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幕僚軍師的宿命(1 / 1)

謀明1630 清波凡人 1025 字 13天前

他不敢再猶豫了。

隻見王保大吼一聲,半蹲在馬車裡的身體,猛然站直。

嘩啦啦一陣響,馬車變得四分五裂。

他站直身子顧不得屁股上的坐瘡,一躍而起跳下馬車。

王保不是向前去幫助那些家丁,而是立即轉身,往旁邊山林逃竄。

他逃得是如此之快,當真是腳下生煙。

因為他很清楚,在一個極頂殺手麵前,他們這些人任何抵抗都是多餘。

自己這十幾個家丁,絕對的身手不凡,但在這鬥笠帽麵前,那是不堪一擊。

跑,快跑!

生死存亡麵前,王保是咬牙飛奔,爆發出連他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潛力。

他清楚,隻要跑出這片林子,那裡有個駐軍營地,那個總哨官是他親手提攜起來的,那就肯定有救了。

埋頭向前,不要看身後,不要管其它,隻管向前……

“嘭…”的一聲。

前方好像突然出現了一個人,徑直撞了上去的王保,被一下子給反彈了回來。

練武之人的直覺反應,讓在他後退的瞬間,已是揮拳出去……

此時,強烈的求生欲,讓他擊出的這一拳,傾其全力。

“嗖…”一聲輕不可微的響動。

他感覺自己手腕上微微一涼,出擊這拳的勁兒瞬間消失了,隨即是手腕處鮮血直飆。

“啊…”他痛得撕心裂肺,腳下本能的連連後退。

“你是誰?為何要加害王某?”王保左手用力掐緊斷腕處,強忍疼痛厲聲問道。

黑漆漆的寒鐵刀緩緩垂下,前麵那個戴著鬥笠,站立的人發出一聲長長的喟歎:

“俺爹,還有三千餘名南軍兄弟們,竟然死在你這樣一個奸賊手裡,當真是死不瞑目啊!”

說話的人聲音很年輕,似曾熟悉。

王保抬起頭,看向那張鬥笠之下的麵孔。

戴著鬥笠的人也正低頭,用極其仇恨的眼神怒視著他。

陽光很刺眼,但鬥笠之下的陰影,卻將那張似曾熟悉的臉,呈現在王保的眼前。

他呆住了,整個人一下子癱坐在了地上。

“你是關參將…不,是他的兒子關小虎?!”

他兩眼發直,這個時候,他連斷腕的疼痛也不顧了,披頭散發的在原地茫然地轉著圈圈,叫嚷道:

“關小虎,這事實際是李如鬆和他的師爺斯秋來主謀,我隻是被迫執行而已。”

戴鬥笠的人自然是從狼嘴崖下來的關小虎。

三年前,他在袁起龍等人的護衛下,逃出在薊州的南軍軍營。

隨後,他們二十一人成為大明朝廷的欽犯,被官軍四處追殺,全境通緝。

轉戰多地,走頭無路,在犧牲了十一名忠實的護衛之後,他們僅存的十人被迫逃往塞外,進入小陰山。

先是在華仁村落腳,結識華謙,知道狼嘴崖這個地方,在火並掉原來盤居在狼嘴崖的小股土匪之後,自己做起了山大王,建立了根據地。

關小虎抬手取下戴在頭上的鬥笠,隨手扔在一邊山坡上,而眼中的憤怒神色,並不因為王保辯解而所有減弱。

這個人,是那起所謂薊州兵變冤案的始作俑者,具體執行者。

父親,還有三千多名兄弟為此冤死。

此刻,他們的靈魂應當在自己頭頂上歡呼雀躍,應當正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替他們報仇吧。

“卟嗤…”一聲。

王保那顆慘白無血的頭顱,滴溜溜滾出老遠。

遠處,五個同樣戴鬥笠的壯漢,騎在馬上,警惕著周圍一切。

“噓…”的一聲口哨聲。

關小虎明白,是袁起龍通告他趕快撤,他轉身急跑幾步,飛身跌上青灰馬,往山林遠處策馬奔去。

……

山西馬邑城。

夜色迷蒙,月光如水。

斯秋來輕輕的掩上房門,聽到屋內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咳嗽之聲,心如刀割。

他長歎一聲,步履沉重地下了樓梯,一步步走到了宅屋的後院裡。

二個月前,少主李如鬆莫名其妙死於被敵伏擊,他也隻好告老還鄉,回到馬邑城老家來了。

老東家李成梁對他一家都很照顧,長子在京師禁軍,次子在遼東鐵騎服役,都是校尉級軍官。

家裡隻有一小女和夫人。

夫人這幾天又犯病了,還是老東家李成梁從京師請來名醫治療,現在總算好些了。

作為李府師爺,殫精竭慮地為主人出謀劃策,轉危為安,這是他的宿命。

大明朝政腐敗透頂,各級官吏貪汙受賄,使得國庫空虛,戍守邊疆,無論是兵卒還是將官,都很不容易。

還有朝廷長期的黨爭內鬥,這些年是愈演愈烈,而李氏父子獨掌遼東及北疆兵權,引得多少言官饞言陷害。

自少主李如鬆死後,據說老東家又得披掛上任,以七十二歲高齡,繼續出任遼東總兵官。

老東家傳話來了,讓他過些日子繼續跟隨去遼東。

唉,斯秋來五十四五歲,身體好像是一天不好一天,他也不想再出遠門啊。

但老東家帥命難為呀,誰讓他是李府供養的師爺呢。

自從搞出薊州兵變那一檔子事兒之後,他幾乎是沒有睡過一夜好覺。

一閉眼,就似乎能看到無數麵目猙獰的人,提著砍刀向自己衝殺而來。

挪用南軍軍餉和軍功獎賞銀,墊付北軍所欠軍餉,是他出的主意。

本是權宜之計,誰知朝廷遲遲沒補發北軍欠餉,這事就不好收場了。

王保承受不了南軍兵士們,三天兩頭的討餉和討要軍功款,又怕引起嘩變,就來宣府請示李如鬆,想來個一了百了之毒計。

李如鬆找來他商議,終於有了一不做二不休的屠殺計劃,利用夏操,調遼東鐵騎協助王保具體實施。

遼東鐵騎,這多年實際就是李家軍,和李家家丁是一個樣子,完全是一支私養的軍隊。

他們待遇優厚,軍餉從來不少,戰死撫恤金更是多出其他兵卒許多。

斯秋來明白,這都是李府私下拿錢來供養。

否則,沒有遼東鐵騎將士們在前線賣命,戰場上拚死搏殺,這麼多年來李氏父子如何在大明軍界立足?

又如何能不斷地榮立軍功。

正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李氏父子的成就,是數萬遼東鐵騎的將士們,用他們的性命和鮮血換來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