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戰已久(1 / 1)

終宋 怪誕的表哥 1470 字 1個月前

第824章戰已久

奉命來招降李瑕的蒙古官員名叫王惲。

王惲時年三十又六,他出身金國高官之家,少年便有才名,彼時史天澤領兵攻宋,路過衛州,初見王惲對他優加禮遇。

之後王惲又從學於姚樞、郝經、王磐等北地名儒,後經燕京行省參政張易舉薦入仕。再受丞相耶律鑄提拔,授翰林修撰、同知製誥,兼國史院編修官。

從這經曆便可看出,他人緣很好。

因人緣太好,這次王惲也受到了李璮、王文統的牽連罷官,幸而史天澤為他辯護,留他在幕下做事。

結果韓城之戰大敗,大營遇襲,統帥合必赤被斬,軍心動蕩,傷亡慘重……史天澤的處境非常不妙。

恰是此時,王惲站出來說,應當遣使去招降李瑕。

這個建議看起來很荒唐。

李瑕顯然不可能被招降,另一方麵,史天澤的長子史格剛死在李瑕手中,新仇舊恨,自不願招降殺他一子二侄的仇人同朝為臣。

但王惲自有充分的理由認為應該遣使。

一則,名為招降,實為休戰,借著招降的名義停一停戰事;

二則,刺探李瑕軍情,看其人是否還在黃河沿岸,是否已領兵去支援彆處,如今又還有兵力幾何;

三則,做最壞的準備,若諸路兵馬皆攻不破關中,未必不會和談。那談得好與談得壞將會有極大的區彆,雖無奈,但也可早作準備。

至於李瑕願不願談?

王惲至少能確信他不至於斬殺使者。

所謂“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李瑕作為一個要爭雄天下的人,必要爭取北人的歸心,如今正是樹立名份、威望之時,不會做自損名望之事。

如王惲所料,李瑕沒必要為難一介使節,也願意接見。

……

“李王之風采,著實讓人傾倒。”

“我聽過你的詞,‘百年總是逢場戲,拍板門錘未易當’。”

王惲苦笑,訝道:“李王竟聽過在下拙作?受寵若驚。”

“耶律有尚與我說過,他與你算是好友,當年也曾像這般出使,如今正在我幕下做事。”

略略幾句寒暄,王惲感受得到李瑕的自信,這讓他有種氣勢始終被壓著的感覺……

“今陛下甚得中土之心、得蒙古諸王推戴,稽其氣數,觀其德度,可謂漢高祖、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明君當世,李王若歸順,則可王爵萬世,從此偃武休兵,豈不美哉?”

見過禮,李瑕便不太理會王惲,改由韓祈安開口說話。

意思也很簡單,蒙古沒有資格勸降。

“慘敗成這般模樣,仲謀竟有勇氣來大放厥詞?憑何歸順,憑爾等臉皮厚不成?”

王惲早有準備,應道:“韓城一戰,我方雖有小敗。然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到最後方能定成亡。李王或可勝一次、兩次,甚至五次、十次,但隻需敗一場即有覆敗之虞。而以大蒙古國疆域之廣、國力之雄,早晚必勝……”

韓祈安打斷了王惲的侃侃而談,道:“那不如待爾等真能小勝一場了再談,如何?”

王惲笑了笑,道:“恐韓先生不知,在興慶府、在延安府,大蒙古國已是重兵雲集,若待我方小勝一場,隻怕爾等連歸附的機會也沒有。”

“不妨,我們等得住,隻要忽必烈也能支撐得了這場戰事,大可慢慢打。”

王惲下意識抬手撚著唇邊的胡須,眼神中閃過沉思之色。

他意識到,李瑕肯見他也有目的。

這一場對話,雙方都不認為有任何歸附的可能,但都在試探。

“韓先生多慮了,以大蒙古國之國力,足可撐到占據成都、重慶,並無撐不了一說。”

“可惜這‘大蒙古國’似乎並非忽必烈一人的,蒙古人可以不在乎哈拉和林丟了,你們這些北地漢人也不在乎國都丟了?”

王惲一驚。

他人緣好,因此隱隱在軍中聽說過一些風聲,說是阿裡不哥複占了哈拉和林。

蒙古人逐草而居慣了,對城池並不太看重,隻是難免讓人擔心汗位之爭的結果到底如何。

另一方麵,要穩定北地漢人之心,奪回川陝可比奪回哈拉和林更快、更有用。

所以燕京詔諭,繼續攻川陝。

這事很微妙,並非說哈拉和林與川陝之間有一處絕對比另一處重要,而是要看形勢。

眼下的形勢是,史天澤已經把李瑕主力拖在黃河一個月,相信合丹、楊大淵馬上可以大勝,到時李瑕腹背受敵,史天澤、董文炳猶可從東麵殺入關中。

但王惲沒想到,李瑕竟連這樣遙遠的情報都知道,那必然會繼續頑抗……

李瑕並不知道阿裡不哥是否奪回了哈拉和林。

他隻是認為拖了蒙古近二十萬大軍這麼久,阿裡不哥怎麼也該有動作了,所以讓韓祈安試探了一下。

接見王惲,為的本就是試探……

王惲的驚詫隻有不易察覺的一瞬間,很快,他淡淡一笑,道:“韓先生與其關心些無稽之談,不如多擔心隴西戰事,不是嗎?”

韓祈安也是淡淡一笑,不讓眼神裡的憂慮被王惲看出來。

他與李瑕仔細分析過局勢,認為這一戰如果一直打下去,哪怕一直能勝,打上三個月,積累的錢糧就將耗儘;打上半年,隻能退守漢中;打上一年,隻能學著餘玠構壘守蜀……這還是最理想的情形,得一直勝且沒有人叛投,但若有一場小敗便說不準了。

當然,忽必烈也絕不會好受,真花了一年半載來與李瑕打仗,誰也不知道阿裡不哥能將勢力擴張到什麼地步。到時哪怕殲滅了李瑕,還能不能勝過阿裡不哥?

這是李瑕無法估量的,但他與韓祈安說了一句。

——“我若是忽必烈,哪怕打上一年半載三年五載,打到隻剩最後一口氣,也要先滅李瑕,再試圖緩過這口氣,慢慢對付阿裡不哥。”

這句話讓韓祈安非常不安。

李瑕了解他自己,且了解曆史走向,因此確信忽必烈一定得先滅了李瑕才行,但這是本不該有的判斷。

忽必烈會怎麼選,不知道。

……

此時帳中互相試探的雙方都有些吃不準對方的心思。

但論表現出來的態度,李瑕卻比王惲堅決得多。

在看到了王惲那一瞬間的驚詫之後,他已得到了他想試探的東西,徑直將王惲驅逐出去。

“多說無益,有本事伱們便打進來。”

燕京。

忽必烈已收到了史天澤韓城之戰的戰報。

意想不到。

論將帥、論兵力,論天時地利,這一戰都沒有敗的可能。

史天澤打了一輩子仗,穩中有進。既能打出圍殲李璮那樣穩妥且傷亡小的戰役,也能在昔木土腦兒一戰迂回突襲,一舉奠定勝局。

十七路世侯的十萬大軍哪怕分兵三萬到潼關、南陽,猶有七萬眾,皆戰力不凡,由名帥統領,履冰過黃河,攻打不到一萬人的敵兵,如何會敗?

說是黃河冰麵被炸塌了。

忽必烈怎能不怒?

他發怒的方式卻很平靜,隻是坐在那,眼睛微微眯起,從細縫中透出沉思而陰鬱的光。

怒火不急著發散出來,因為這些臣子他還把握得住。

該有的責罰不會少,但同時他還能驅使著他們為他的大業出儘所有的力。

一瞬間,先思量了如何處置敗軍之將,之後,忽必烈眉頭一皺,考量起形勢。

開戰一個多月了。

在李璮舉旗叛亂的最初一個月,蒙軍就已經將李璮圍困在濟南,奠定了勝局。

原本以為能很快覆滅李瑕,可現在一群廢物卻連關中都沒能殺進去。

比預想中慢得太多了。

但,還有合丹、楊大淵的戰報沒送來……

有一路能殺入關中就足夠,李瑕的防線一看就是外圍壁壘重重,內部空虛。

想到這裡,忽必烈心中已有了決意。

隻需要一封捷報就夠,有一封捷報,他便可決意繼續攻打李瑕。

……

終於,在二月十六日,有快馬狂奔至燕京,一封戰報被急遞入行宮之中。

“大汗,隴西戰報到了!”

忽必烈竟不著急,以麵沉如水的表情接過那封情報,攤開一看,眼中似有精光閃過,之後神色依舊平靜。

他回過頭,看向掛在牆上的地圖,隻見大蒙古國的疆域是那般大……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