了擺在神壇上的死語言,死學問。就是你這樣信口空談的人給談的。”

“學問是放在心裡琢磨的,不是放在嘴巴上吹噓的。瞧瞧人家為經,年紀都夠當你兒子了吧,卻比你強了多少!”

得。

老楊還能說什麼呢。

曹老先生兩句話好懸沒給他按在民族的恥辱柱,再踏上一萬隻腳去。

他隻得厚著臉皮,在那裡繼續苦笑著應是。

“切,剛剛還訓人家是墨豬,要他以後彆來寄畫呢,轉瞬間就一口一個為經,親切跟那啥一樣。真換顧小哥兒過來,以他的年紀,要是能講出逸神妙能的所以然來,老子當場把眼前的照片都蘸著醬油一口一個給吞進肚子裡去!”

老楊高情商的不敢和老先生頂嘴,隻好在暗自腹誹。

堂堂大藝術家變臉也這麼快。

唐寧女士說的不錯。

曹軒有些時候就像老小孩一樣,說話不作數。

“嗬,顧為經是一塊寶,我老楊就是一根草,您老在哪裡就雙標吧!”老楊委屈巴巴的在肚子裡吐槽。

“你彆不服氣,顧為經回答不回答出來我的問題無所謂,這小子的一幅畫,就已經不知道勝過了多少無用的千言萬語。”

曹老看出了助理的小情緒,斜著眼說道。

哼。

曹軒自己也輕輕的哼了一聲。

也就是自己心情好,他的寶貝徒弟們又都不在身邊,否則老楊這樣魯鈍,沒靈氣,沒悟心的家夥,他才不樂意花時間提點兩句呢。

“所謂逸品的逸,除了吳冠中的放逸一說,古往今來,更傳統的觀點認為,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筆簡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於意表,曰逸格爾。這是在說,隻有超出天地規矩之外,不追求於色彩和筆法的準確,用最簡單的筆墨,捕捉最生動的自然心緒。即使這樣的畫作就在眼前,也無法臨摹,想象繪畫的神妙方式,才稱的上是逸品。”

“當然,這個評價裡的不追求於色彩和筆法的準確,不是讓畫家胡畫亂畫,而是一種先守規矩,守到極致,法度森嚴到了極致,再轉過頭來跳出規矩方圓之外,不在三界內,不在五行中的玄妙地步。”

“技法水平不夠,想要強行效仿,隻會貽笑大方。”

“我的老師說,全清一代的書畫名家中,隻有白描派的內廷供奉禹之鼎,四十歲前,用筆徐緩如銀鉤鐵畫,力透紙背。反而到了中年以後,趨向沉著精練,帶有蘭葉描法,到了晚年那最後幾幅畫,輕逸飄灑,流走暢快,有花枝漫天,無所定形的感覺,看上去有那麼點逸品的意思。”

曹老沉吟道:“其餘幾個像康熙帝親封的‘畫狀元’唐岱,京派‘佛畫師’丁觀鵬,乾隆最愛的兩位盛世畫師一土一洋,徐雲亭和郎世寧,這些人的技法水平不是不高,卻也僅僅隻在妙品和神品之間徘徊。”

“甚至,單以東方繪畫技法來論,說句不太恭敬的話,名氣比天大的郎世寧,能否稱的上能品,都是值得三思的。”

老先生把幾張照片一推。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