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1 / 1)

締婚 法采 1892 字 3個月前

時萃酒樓。

廳裡廳外幾乎擠得水泄不通,幸而譚建早早定好了台下的圓桌,當下由著夥計開道,往桌前去。

他道小妹沒來可惜了,“我瞧著她是想來的,母親怕她又被衝撞著,把她留在家裡了。不然咱們更能熱鬨了。此番的戲班大半年才來清崡一次,叫我好等啊”

楊蓁對譚建說得戲班不熟悉,但她覺得譚蓉膽子太小了些,說不來也好,說著想起了一旁的大嫂。

大嫂是那等安靜柔和的性子,眼下這麼多人不會也害怕吧?

楊蓁嫁進來就遇到了大嫂受欺負的事情,當下便在意項宜是不是害怕了,不想轉頭看去,卻見大嫂臉上的興色落了下來,目光落在不遠處。

項宜看見了那位譚家的宗子。

她頓了頓,又抬腳走了過去。

譚廷還在她陡然冷下的神色裡沒回神,眼下見她主動走過來,稍稍緩了口氣。

然而她到了他臉前,同他行了個禮,神色平靜中帶著冷淡。

“大爺來了。是不是家中有什麼事?我這就回去。”

台上的戲就要開始了,廳中的喧鬨聲一浪蓋過一浪。

譚廷耳中卻靜得隻剩下項宜的兩句話。

她好像沒有想過此事以外的其他可能,眼下已經要離開了。

譚廷和楊蓁急忙跟了過來。

“大嫂要回家?”譚建訝然。

楊蓁就更驚訝了,“戲還沒開始呢,大嫂不是說好久沒看戲了”

她笑著說沒關係,“下次再看也一樣”

譚廷幾乎能想到她立時要同自己行禮離開的樣子了,他禁不住在她之前開了口。

“家中沒事,你不必回去。”

他語速似乎有些快,三人都向他看了過來,尤其他的妻子,眼中露出困惑。

是了。

若家中沒事,他怎會突然到此處來?

畢竟他們三人前來他知道,但並沒被邀請。

他總不能解釋說,莫名其妙就到了此處

他乾脆叫了譚建。

“把隨從護衛留下,你隨我回家。”

譚建耳中一轟,足足怔了幾息。

大哥竟然是來找他的?!

他心心念念的戲班,第一次帶著娘子出門的寶貴時光,忙裡偷來的一點點閒

都沒了?

譚建傻眼了。

戲要開始了,鬨哄哄的人群開始安靜下來。

譚廷不想讓那人再繼續用不解的目光看他,便讓她和楊蓁去往台前看戲。

譚建獨獨被留了下來。

看著大哥陰晴不定的神色,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錯了。

不過大哥好像也沒說立刻就要走,譚建抱著一絲幻想。

“大哥許久沒看戲了吧?這戲班子有幾出拿手的好戲,連各地的王府都喜歡聽,時常請他們過去唱。”

他說著,見大哥沒有推拒的意思,目光落在不知是台上還是台前的地方。

譚建略微壯了一點膽子,小聲說起他最期待的一出戲。

“那戲當真讓人看得落淚,若不是橫生阻礙,兩人何至於生離死彆小姐死後,秀才也不欲獨活了,待他老母去世之後,秀才便不見了。村人皆找不到他,最後才發現,他將自己葬在了小姐墳旁”

譚建說著,都快哭了。

台上已有咿咿呀呀試戲的聲音,唱的正是他說的這一出。

大哥不知怎麼,似也瞧向那戲台的方向。

譚建滿心希冀,心道大哥是不是也被這般淒美的故事感動了?

然而他期盼被感動的大哥,卻看到自從他來了之後,他的妻就再沒似方才那般興致滿滿了。

楊蓁嬉鬨著跟她說了什麼,然而她也隻是笑意淺薄地點了點頭。

興致全無。

譚廷緊壓的唇抿成一條線。

譚建並未察覺,還道,“哥,這般絕世之戀是不是的確令人動容?”

話音未落,他哥的眼神落了過來。

那眼神滿滿都是不悅。

“絕世之戀?戲班子用來營生的誇張之事你也信?”

譚建被訓斥得頭都不敢抬了,又聽見大哥冷哼一聲

“我看你就是時文背得太少,明日再讓人去給你買五本來。有時間多讀書,大丈夫怎能沉溺於男女情愛?!”

他冷聲說著,沉著臉起了身,大步離開時萃酒樓。

譚家。

秦焦不敢耽誤林大夫人譚氏的事情,唯恐出了錯處,惹得林大夫人心生不悅,所以事事親力親為。

他也不圖許多,隻求林大夫人能看在他做事認真的份上,幫他謀一份知縣知州的差事。

可憐他秦焦讀書科舉一輩子,隻能在舉人上打轉。

當今世道舉人枚不勝數,有些世家的子弟都未必能有好差事,彆說他一個無甚依靠的寒門窮酸書生了。

他現在唯一能依靠的,也就隻有林大夫人了。

秦焦連著在外跑了許多天,渾身酸疼地回了譚家。

回了譚家就聽說了項宜被查賬的事情。

他甚至來不及喝茶,“查了項氏的賬?怎麼說?貪了多少?大爺如何懲治的?”

然而回話的小廝撓了頭。

“先生,賬查完了,一個數都沒錯。夫人她沒貪啊,大爺倒是開了祠堂,親自將鬨事的族人懲治了”

小廝說完,秦焦愣在了原地。

沒貪,沒像她爹項直淵一樣貪汙受賄

這令他驚詫不已,但他又想到了另一樁事。

突然叫住了小廝。

“我之前給你的那封信呢!”

那封信上,他篤定項氏手腳不乾淨,事情還沒查清,就急急寫下要給林大夫人寄過去。

眼下項氏沒貪,他那信豈不成了笑話?

他緊急讓小廝將信拿還給他。

但小廝更撓頭了,“這可怎麼拿回?三日前府裡有要進京的人,奴才已經把信托給他們帶去京城了!”

信三日前就送走了。

秦焦吸氣,覺得自己也要被送走了。

但信三日前就去了京城,眼下也不可能追回來了。

秦焦頭暈目眩,他在清點田產上兢兢業業,卻在這裡犯了大錯了。

他的知縣知州是不是沒了?

秦焦心裡一片悲寂,但轉念一想——

林大夫人不待見項氏,並不會因為項氏做事清白而改變,說白了,她是不待見項氏的出身。

畢竟在她看來,庶族出身的貪官之女,怎麼能配得上譚家宗子?

所以,就算他信中寫的不是事實,但林大夫人也不會懷疑,反而會高興吧。

畢竟這樣一來,越發坐實她心裡,項氏配不上譚家大爺的念頭了。

而林大夫人也能按著她自己所想行事。

秦焦這麼一想,又回過了三分氣來。

林大夫人順心行事最要緊,不刻意去查,應該不會發現他。

年關將近,諸事忙碌,日子仿佛又恢複了尋常。

隻是項宜那位宗子夫君,這兩日不知怎麼,停留在房中院中的時間有些長,徒增許多不便。

就比如昨日,喬荇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沒看見那位大爺在內室看書,張口便道:“夫人的和字印賣了三十兩!”

項宜訝然,她以為二十兩已經不少了。

她剛要問一句,卻突然意識到那位大爺還在房中。

她目光落過去,發現那位大爺翻書的手頓了頓,不知是不是看到了什麼,臉上有些許柔和。

項宜不懂。雖然譚家沒有不許媳婦在外做事的規矩,但她並不想當他的麵說自己的私事。

便叫了喬荇出去說話……

他總在家,項宜自然不能趕他,這裡都是他的地方,她不過是來做事罷了。

不方便,就避開。

這會項宜就到了喬荇房裡。

喬荇給她縫了個厚厚的墊子,怕她在自己房裡冷,替她灌了湯婆子放在手下。

項宜笑著謝她,拆了剛從吉祥印鋪拿回來的家信。

信仍是項寧寫的,照理先說了說近況。

項宜見她字跡有力了許多,知道妹妹近來身子強健了些,不似往年三災八病的,冬日裡過不好。

項寧簡單說了些瑣事,也說了自己為了強健身體,每日要在多走許多路,但弟弟項寓不許她晚上走,怕她夜盲掉進溝裡。

項宜好笑,項寧又寫到了項寓,她道項寓近來在書院裡頗得先生喜愛。

她道,主持青舟報抄的一位先生,將項寓選進了報抄的班子裡,讓他幫忙負責報抄選文。

雖然是個費時的差事,卻每日都能多讀許多文章,還有朝野趣聞,項寧也跟著看了不少,有些頗為荒誕有趣,也不知是真是假。

這青舟報抄,還是父親在任的最後一年,某天翻看邸抄時,突然想起來的。

邸抄能上傳下達朝中大事,凡讀書人都該看看,但對於尚未中舉人進士的書生卻過於遙遠了,所以父親便讓青舟書院將邸抄與作的好時文和在一起,印來給學子們看。

後來父親雖不在維平府任職,但青舟報抄的影響卻大了起來,臨近幾個府縣的寒門讀書人沒有不喜的,他們也給青舟書院回信交流,也會將聽來的趣聞寫進信裡送去書院。

而書院時不時會選擇幾篇書生們投來的趣聞,附在後麵的報抄上。

項寓還隻是秀才,進了報抄班子也多半不會負責時文選登,倒有可能被安排甄選趣聞。

不管怎樣,增長見識總是好的。

項宜沒太在意這件事,隻是看到家信平穩,尤其弟弟妹妹在青舟,並未聽說自己在譚家發生的事情,懸著的心放下許多。

提筆寫了回信。

譚廷這幾日便是多在院中停留,也未多見到項宜幾麵。

他明白她在避著自己。

從前是他做的不好,她對自己心有芥蒂也是有的,他也不能強求什麼。

有些話說出口,還不如不說而去做。

他安排了幾樁事下去,接到了廖知府的來信,道是潮雲河堤壩加固即將竣工,請他過去檢視。

譚廷本不欲去,但想了想,還是去了。

他一走,項宜身邊安靜鬆快了不少,每日打點家事族事,還讓喬荇去看了看杏姑母女。

事情大白了,但杏姑母女也不再好意思回譚家,生怕再連累了項宜。

幸而杏姑的姨夫姨媽聽說了母女困境,願意收留她們過冬,眼下已準備啟程去親戚家。

項宜聽了,歎了口氣,她能做的也就止於此。

不過這般也好,杏姑母女好歹不用再受譚家一些族人的冷眼。

天越來越冷,譚廷並未當日去當日回。

他去的那日是初四,翻了一日,便是初五了。

他從前不在家便罷了,如今回了家,遇上初五、十五、廿五,多少有些不自在。

今日初五,至夜幕四合,院中陸續掌燈,也未見他回來的身影。

項宜暗暗鬆了口氣,閒適在燈下做了一陣針線,就準備睡了。

誰知這時,院中響起一陣腳步聲。

她聽到丫鬟的稟報。

“大爺回來了。”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