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差不多了吧?”
紫荊關外。
看著越發瘋狂的攻城將士,韓信喃喃自語道。
無論什麼時候,他對於戰場的直覺都是極其敏銳的。
在關內守軍發生變化的次日,他就大概猜到了諸葛亮的做法。
守備力量的短缺,短時間內的表現不是很明顯,但瞞不過他的眼睛。
“所以這就是揭曉謎底的時候了,希望你我的猜測,是對的。”
張良的聲音也有些低沉。
一次次的推演與商量,讓他們得到了一個令人沮喪的事實。
三成勝算其實都是往高了說的。
於是兩人又商量了很久,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諸葛亮選擇將邊關的精銳抽調離開之時,那他們就要去賭一件事。
賭劉邦出局之後,他們這場挑戰不會被判負。
畢竟這是仙人定下的一場表演賽,即便是被淘汰出局,也不會有任何的懲罰。
所以劉邦出局,也同樣在幾人的預料之中。
如若劉邦出局,這場遊戲還會繼續的話。
那他們的把握便能從三成,變成七成!
將邊關的精銳抽調離開之後,城中那些人決計撐不到那些將士回歸。
紫荊關必破!
在這段時間的攻防戰中,韓信已然悄悄將居庸關外的大軍抽調了大半回來。
那邊隻剩下表麵上不足兩萬人的佯攻。
也先雖然沒有太強的能力,但做做表麵功夫,他還是沒問題的。
眼下在這紫荊關外,攻守雙方傷亡皆已超過三萬。
此地儼然已經化為了絞肉機,雙方都沒了退路。
關內的朱瞻基也不知道,韓信為什麼能在短時間內讓一群強行征來的烏合之眾擁有這般恐怖的戰鬥力。
戰死的那些人,多數都為昔日京營中的精銳。
若非韓信軍跨越關外的護城河難度稍大,恐怕早已就該有失。
可即便紫荊關防禦設施完備,麵對敵軍這般不計代價的攻勢,多半也守不了多久。
而這堅如磐石的關隘一破,入中原的路對他們而言便是勢如破竹!
他們如今攻的有多艱難,諸葛亮想要拿回紫荊關,隻會比現在更難十倍!
屆時場麵上的主動權將會落到他們手中!
何時攻,何時退,都將由他們說了算!
“所以我是真不能理解,明明坐擁這麼大的優勢,什麼都不用做便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守成之君,這朱祁鎮到底怎麼能將這一盤好棋下死的。”
“如果那諸葛亮是朱祁鎮就好了,除卻他之外,多半也沒人能以一己之力毀掉大明所有的優勢。”
張良不住的感歎。
身處於這樣的環境之中,他才真切的了解到,要直麵大明這件事,對於關外的部落而言,究竟有多窒息!
“好在也隻是表演賽,即便我們輸了也沒什麼懲罰。”
“贏了就是白賺,輸了也有獎勵,左右都能接受吧。”
“真不明白,能將這樣的家業給敗光,這樣的人也配當皇帝。”
韓信眼中閃爍著不滿的神色。
這世上就是庸才太多了。
連這樣的人都能當上皇帝,這個王朝就該亡!
他不討厭庸才,但討厭那些看不清自己能力,身居高位的同時還做出一連串荒唐決定的廢物!
“說這些也是無用,等著吧。”
靜等結果出爐。
隻要劉邦敗,而這場挑戰不算完結的話。
攻守之勢便要徹底易型!
遠在長安城外,劉邦眼睜睜看著自己強行征來的大軍被一寸寸碾壓。
不管是裝備還是戰力上,都遠不如明軍。
幾乎是短兵相接的片刻之內,作為前鋒軍的五千餘人便戰死過半,餘者也都被俘。
此時他想起自己臨行之時,韓信與張良那古怪的笑容,頓時恍然大悟。
諸葛亮會抽調精銳,強行殲滅他這件事,也同樣在那兩個老銀幣的算計之中!
他是個餌啊!
還是諸葛亮無法拒絕的餌!
“這tm的,韓信,你等乃公回去的!”
劉邦當然也猜到了,正常一戰他們不會有半分機會。
正是因此,那兩人才想出這麼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謀劃來。
隻是這世上之事,又豈是都能如人願的?
將放下兵器投降的旨意傳下去之後,劉邦唏噓的看著天幕之上。
他知道,現在多半有很多道目光在看著自己。
自己這個人,倒也算是丟到古往今來上千年去了。
但比起自己,更丟人的應該是老朱。
畢竟眼下這連張良跟韓信都無法逆轉的局麵,就是在老朱那後代手中硬生生給送了個一乾二淨的!
投降的旨意下達了之後,每過片刻便再無人掙紮,一個個乖乖抱著腦袋蹲在地上等著明軍來安頓。
雙方戰力的差距,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下麵的這些將士們雖然被劉邦畫的大餅所蠱惑,卻也不想白白送死。
不知過了多久,劉邦見沒人來管自己,他便自己往長安城走去。
他知道,這多半是諸葛亮囑咐的,沒有人來動他,給他體麵的機會。
但好不容易來了一趟,不親眼看看這個時代的百姓生活,豈不是白瞎了這一遭?
仿佛知道他沒有逃跑的念頭,臨陣指揮的明軍武將也就這麼目送他進入長安城。
這大概就是對他漢高太祖最大的尊重了。
隨著他的接近,長安城門緩緩打開。
戰事已然結束,城中知府似乎知道他的想法,直接大開城門,迎了他進來。
或許是因為城外大戰的緣故,大部分百姓都躲在家中,安靜等待著戰事的落幕。
隻有少數商販還在街上叫賣。
除此之外,就是少量流落街頭的乞丐。
不管什麼朝代都是有乞丐和流民的,大漢也是一樣。
但眼下這長安城中的乞丐數量,卻是讓劉邦有些豔羨。
在他的長安城中,流民乞丐的數量,可比此地多得多了。
且這長安還並非大明國都。
等回去之後,他也要將他的長安變成眼前這樣。
不,他是漢高太祖,他的長安,理應比大明的更好!
“臣諸葛亮,拜見太祖陛下。”
不知何時,劉邦身後多出了一行人。
為首的正是為了這一戰而刻意趕來的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