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以南的蠻夷很弱,但不代表著他們人少。
以後世行政區劃來描述,兩林蠻在極盛之時,擁有甘洛縣南部、越西縣東部、喜德縣北部地盤。部落人口,多達好幾萬。
而今可能還剩兩三萬人,並且被邛部川蠻趕到喜德縣,同時控製越西縣的部分土地。
宇文常之所以清楚其實力,是因為黎州有各部幾十年前的資料。那會兒大宋國力還算強盛,偶爾會征召夷兵作戰,最多的時候能召集一萬多人,兩林蠻當時動輒出兵三四千。
“你想攻打邛部川蠻,就帶這三百多廂軍去?”宇文常問道。
朱銘說道:“把服役廂軍也征調一些,再征召大渡河北岸的熟夷,再征召一些民夫運糧,可以對外宣稱有一萬大軍。”
黎州的廂軍數額,足足有一個軍(2500人)。
但茶馬司就劃走一千多人,專門用於押運互市物資。州縣兩級各個衙門,也有廂軍在服役,純粹把廂軍當役夫使用。
真正能打仗的就特麼隻剩350個(步軍300,馬軍50),號稱萬人大軍確實有點離譜。
朱銘突然問:“廂軍一個滿編步軍指揮,應該有500將士才對,怎黎州這裡隻有300人?”
宇文常說道:“前兩年瀘南夷叛亂,製使征召各州廂軍,黎州士卒被帶走二百。接著茂州又有蠻夷作亂,二百黎州廂軍一直沒有歸還,究竟傷亡多少人,到現在還沒給個準數。”
朱銘有些無語:“……”
這種操作很正常,黎州屬於瘴地,110年前定下的規矩是,這裡的廂軍兩年換防一次。
但已經幾十年沒換防了廂軍多為本地招募。
製置使把兵調走之後,隨便扔些歪瓜裂棗回來,可以說是在兩年換防。至於死傷士卒的撫恤金,估計也給不了多少,得黎州這邊自己想辦法。
宇文常說:“剩下這300步軍,大都是我親自征召的,皆為鄉下良民。”
這算不幸中的萬幸了,宋代廂軍多招無業遊民和逃荒流民,訓練和打仗都不怎麼聽話,宇文常征召鄉下良民做得不錯。
朱銘說道:“邛部川蠻日漸壯大,數十年間,地盤人口近乎翻倍,還截斷各部互市通道。長此以往,實為大患。如今可以勒令各部出兵圍攻,再過三十年,官府還能使喚各蠻部出兵嗎?”
宇文常感慨:“成功還是少年意氣啊。且不說出兵能否獲勝,你我能夠私自調兵嗎?”
朱銘說道:“凡事皆可變通,招募一些無業遊民充數,把現有的廂軍全部變成鄉兵。至於軍官不好變動,就讓他們暫充廂軍中的役兵軍官,知州是可以調派役兵做事的。”
宇文常聽得目瞪口呆:“你這樣做一旦被查實,至少也是絞刑。”
“士大夫一般不判死刑”朱銘笑道,“吾非為了立功升遷,而是想要震懾黎州各蠻部。”
宇文常不想跟著朱銘冒險,他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件,怒斥邛部川蠻的不臣行為,勒令其歸還劫掠自兩林部的人口財貨。
朱銘主動請纓:“我來送信。”
宇文常已經有點摸清朱銘的路數:“伱是想親自去探查地形吧?”
朱銘笑笑不說話。
……
宇文常終究還是同意讓朱銘去送信,因為他也想知道蠻夷的虛實。
翌日,朱銘帶著十多騎出發。
兩林部首領之子李繼恩擔任向導,在漢水彙入大渡河的下遊十餘裡渡河。
過河之後,前方便是一條河穀,兩岸皆高山聳峙。
李繼恩說道:“這裡以前為兩林部所有,大山之中也有村寨,那些村寨現在聽邛部川蠻的命令。但隻要官府打贏邛部川蠻,山中村寨肯定不再順服他們。”
朱銘問道:“北上的通道,隻有這一條嗎?”
李繼恩指著東邊:“那裡很遠的地方,也有一條通道可以北上,必須經過虛恨部的地盤邊緣。”
虛恨部就在後世的峨邊縣,已經不屬於黎州,名義上屬於嘉州管轄。
李繼恩又指著西邊:“那裡很遠的地方,也有一條通道可以北上,過河之後要經過五部落蠻。”
朱銘又問:“南邊除了兩林蠻,還有哪個部落跟邛部川蠻有仇?”
李繼恩說:“保寨蠻,他們可能會出兵幫忙。”
大渡河以南,是烏蠻的地盤。
不管是邛部川蠻、保寨蠻,還是什麼兩林蠻,都屬於烏蠻部落聯盟。
一個或幾個村寨,形成一個小部落,首領稱為“鬼主”。
多個小部落聯合,形成一個大部落,首領叫“大鬼主”。
霸主級彆的首領,叫作“百蠻都大鬼主”!
各部蠻夷打來打去,除了擴充地盤和人口,就是為爭奪那個“百蠻都大鬼主”的名號。
唐朝的時候,邛部川蠻首領是都大鬼主。
五代的時候,這個稱號被兩林蠻搶走。
到了北宋,邛部川蠻和兩林蠻來回爭奪,最終還是邛部川蠻獲勝。
傳聞“百蠻都大鬼主”可溝通鬼神,冥冥中獲得鬼神的幫助。
繼續行走兩日,朱銘忽見一村寨,寨中有兩座石頭壘築的碉樓。
“各部皆建有碉堡?”朱銘問道。
李繼恩說:“這種叫籠房。”
籠房又叫邛籠,到了近現代,甚至演變為羌族民居。一般有三層,上層放糧食,中層住人,下層養牲畜。
但在古代,卻屬於軍民雙用建築,隻有部落貴族能住裡麵,戰時召集士兵進行防禦。
邛部川蠻的勿鄧部(百蠻都大鬼主所在部落)駐地,村寨名稱就叫做“普古籠”,以寨中最高最大的籠房命名。
又行數日,來到兩條河流的交彙處,看見一個大型村寨。
村寨三麵臨河,一麵靠山,竟然建有五座碉堡。
“這是何地?”朱銘問道。
李繼恩情緒複雜,望著村寨說:“我的祖父,曾經居住在這裡。最高的那座籠房,以前是兩林蠻大鬼主的家,現在被邛部川蠻給霸占了。”
其實就是後世甘洛縣城所在。
朱銘主動前往村寨休息,得知他是漢源知縣,村寨首領親自率眾迎接。
這邊的蠻夷裝扮都差不多,男子梳著髽髻,女子披頭散發。髽髻在漢人的禮儀當中,屬於喪髻,或者巫祝的發髻,也不知咋成了蠻夷的日常發型。
村寨首領是百蠻都大鬼主的弟弟,名叫補蘇。
附近幾個村寨,都是補蘇的地盤,屬於邛部川蠻勿鄧部的下屬部落,補蘇自己也有鬼主稱號。
這貨不會說漢話,叫來一個漢人做翻譯。
“譙歡拜見縣尊!”漢人拱手道。
朱銘質問:“既為漢民,為何給蠻夷做事?”
譙歡回答:“在漢地不得活,隻能到蠻地苟且偷生。”
朱銘問道:“若是能活,可願回去?”
譙歡低頭,不再言語。
當晚,鬼主補蘇設宴款待,傍晚時分還主持祭鬼儀式。
這種待客時候的儀式,並不是很正式。他們遇到大型祭祀,是要用人牲祭鬼的,人牲往往來自於敵對部落的俘虜。
朱銘不敢喝太多,吃飽之後便去休息。
也不住鬼主提供的碉堡,隻借用碉堡附近的木頭房子,遇到襲擊隨時可以開溜。
張鏜和李寶二人,輪流帶著幾個騎兵值守。
到了後半夜,隻聽李寶低聲嗬斥:“外麵是誰?”
黑暗中傳來譙歡的聲音:“是我,有要事相告!”
朱銘已經醒了,讓李寶把人放進來。
眾人都去外麵守著,就連兩林蠻首領之子李繼恩,也被勒令站在門外不能偷聽。
朱銘問道:“你有何事?”
譙歡低聲說:“前兩年,請求在大渡河南岸築城互市的使者,並非出自邛部川蠻,而是大理國高氏所指使。”
朱銘問道:“邛部川蠻為何要聽大理國的?”
譙歡解釋說:“早在唐代,邛部川蠻就與南詔國聯姻,如今變成大理國還在聯姻。大理國兵鋒強盛,此間諸蠻多受其所製。我大宋這幾十年來,在黎州並未展現軍威,諸蠻更不敢反抗大理國。邛部川蠻的首領,也需要借助大理國壓服諸蠻。”
朱銘冷笑:“這兩林蠻的鬼主之子,說話不儘不實,居然不肯吐露實情,想來必定居心叵測。”
譙歡說道:“兩林蠻明為大宋藩屬,卻又悄悄做了大理國藩屬。如此大罪,他們怎敢說實話?”
與譙歡交流一番,朱銘基本搞清楚情況。
諸部蠻夷,夾在大宋與大理之間,同時接受兩國冊封。利用大宋和大理互相忌憚,諸蠻才能求得生存,誰都不敢輕易吞並這些蠻部。
但是,大宋久不用兵,在蠻夷當中威望日減。
諸蠻不得不倒向大理國,聽從大理國的命令行事。同時又想擺脫大理國的鉗製,隻是無能為力而已,因為大宋不可能為了他們出兵。
邛部川蠻因為跟大理國通婚,得到了大理國物資支持,因此發展得最迅速,不斷的擴張地盤和人口。
那個兩林蠻鬼主之子李繼恩,其真實目的,就是想挑起大宋跟邛部川蠻的戰爭!
而且,兩林蠻極有可能保存實力,看似砸鍋賣鐵打生死戰,關鍵時刻多半會劃水——這是朱銘的猜測。
宇文常雖然不了解實情,但下意識感覺有問題,因此不願被兩林蠻當槍使。
隻有朱銘這個愣頭青,才聽到消息就想出兵。
一旦官府跟邛部川蠻開戰,打勝仗自不用說。若是打了敗仗,兩林蠻會立即倒向大理國,甚至瘋狂送錢送女人表忠心,而大理國必然趁機加強對諸蠻的控製力。
個中關係,非常複雜。
大致有三股勢力:大宋、大理、諸蠻。
細分又有無數股勢力:邛部川蠻、兩林蠻、保寨蠻、風琶蠻等等。
每個蠻部聯盟,又分為諸多部落。
比如邛部川蠻,就有六個大部落。其中五個大部落是烏蠻,還有一個大部落是白蠻,他們對外雖然抱團,但互相之間也是有爭鬥的。一旦外部環境劇變,很可能自己就打起來。
朱銘決定,儘量摸清諸蠻的情況再說。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