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虞允文的死 成了壓垮孝宗的最後一根稻草(1 / 1)

義憤填膺!

雖然心中早已猜到,此番隆興北伐的結果定然不會太好。

可看到這樣的結局,看到這近乎於可笑的失敗原因。

無數皇帝皆忍不住開口聲討。

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坐在趙昚的位置上,慢慢炮製這混賬東西!

可他們也都知道,在這一戰之後,再堅定的雄心,怕是也無力維持了。

畢竟這一戰趙昚是繞過了三省,繞過了樞密院,直接向張浚下的出兵詔書。

若是勝了,他自然不用向朝堂諸臣解釋半句。

可這一戰敗了。

兼且滿朝絕大部分都是被金人打怕了的主和派,以及壓在他頭頂上的那個投降派的太上皇。

有的皇帝,如劉邦、李二、老朱這樣的,天下都是他們打下來的。

對他們而言,敗了便敗了,他們一句領兵再戰,百官也隻能乖乖去想辦法調兵遣將。

可對於趙昚而言,他沒有敗的機會。

一敗,便是再也抬不起頭來,文武百官以及那超長待機的太上皇,都不會給他領兵再戰的機會。

“大概這就是無數曾想著中興的皇帝,最後卻一一放棄了自己抱負的最根本原因吧。”

良久之後,趙昚才苦笑著開口道。

能坐上這個位置,除卻某些真的滿心沉迷於聲色犬馬中的昏君之外,誰又不想做個萬古流芳的中興之主呢?

可對他們而言,機會稍縱即逝,且隻有那麼一次。

抓住了機會,並且做成了,那便是中興之主。

就如他下旨北伐,哪怕不能一蹴而就,可隻要能夠拿下數座城池,他便有了說服百官的理由,便能向太上皇趙構證明金人並非不可敵!

再想出兵之時,便能滿朝文武同仇敵愾。

可敗了,他無法跟任何人解釋。

他所倚仗的主戰派,在朝堂中也將再度抬不起頭來。

彆說再度出兵,連帶著他作為皇帝的權力以及威望,都會一並跌落穀底。

“中興之主的確難成事。”

開國之君難嗎?

難!

非但個人能力要出類拔萃,天時地利人和也缺一不可。

而相比於開國打天下,中興之主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難。

對於滿朝文武而言,你隻有一次展現自己能力,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

一旦失敗,你再想做什麼,他們會輪番勸諫,直至你收回成命。

【符離之敗給趙昚的雄心給予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他自然不會放棄自年幼之時定下的目標,可他也知道,下一次機會怕是遙遙無期了。

同年六月,迫於壓力之下,他重新啟用主和派官員,令湯思退出任右相,同時派人前往金軍大營議和。

金人和談的條件,與昔日一般無二。

要大宋稱臣,除卻每年納歲貢之外,還要割還六州之地於金,並且歸還所有金人降卒。

而大抵是心中最後一點不甘,對於稱臣,以及歲貢二字,趙昚不願接受。

得知使者回報之後,他放言絕不再向金人稱臣,若金人執意如此,便傾儘大宋之軍再戰。

寧亡國也再不稱臣的話傳入金人的耳中後,他們便重新擬定合約。

改稱臣為叔侄之稱,改朝貢的歲貢為歲幣。

雖隻改了個稱呼,但對於趙昚而言,在符離之敗後,這已經是他能做的全部。】

“大概這就是執念吧。”

趙匡胤已經記不得這是自己第多少次歎息了。

改稱臣為叔侄之稱,改歲貢為歲幣,大抵這就是趙昚給自己最後的遮羞布了。

“應該還是有機會的,斬邵宏淵以定軍心,同時親臨戰局禦駕親征來鼓舞士氣,興許還能反攻。”

劉徹想了想道。

他雖不懂軍事,卻懂軍心。

初戰之時,李顯忠能夠連戰連捷,乃至於即便金人援軍趕到也依舊有一戰之力,無一不在說明,宋軍並未徹底的失敗。

隻要能夠挽回軍心,一切就都還有機會。

“彆帶入自己啊,漢武帝。”

李二無奈道。

“朝中掣肘眾多,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王朝盛世跟頹勢之間,天差地彆,即便是皇帝,也同樣身不由己。”

“更何況,就孝宗看到的戰事而言,先勝而後敗,金人大軍趕到,宋軍便潰不成軍,他也同樣沒有絕對的把握,此時禦駕親征,豈不是再現靖康之恥?”

上帝視角看待這一戰,自然覺得並未一敗塗地。

可換做當時趙昚的視角來看,宋軍一觸即潰,再禦駕親征,豈不就是白白再多送個皇帝給金人?

這是一場收益與虧損不成正比的豪賭。

成了,也僅是反攻有望。

一旦敗了,皇帝北狩,上麵太上皇又是個標準的投降派。

大宋會淪落到怎樣的境地,誰也不敢保證。

“或許孝宗有些地方也做的不足,但他已經儘自己最大所能,做到了所有自己能做的事。”

“此戰之敗,敗在將領不和,敗在邵宏淵,非孝宗之過。”

“且他也並未真的徹底放棄北伐,隻是……”

【自隆興和議之後,趙昚雖深受打擊,卻仍舊沒有放棄北伐的雄心。

宋金之間恢複短暫的和平,他勵精圖治,整頓吏治,裁撤庸碌官員,重視財政的同時,與民休養生息,積極賑濟百姓。

在這段時間裡,民生罕見的重新歸於富庶,天下康寧,史稱乾淳之治!

大宋的國力迅速恢複,將隆興之戰的苦果消化後,趙昚便再度生起了北伐的心思。

在他刻意扶持之下,以虞允文為首的主戰派官員重新在朝堂占據主導地位。

後虞允文辭去相位,改任武安軍節度使,負責指揮川陝方麵。

雙方約定時間,東西同時起兵會師中原。

然天不遂人願。

到任兩年後,虞允文沒能撐到起兵之時便卒於任上。

趙昚最後的雄心壯誌,北伐最後的希望也隨著虞允文的死去而煙消雲散。】

“隻是虞允文一死,朝堂上便再無這等既有才能,又堅決主戰的重臣了。”

“也就是虞允文的死,成了壓垮孝宗的最後一根稻草。”

趙昚這一生,從登基開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反攻金國,光複中原,還於舊都。

哪怕是簽了和約,換取屈辱的和平之後,他的勵精圖治,也同樣是為了反攻。

隆興之敗沒有打倒他,可虞允文的死,卻是讓他徹底看不到北伐的希望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