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生之後差不多過了兩年。
我的下半身變得比較有力,能一個人用雙腳走路。
也慢慢開始會說這個世界的語言。
★★★
決定要認真過活後,我思考了首先該做什麼。
生前有哪些該做的事?
讀書、運動、技術。
不過嬰兒能做到的事情很少,頂多隻能趁著被抱住的時候把臉埋進女性的胸前。
對女仆做這個動作時,她露出明顯的厭惡表情。
我想那個女仆肯定討厭小孩。
認為運動應該可以稍微往後挪的我為了學會文字,開始閱讀家裡的書籍。
學習語言很重要。
日本人雖然對母國語的識字率將近百分之一百,但是有許多人不擅長英文,也有很多人一旦出國就感到退縮。「學會外國語言」甚至被視為一種技能。因此,我把學會這世界的文字當作第一項課題。
家裡隻有少少的五本書。
是因為這世界的書籍很貴嗎?還是因為保羅和塞妮絲不喜歡看書呢?
大概兩邊都是原因吧,看在擁有數千本藏書的我眼裡,這種水準真是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不過呢,其實我的書也全都是輕小說啦。
雖說隻有五本,可是要用來識字已經足夠。
由於這世界的語言和日文相似,我很快就記住了。
即使文字外型完全不同,但文法方麵倒是順利吸收。
隻需記住詞語實在太好了,之前有先學著聽懂語言也是很有利的要素。
因為父親曾經多次為我朗讀書本的內容,現在才能順利地記住詞語。
或許也該歸功於這身體記憶力很好。
一旦能讀懂文字,就發現書籍的內容很有趣。
過去我還以為自己一輩子都不會覺得學習是件有趣的事情,不過仔細想想,就跟記住網路遊戲的情報差不多,當然會很有趣。
話說回來,我爸該不會認為還在喝奶的幼兒能理解書上的內容吧?
幸好是我,如果是普通的幼兒一定會滿心反感放聲大哭。
家裡的書籍共有下述五本。
《行遍世界》
刊載世界各國名稱和特征的導覽書。
《菲托亞的魔物生態、弱點》
菲托亞這地域會出現的魔物之生態和對應方法。
《魔術教科書》
魔術師的教科書,記載了從初級到上級的攻擊魔術。
《佩爾基烏斯的傳說》
名叫佩爾基烏斯的召喚魔術師和夥伴一起對抗魔神拯救世界,止惡揚善的童話故事。
《三劍士與迷宮》
三名分屬不同流派的天才劍士相遇,一起深入迷宮的冒險動作故事。
最後那兩本戰鬥小說先姑且不論,其他三本倒是讓我學了很多。
特彆是魔術教科書很有趣。
由於來自沒有魔術的世界,對我來說,關於魔術的敘違實在引人入勝。
閱讀內容後,我得到了一些基本知識。
一:首先,魔術大致隻分成三個種類。
「攻擊魔術」——攻擊對象。
「治愈魔術」——治療對象。
「召喚魔術」——叫出某種東西。
以上三種,完全看字麵就能知道意思。
感覺這些魔法似乎可以做更多事情,但教科書上記載魔術這種東西是在戰鬥中產生發展而成,所以似乎不常被運用在和戰鬥或狩獵無關的方麵上。
二:要使用魔術,必須有魔力。
反過來說,隻要有魔力,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魔術。
使用魔力的方法分為兩種。
「使用自己體內的魔力」。
「使用從含有魔力的物質中抽取出的魔力」。
就是這兩種方法。
雖然找不到適當的例子,不過前者大概是自己發電,而後者是使用電池的感覺吧?
很久以前要使用魔術時似乎隻靠自己體內的魔力,但隨著時代演變,在研究下魔術的難度提高,必須消耗的魔力似乎也隨著爆發性增加。
擁有大量魔力的人還無所謂,麾力不多的人根本無法使用什麼像樣的魔術。
因此,以前的魔術師想出從自身以外的來源吸出魔力,藉此使用魔術的方法。
三:發動魔術的方法共有兩種。
「詠唱」。
「魔法陣」。
這應該不需要詳細說明。就是分成靠嘴巴講來發動魔術,或是靠畫出魔法陣來發動魔術。
很久以前的主力方式似乎是魔法陣,但現在詠唱才是主流。
話雖如此,以前的詠唱光是最簡單的內容似乎也要花上一到兩分鐘。
在戰鬥中根本派不上用場。
反而魔法陣隻要畫好一次就能夠多次重複使用。
詠唱之所以可以成為主流,是因為某個魔術師成功讓詠唱時間大幅縮短。
最簡單的詠唱被縮短到大約隻要五秒左右,之後攻擊魔術就變得隻使用詠唱方式。
不過當然,不追求立即生效而且還需要複雜術式的召喚魔術似乎還是以魔法陣為主流。
四:個人的魔力基本上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
如果是一般的rpg,mp會隨著等級提升而逐漸增加。
然而在這個世界,魔力似乎不會增加。
而且據說幾乎所有人的職業都是戰士。不過因為是「幾乎」,所以好像多少還是會有所變動……
我算是哪一種呢?
魔術教科書上寫著魔力量會受遺傳影響。
基本上,看起來母親能夠使用治愈魔術,那麼我是不是也可以抱著某種程度的期待呢?
真讓人不安。就算雙親很優秀,總覺得我本身的基因不會好好發揮效果。
★★★
總而言之,我從最簡單的魔術開始挑戰。
基本上魔術教科書裡有同時記載著魔法陣和詠唱這兩種方式,不過既然詠唱似乎是主流,而且也沒有能畫出魔法陣的道具,因此我決定使用詠唱來練習。
魔術的規模愈太,詠唱時間就會愈長,到後來好像還得配合使用魔法陣,不過才剛開始大概沒問題吧。
順道一提,熟練的魔術師似乎不需要詠唱也能使用魔術。
就是所謂的無詠唱或是縮短詠唱之類的技巧吧。
不過,為什麼熟練之後就可以不需要詠唱呢?
既然魔力的總量不會改變,表示即使等級提升,mp也不會增加。
反過來說,熟練度上升後,消耗的mp是不是會減少呢?
不對,就算假設消耗mp會減少,這也無法成為步驟簡化的理由啊。
……算了也罷,總之先試試看吧。
我左手拿著魔術教科書,右手向前伸出,開始讀出文字:
「願偉大的水之加護降臨汝所求之處,清涼之淺流在此顯現——『waterball』。」
有種血液向右手集中的感覺。
接著是血液被往外推的感覺,然後就看到右手前方出現一顆拳頭大的水彈。
「喔喔!」
才剛覺得感動,下一瞬間水彈就唰地往下掉,最後打濕地板。
教科書上寫著這是水形成的炮彈會往前飛出去的魔術,但是我製造出的水彈卻在原地落下。
或許是因為不夠專注導致魔術沒能持續?
集中精神……集中精神……
要讓血液集中到右手上。就是這樣……這種感覺……嗯。
我再度舉起右手,邊回想剛才的感覺,同時在腦中想像。
雖然不知道自己的魔力總量有多少,不過最好先假設無法使用很多次。
要抱著必須讓每一次的練習都能成功的心態來好好集中精神。
首先要在腦中一次又一次地重複想像,然後再實際挑戰,
萬一失敗,就再度想像那部分,直到在腦內能完美成功為止。
我生前練習格鬥遊戲的連段時就是用這種方式。
多虧這種方法,即使是在對戰中使用連段,我也幾乎不會失敗。
所以這個練習方法沒有錯……希望如此啦。
「吸……呼……」
我做了個澡呼吸。
利用把血液從腳尖或從頭頂送往右手的感覺來累積力量。
然後是從手掌把那些力量一口氣送出去的感覺……
我非常慎重再慎重,配合心跳一點一點地累積……
水……水……水……水彈……水形成的炮彈……水形成的球……水球……球狀圓點……圓點花紋的內褲……
有邪念混入,再來一次。
先集中在一起,然後擠出去的水水水水……
「破!」
當我忍不住模仿寺廟出身的那個人發出喊聲的那瞬間,水彈出現了。(注:「寺廟出身的那個人」是指日本網路上一連串靈異體驗文中出現的人物「寺廟出身的t先生」,他總是瀟灑出現然後大喊一聲「破!」就解決事件)
「呃……咦……?」
嘩啦。
在嚇一跳的同時,水彈毫無抵抗力地往下掉落。
「……啊……」
咦……我剛剛沒有詠唱吧?
為什麼……?
講到我做了什麼,隻不過是按照先前使用魔術時的感覺再來一遍而已啊。
難道隻要能成功重現魔力流動,就算不詠唱也沒有關係嗎?
無詠唱這麼簡單就能辦到?
一般來說應該是高級技巧吧?
「既然這麼簡單就可以省掉詠唱,那麼這行為有什麼意義?」
就算是我這種初學者,都可以不靠詠唱來發動魔術。
把身體的魔力集中到手掌前方,然後在腦中決定形狀。
就隻是這樣。
那麼,詠唱這動作本身根本沒有必要吧?大家都照我那樣做就可以了。
(……唔。)
或許,所謂的詠唱其實是魔術的自動化嗎?
不需要每一次都集中精神去想像血液從全身聚集的感覺,隻要講出台詞就會幫忙自動完成。
詠唱的意義會不會隻是這樣呢?
類似車子的手排和自排,其實開自排車時也是可以手動換檔——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隻要詠唱,就能自動使用魔術」。
這有很大的好處。
第一,方便傳授。
無論是站在教導的立場遝是必須學習的人,與其講解「讓血液沿著體內血管集中的感覺」這類理論,隻需詠唱咒語就能讓所有人都一口氣成功使出魔術的方式顯然都比較輕鬆。
大概就是隨著這樣傳授的期間,讓「詠唱是不可或缺的過程」逐漸成為定論吧。
第二,方便使用。
不用說,攻擊魔術會在戰鬥中被拿來使用。
比起在戰鬥中閉上眼睛嗯嗯唔唔地集中精神,迅速把咒語講完顯然比較省事快速。
舉例來說,前者就像是邊全力奔跑邊繪製精細圖畫,後者則是邊全力奔跑邊快速講話,到底哪種方式會比較輕鬆呢?
「或許也有人會覺得前者比較輕鬆啦……」
我大略翻過魔術教科書,沒有找到關於無詠唱的內容。
真奇怪,根據我自己實際嘗試的感覺,這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雖然或許是我特彆有才能,不過不可能是其他人完仝辦不到吧?
這種推論如何呢?
正常情況下,從初學到熟練為止,大部分的魔術師都持續利用詠唱來使用魔術。
使用幾千次幾萬次之後,身體已經徹底習慣詠唱這個動作。
所以一旦要嘗試無詠唱,反而會不知道該怎麼做。
因此這種方式被視為不一般的做法,才會沒有記載於教科書上。「喔喔!這樣就說得通了!」
換句話說,現在的我也不算普通嘍?
不覺得這樣很厲害嗎?
有種巧妙用出秘技的感覺。
舉例來說就像是……
「怎麼可能,在毋須〈讚來歌〉的情況下使用後罪觸媒?」
「我隻是很平常地使用這個觸媒,讓名詠門開啟罷了。」(注:出自輕小說《黃昏色的詠使》)
這樣吧?
嗚哈!我興奮起來了!
唔,這樣不行。我得冷靜,要保持cool。
生前的我就是被這種感覺騙倒才會落到那種下場。
就是因為比一般人更擅長電腦而產生優越意識,才會得意忘形,最後失敗。
還是自重吧,要自重。最重要的是不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我隻不過是初學者,初學者罷了。
就像保齡球初學者運氣好丟出全倒而已。
畢竟初學者總是特彆好運,不要誤以為自己很有才能,該專注努力練習才對。
好,一開始先靠詠唱使用魔術,接下來再模仿那種感覺專心練習無詠唱。
就照這種步驟進行吧。
「那麼再來一次。」
我把右手往前伸,卻覺得莫名疲累。
感覺就像是肩膀附近被什麼重物壓住。
這是疲勞感。
是因為剛剛一直在集中精神嗎?
不不,我也算是網遊專家(自稱)的一分子,而且還是那種如果有必要,能夠不眠不休持續狩獵六天的男子漢。
我的專注力應該不可能光是這樣就耗儘。
「意思是……mp用光了嗎……?」
怎麼會這樣……如果魔力總量是天生注定,就代表我的魔力隻能射出兩次水彈。
再怎麼說這也太少了吧?還是因為這是我策一次使用魔法,所以白白損耗了一些魔力,是這樣子嗎?
不,不可能有這種蠢事吧。
為了保險起見,我決定再射出一次水彈,下場是失去意識。
★★★
「真是的,魯迪,想睡覺時記得要先乖乖先去上廁所,然後再上床才行喔。」
等我起來時,已經被當成是看書看到一半睡著而且還尿床。
可惡,居然這年紀還被當成睡覺偷尿尿……
可惡……可惡……啊,我才兩歲嘛,睡覺尿床還算是可以原諒的小事吧。
倒是我的魔力也未免太少了吧。
唉……真讓人喪氣……算了,就算隻能使出兩次水彈,重點也是要看如何利用。
我還是先好好練習,起碼要練到可以一瞬間用出的程度……
唉……
★★★
隔天,就算製造出四顆水彈也沒問題。
但是在第五顆時感到疲勞。
「怪了……?」
根據昨天的經驗,我明白下一次就會讓自己暈倒,因此決定停手。
接著,我開始思考。
最多六顆,這是昨天的兩倍。
我邊看著五顆水彈在桶子裡積起的水,同時努力思考。
思考才過一天,次數就變成兩倍的理由。
是不是因為昨天打從一開始就比較累?或者是因為第一次使用魔術所以消耗較多mp?
不過因為令天全都是用無詠唱來練習,所以應該不是「有沒有詠唱」所造成的影響。
搞不懂。
或許到了明天又會增加。
★★★
翌日。
能做出水彈的次數增加了。
是十一顆。
總覺得好像是用掉多少就增加多少。
如果真是那樣,明天應該會變成二十一顆。
再過一天。
為了保險起見,我隻用掉五顆就收手。
然後一天又過去。
變成二十六顆。
果然是用掉多少就增加多少。
(居然騙我……!)
說什麼人的魔力總量是天生注定!
居然擅自決定「才能」這種眼睛看不到的東西。
大人怎麼可以獨斷判定小孩子的才能!
「算了,這件事告訴我不該全盤接受書本的內容。」
或許這本書的內容是在表示「人的幸福總有上限」那一類的意思。
也有可能是指鍛鏈後的結果。
或是指就算努力鍛鏈,魔力總量還是有上限值嗎?
不對等等,現在下結論還太早,還有建立假設的空間。
例如……對了,例如可能是「魔力會隨著成長而增加」。
或是「隻要在幼兒期使用魔力,就能讓最大值飛躍性成長」。
啊,還有「這是我獨有的特殊體質」也是難以舍棄的選項。
……不對,就說了彆自以為與眾不同。
即便在原本的世界,也有一種理論認為在成長期運動可以促成能力飛躍性進步。
反而在過了成長期之後,即使再怎麼努力成長率也很差。
這世界也一樣,就算說是魔力,但人體的構造應該還是相同。
所以基本也是一致。
那麼,我該做的事情隻有一件。
就是在成長期結束之前,要儘可能鍛鏈自己。
★★★
從隔天開始,我決定每天都要把魔力耗到極限。
同時,還要增加能使用的魔術。
隻要記住感覺,以無詠唱方式來重現魔術並不是難事。
總之,我想在短期內徹底精通所有係統的初級魔術。
所謂初級魔術正如其名,在攻擊魔術中屬於最低層級。
而水彈和火彈即使在初級魔術中,也被定位為最入門的魔術。
魔術的難易度分為七個階段。
「初級、中級、上級、聖級、王級、帝級、神級」。
受過一般教育的魔術師對於自己擅長的係統似乎可以使用到上級,不過其他係統的魔術就隻能使用到初級至中級。
據說隻要能使用比上級還高等的魔術,就會因應係統被稱為火聖級或水聖級之類,還能獲得另眼看待。
聖級。
讓人有點神往。
不過魔術教科書上隻記載了火、水、風、土係統到上級為止的魔術。
聖級以上要去哪裡才能學到呢……
算了,不要想太多吧。
就算是玩rpg製○大師,要是從最強的怪物開始著手,也有很高的機率會半途受挫。
首先要從最前麵的史萊姆開始。
不過當然,我就算是從史萊姆開始製作,也從來不曾完成整個作品。
★★★
那麼,教科書上記載的水係統初級魔術共有以下這些:
水彈:射出水球,waterball。
水盾:從地麵噴出水形成屏障,watershield。
水箭:射出約二十公分的水箭,waterarrow。
冰擊:用冰塊砸向對手,icesmash。
冰刃:製作出冰劍,iceblade。
我全都試了一遍。
雖然統稱為初級,但使用的魔力卻各不相同。
如果把水彈設定為一,那麼大概是二到二十左右。
基本上我都練習水係。
因為萬一火係引起火災那可就危險了。
講到火災,消耗魔力似乎和溫度有關,越往上級,感覺冰相關的魔術就越多。
然而無論是水彈還是水箭,明明書上寫著會射出,但是我施展魔術後卻沒有移動。
為什麼呢?是我哪裡弄錯了什麼嗎……
唔~搞不懂。
魔術教科書上也有寫到關於魔術大小和速度的內容。
該不會是要在製造出水彈後,繼續利用魔力進行操作吧?
我來試試看。
「哦?」
水彈變大了。
「哦哦!」
嘩啦!
「哎呀……」
可是,果然還是會直接墜地。
之後,我嘗試各種做法讓水彈變大或變小。
還同時製作出兩顆水彈。
試著改變它們各自的大小。
雖然有新的發現,但依舊完全沒有要移動的跡象。
由於火和風不受重力影響,所以能浮在空中,然而最後在過了一定時間之後還是會消失。
我還試著用風推動懸空的火球,不過總覺得哪裡不對。
唔……
★★★
兩個月後。
經過多番從錯誤中求取經驗後,我總算成功射出水彈。
而這成為契機,讓我得以大致理解詠唱的原理。
詠唱其實有某種固定的步驟。
產生+設定大小+設定射出速度+發動。
在這過程中,必須先由施法者本身設定好大小和設定速度後,術式才會完成。
換句話說,詠唱之後……
一、首先會自動創造出想使用魔術的形狀。
二、之後要在一定時間內追加魔力,調整大小。
三、調整完大小後,同樣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追加魔力,調整射出速度。
四、準備時間結束後,魔術就會離開施法者的手,自動發射出去。
也就是會進行這樣的流程。
我想……大概沒錯吧。
訣竅就是要在詠唱後分兩次追加魔力。
如果沒有調整大小,就無法進行調節射出速度的步驟。
難怪無論我怎麼嘗試要把水彈射出去,都隻會變大而不會發生其他事情。
順道一提,如果使用無詠唱方式來施展魔術,必須靠自己完成所有步驟。
雖然聽起來很麻煩,但這樣做可以縮短設定大小與射出遠度時必須等待的時間。
也就是實際射出的時間能夠比詠唱時快上許多。
此外,無詠唱時連「產生」這部分也能夠進行調整。
例如雖然教科書上沒有寫,但可以讓水彈結凍變成冰彈。
隻要繼續練習,大概可以使出皇者不死鳥(一臉得意)吧?(注:漫畫《勇者鬥惡龍達伊的大冒險》中大魔王巴恩的必殺技)
也就是根據構想,要怎麼應用都行。
這下有趣了!
……不過,基礎依然很重要。
等魔力總量更增加之後,再來進行各式實驗吧。
「要提升魔力總量」。
「用無詠唱方式使用魔術時要如呼吸般自然」。
接下來的課題就是這兩項。
因為突然訂下太大的目標會很容易遭受挫折。
必須從小地方著手,腳踏實地往前進。
好~我要加油!
就這樣,我過著每天都持續練習初級魔術直到快昏倒才停手的日子。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