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77【經商奇才】(1 / 1)

北宋穿越指南初來貴寶地0777【經商奇才】行首會議,不歡而散。

如今這種情況,東京的行首們根本無法串聯,因為他們之間互相不信任。

北宋時期,開封城的所有行首,全都跟朝中權貴有瓜葛,大部分屬於皇室宗親的代言人。

皇室宗親之所以不親自下場,是因為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嚴厲懲處權貴擾亂市場的行為。後來就漸漸形成套路,即各自培養白手套,他們能夠撈到實惠,朝廷也挽回了顏麵。

隻有把事情鬨大了,朝廷才會出手懲治。

比如煤炭行業,搞得東京民怨沸騰,甚至冬天大量凍死人,繼而出現搶煤踩踏事件。

朝廷實在看不下去了,乾脆直接掀桌子,官府成為最大的批發商、零售商。結果又變成官府壟斷市場,操控煤價搞得民不聊生,迫於輿論壓力放開私有市場。

大明開國之後,最先懲處的便是前朝權貴,繼而又強行拆分遷徙望族。

東京各行各業的行首,瞬間就失去靠山,有些人還被牽連抄家。

在第一年的物資管控結束後,大商人們開始投靠新的權貴。下意識的按照老辦法,想跟皇室、宗親和外戚合作。

可惜,除了朱國祥、朱銘父子,大明的皇室宗親都未成年。

白祺勉強算一個,卻始終不在京城。

而外戚呢?

朱家父子管得極嚴,根本無從下手,甚至不準外戚居住在京城!

閣臣、尚書級彆的重臣,一般不會跟行首接觸。

因為——跌份兒。

頂多是重臣的下屬撈錢,再以送禮的名義孝敬重臣。

因此東京各行的大商人,都是拉攏權貴子孫,以及六部的中下級官員。

去年的大案,六部被查處一堆官吏,連權貴子孫都遭殃,大商賈們再度失去靠山。

人心惶惶之際,這些大商賈哪敢再串聯搞事兒?

……

李敦義坐著豪華馬車回家,徑直去見自己的老父親。

“如何?”李茂問兒子。

李敦義回答:“都被嚇破膽了,還能有什麼結果?”

李茂點頭道:“緩緩也好,不能跟太子對著乾。我李家能延續二百年富貴,靠的就是順從朝廷。”

拋開皇親國戚、世家權貴不談,隻論東京城內外的商賈,李氏絕對屬於東京首富!

他們在開封做生意的時候,甚至趙匡胤都還沒黃袍加身。

北宋慶曆年間,西北邊境告急,而朝廷財政又不足,就向東京的富商們借款。

僅李氏就借款二十多萬貫,事後朝廷直接賴賬不還,隻給幾個李氏族人封官抵債。而且全是八九品的京中小官,根本就沒有實權可言,並且繼續砸錢也升不上去。

這事兒被寫進史書裡,甚至都不提其真實姓名,隻記載“李氏商戶”、“京中富商李氏”等等。

因為他們不配!

李家也曾聘請名師,教育子弟走仕途路線。但兒孫們泡在蜜罐中長大,願意發奮讀書的沒幾個,一百多年來隻出了兩位進士。

按理說,身為京城商賈當中的首富,家中又出了正經進士,用錢開路也該節節高升啊。

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李家投靠的外戚世家,故意壓著李氏子不給順利升遷。

李家從商賈變成了士紳,那我今後還怎麼控製?

你們還是繼續老老實實經商吧!

不但權貴從李家吸血,朝廷也經常伸手要錢,而且每次都封小官抵債。

京城首富不好當啊。

當大明查處前朝權貴時,李家立即就把自己的靠山給賣了。又在京城物資匱乏時,向朝廷捐贈布匹,這些布匹用來發給士兵做衣服。

甚至就連去年的大案,李家都能從容抽身,隻是被罰了二十萬貫。

“祖父,父親!”

李文仲拱手走進來,朝著兩位長輩作揖行禮。

李茂瞬間換上和藹笑容,對自己的嫡長孫招手說:“大郎且過來。今日功課做得如何?”

李文仲走到祖父身邊:“還過得去。”

李茂拉著孫兒的手:“你去年雖然落榜,但舉人功名還能保留兩次。就算再落榜兩回,也要重新把舉人考回來,非得考上進士不可。家中沒有進士官,就算富甲天下也被人欺辱,千百萬貫家產不啻為過眼雲煙。”

李文仲說:“大明不是前宋,隻要守法經商,便不會被橫加盤剝。孩兒聽聞朝廷多次發債,最早在四川發放的兩批戰爭債券,如今皆已連本帶利償還給商民。”

“你懂什麼?”

李敦義不屑道:“國朝初立自然守信,前朝太宗、太祖還懲治經商權貴呢。等再過一兩代皇帝,朝廷就沒這般講規矩了。趁著朝廷還信守承諾,俺李家更應當科舉做官,趕緊從商賈之家變成士紳望族!家裡的生意你彆管,一心一意好好讀書。”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