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5【武人武學武廟】(1 / 1)

朱銘掃視眾將一眼,感慨道:“有些兄弟,已兩三年不見。遙想當初在漢中起兵,仿佛就在昨日,轉眼大明已有天下,諸位也都成了統兵大將。我先敬諸君一杯,感謝諸君奮勇作戰、為國立功!”

“該俺們敬太子。”石彪大喇喇說。

“對,敬太子!”林衝附和。

朱銘對白勝說:“你也坐過去,彆在我身後站著。”

“是。”白勝笑嘻嘻跑去落座舉杯。

朱銘說道:“我打算建一所武學,就如那太學一般,你們可以理解為武太學。暫時隻招募兩種學生,一是有秀才功名的,二是各軍推薦之勇士。學製為三年,成績優異者,可為百人將。成績合格者,可為十人將。”

李寶驚訝道:“軍中升遷製度可要變?”

“自是不變,”朱銘說道,“秀才投筆從戎的學員,讓他們學習戰法武藝。軍中推薦的猛士學員,讓他們學習文化韜略。從武學畢業之人,個個都文武雙全。不管是百人將,還是十人將,他們畢業入伍之後,都要按照軍中的規矩升遷。”

眾將開始認真思索,這項製度如果一直推行,幾十年後的軍中各級將領,肯定存在大量的武學畢業生。

張鏜問道:“武學隻開設一所嗎?”

“暫時隻在東京開設一所,我今後的打算是,在全國各地開十所。另外,還要建三所海軍學校。”

朱銘給武將們詳細解釋說:“唐末五代,藩鎮割據,武人暴虐不法。前宋吸取教訓,卻又矯枉過正,以文禦武不說,還將隊伍分散駐紮,把將領調來調去。以致將不識兵、兵不識將,打起仗來一塌糊塗。五代不可取,前宋也不可取,因此我才開設武學。”

“大明的武學,跟前宋武學不同。等今後全國開設十所,畢業考試可在各地舉行,遴選出合格者送入軍中做十人將。而成績優異者,則要彙聚於京城,由皇帝親自主持重考。一來防止地方武學考試舞弊,二來皇帝親自賜予武進士出身。”

“也就是說,武進士跟文進士一樣,今後都是天子門生!”

張鏜是這些人當中最有學問的,他立即明白朱銘的真正用意,皇帝要把軍隊牢牢掌控在手中。

折家、劉家那樣的軍閥,永遠不會再存在。

今後的小兵小卒立功,恐怕最希望的不是升遷,而是想要因功被推薦去讀武學。

朱銘突然點名道:“楊誌。”

“在!”楊誌連忙起身。

朱銘說道:“伱調回東京,不要在外統兵了,給你大元帥府和樞密院職務,與張鏜一起組建開封軍校。《武經總要》去蕪存菁,根據火器實戰經驗,以及對金國、西夏作戰的經驗,對《武經總要》進行內容增刪。還要再編《步兵操典》、《騎兵操典》、《火器操典》和《海軍操典》。”

楊誌聽得頭大如鬥:“俺……俺不會編書啊。”

朱銘說道:“讓各軍各級將領,抽空總結自己的作戰經驗,將這些作戰經驗彙總比較。中樞老將也能幫忙,楊惟忠和姚古很快要調回樞密院和兵部。甚至連劉延慶也可以出力嘛,隻要彆學他怎麼逃跑就行。”

“哈哈哈哈!”眾將聽得大笑不已。

朱銘說:“張鏜,你來做這些兵書的總編,可以聽取種師道他們這些老將的意見。等編好初稿之後,我會發給各軍將領,讓他們查漏補缺提出建議。”

“遵命!”

張鏜大喜。相較於打仗,他更喜歡編寫兵書。

朱銘說道:“把各種兵書都編好了,開封軍校才真正招收學生,到時候估計金國已被趕回遼東。開學之前,再招一些將領回來,在中樞任職並兼做軍校老師。”

李寶見太子看向自己,連忙說:“俺不是做老師的料,還是在外打仗更順手。”

朱銘給了李寶一個白眼:“隨便你。”

朱銘又說:“開封的文廟已改建完畢,今後文士讀書拜文廟,武士讀書也要拜武廟。但大明武廟需要供奉哪些先賢,你們可以私下討論,然後寫一份名單交到大元帥府。”

曆朝曆代,武廟裡供奉的都不一樣,而且摻雜了大量政治因素。

比如唐代武廟,為了讓郭子儀不那麼突兀顯眼,居然把張齊丘這種水貨扔進去墊底。

又比如趙匡胤為了糾正不良風氣,竟把韓信給踢出武廟,理由是韓信有謀逆之心。類似被踢的還有吳起、白起、孫臏等等,例如吳起多次投奔他國,白起殺降且不服從君命。

關羽、張飛也被趙匡胤踢了,因為關羽狂傲無禮導致失荊州,張飛治軍不嚴還打罵下屬……

估計是宋朝君臣也覺得離譜,又逐漸給拉回武廟群,並在徽宗朝大量予以恢複。

但徽宗朝武廟的排名很古怪,白起、孫臏、霍去病、張飛、鄧艾、呂蒙、陸抗屬於第三檔,周亞夫、衛青、關羽、周瑜、陸遜、張遼排在第四檔。

嗯……反正朱銘想不明白。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