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規模的都城,在同時代,絕對是世界第一的大城了。
乃至於未來兩三百年都會是世界第一大城。
那樣的都城,才算有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氣象,才配的上季漢一路的顛沛流離。
九州萬邦的使者都能來此瞻仰大漢的都城,大漢將以開放、包容文明世界。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足夠的物資基礎來供養。
這需要就關中的生產恢複工作下苦工,乾硬活。
這麼個重擔,則是分彆落在了扶風太守鄧艾、京兆尹虞翻、馮翊太守孟達三人手中。
鄧艾是劉禪早就認定好的,為人少言寡語,但是沉穩可靠,成績也是有目共睹。
在政界,有漢中屯田,隴西屯田之功,在軍界,有安劉塬大戰參謀之功。
他當扶風太守,可謂實至名歸,因此很少有人以他才二十八九歲的年紀來說些什麼。
京兆尹虞翻作為劉禪的私臣,早先是不願意做朝廷的官的。
但是,人有了家族,有了牽絆,一些原則便是會自動放棄了。
虞翻名氣大,能力強,還有功勞,並且更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所以他一提出為官的想法,立刻就獲得了彆人難以企及的位置。
兩千石太守的最高點,三輔之一的京兆尹。
對此任命,則就很激起群情輿論了,有人覺他並沒有展現出多少政務方麵的才能,朝廷此舉有些任人唯親了。
而更令人驚奇的是,虞翻被拜為京兆尹的時候,豫州刺史魏延竟然是第一個給予祝賀的。
魏延,朝廷裡一個人際交往不及格的高官,便是當了一州刺史也沒多少人買賬的武將刺史。
他竟然主動向虞翻這個大名士伸出友誼,這登時就壓下了很多齟齬的言論。
雖然魏延不討士大夫群體的喜歡,但耐不住人家簡在帝心,乃是當今陛下最為信重的幾位大將之一。
關羽、張飛天天跟著劉備擱宮裡邊‘哥倆好啊,六六六啊……’
而趙雲已經老了,馬超已經躺病床上起不來了。
除了趙雲還在坐鎮,老一輩的將領已經全部退居二線。
霍弋、薑維、關興、張苞、丁奉等新興將領也漸漸展現出可以獨當一麵的能力。
隻不過,在讓他們真的獨當一麵前,還需要有承上啟下的將領扶持一段路。
而朝廷中能做到此事的,大概也就是魏延、關平、劉封等幾人。
而其中,又以魏延的軍功最大,官位最高,能力最強。
所以,魏延對虞翻任命的支持,無異於就是大漢軍方對他的支持。
這不可避免的讓人聯想為是劉禪的示意,畢竟,魏延對劉氏父子非常忠心,虞翻也是劉禪自己人。
給自己人拉人站台,很合理。
當然,這就有些小看劉禪了,他完全不會浪費時間精力去做這種事情。
以他自己的威望,任命區區一個京兆尹,當然不用看彆人臉色。
便是群臣有反對的言語,難道還能阻止他的任命嗎。
所以,這是魏延自己的決定,而原因,則是當年在北伐涼州的時候,虞翻臨陣出謀劃策,還親自擒拿了敵將。
當時魏延也在陣中,親眼瞧見此事之後便對虞翻佩服不已。
虞翻也是一個好人前顯聖的,一來二去,兩個社交恐怖分子就這麼成為了朋友。
至於此次想要出來做官,則是虞翻自己算到自己的大限就剩下五六年。
而家族子孫很多,自己忽然想到得負起責任來,給他們留下一筆足夠安身立命的遺產。
於是便厚著臉找到了劉禪這裡,然後便有了這個任命。
虞翻的前三個兒子已經在江東出仕,雖然都是縣級彆的官,但也是向孫吳政權效忠了。
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當虞翻被拜為,這個時代的人就是會講究這些規矩和操守。
以至於,他們扭扭捏捏過不了心裡那關,舍棄孫權來投朝廷。
劉禪雖然覺得愚忠的價值觀不可取,但也表示理解。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言行舉止為人處世有自己的思維準則,故而人類社會才精彩紛呈嘛。
等將來自己打到江東,虞翻若是出麵替兒子求饒,劉禪便給他麵子。
若是他們家族想舍棄幾個人來鑄就高義的名頭,那劉禪也會毫不客氣的滿足他們一心求死的願望。
虞翻的兒子有很多,當下在他身邊的便有虞汜,第四子,在朝廷裡任散騎中常侍,監軍使者。
不用說,也是因為老爹跟劉禪關係近,而被加恩了。
還有虞忠,他是虞翻第五子,年十六,少有才名,剛剛加冠,準備參加此次的大科舉。
虞翻第六子虞聳,此時年紀還小,十來歲,正在虞翻膝下承歡。
虞昺,虞翻的第八子,更是個小孩,跟著家眷養在成都,沒有來關中。
至於他的第七子,則是小時候生病,沒有醫治回來,早夭了。
據說,虞翻這家夥跟法正討要了幾副中藥調理了一番,於是老而彌堅。
現在,家裡兩個小妾又懷孕了,再這麼生下去,恐怕就湊夠一個蹴鞠隊了。
當然,這時候老年人生小孩也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情,且多子多福,所以倒是沒人指責他的生活作風問題。
至於馮翊太守孟達的任命,則是他的好兄弟法正衣錦還鄉後,動用自己的政治能量從涼州幫扶過來的。
孟達是個有些精明的投機分子,當時漢朝廷的實力不是很強大,劉禪一直擔憂警惕他可能發生叛變。
甚至還需自己親自出手遏製對方想要殺死蒯祺,挑起東州派與荊州派內鬥的苗頭,所以劉禪不喜歡這個人。
至於能力方麵,劉禪也沒有太關注。
但想來在法正的幫襯下,做出一個良兩千石的政績對他來說顯然不是什麼難事。
最後是法正找老劉表明心跡,說當年過秦嶺入川的時候,如果不是孟達跟他相互幫襯,自己恐怕就死在半路上了。
自己就為孟達謀劃這一次,乃至於願意交出尚書令的位置,換他兄弟一個前程。
老劉仁義啊,聽不得法正這種為兄弟不離不棄的精神。
他這個太上皇退休之後,第一次找劉禪說政事就是為了孟達。
政治生物嘛,不能完全由著自己的喜好來辦事。
而且孟達麾下有一支四千人的兵馬,一直是帶著家眷的,這是他當初的立身之本。
所以,交出這支兵馬,讓這些人於關中落戶,劉禪便同意看在法正和老劉的麵上給孟達這個前程。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