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文化層麵實在不行,那樣的猛士,劉禪也願意征召他參軍。
從基層做起,將來提拔為一個校尉級彆的軍官來用也是相當不錯的。
然後劉禪如此想著的時候,便從閱卷官那裡得到一個頗有些驚喜的答案。
那位柳隱也是榜上有名,而且名次頗為靠前,根據諸位考官的閱卷,認為可以排列為二甲的第二名。
也就是武舉的第五名,這也是相當高的一個名次了
至於第四位名,則是一個名叫王含的家夥。
王含此人,是來自涼州的一位良家子,弓馬嫻熟、武藝高強。
並且對朝廷戍邊國防有相當程度的見解,同時具有相當程度的文化素養,是一個文武全才。
總之,此次武舉人才濟濟,都是善加培養,在將來能夠獨當一麵,出將入相的將帥之才。
各個都是出身不凡者,並沒有真正的底層人,且多出身於地方衝突較大的邊州。
前五名中,其中家族勢力最弱小的王含,其家也是一個在涼州家有數百戶佃戶的豪強。
所謂窮文富武,這些人能夠鍛煉出身上這身武學才能,便已經表明頗有家資。
隨後劉禪將將注意力放到文舉那邊。
當先依舊是由劉禪來欽點前三名的順序,而這由更大的人數基礎競爭出來的前三名。
難度可並不比武舉輕鬆,試題難度更大,考官們審題更嚴格,想要考出高分答案就得推陳出新,卷的飛起。
與體能訓練不同,優秀的士子需要更加優秀高等的教育環境、老師、教材。
一般情況下,基本上是相對的和平安定的地方,才能發展相對好的教育環境和教師體係。
然後好的教育才能培養好的人才,從這一點上來說,總體上是中原一帶和荊襄一帶的底子最好。
老劉當年,能順利拉起季漢政權的荊州人行政班底,還不客氣的講是受到了劉表興辦教育培養人才的恩惠。
若是劉表沒有十數年如一日的重視教育。
老劉率領自己的草本天團的原始班底就算是占據荊州。
也無法立刻組建起包括諸葛氏在內以馬,向,龐,習等為代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荊州人才隊伍。
整體看來,精英士人層級分明,自有他存在的道理和實力,考生質量確實比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高出不少。
當然,這種優勢確實值得士人驕傲,因為這是他們所擁有的底蘊的體現和意義。
但是劉禪並不感到憂慮,因為他有著更加長遠的認識。
他知道,現在這種情況就是暫時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數量上占據了絕對優勢的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們,隨著學術下移的推進,將會湧現出更多優質人才。
社會教育資源的增長,讓他們能夠跟上士族高門子弟的學習腳步。
人海戰術將會讓寒門子弟和黎庶子弟取得勝利,新的鬥爭開始了。
士人階級終將被埋葬在曆史的塵埃中,他們的特權、傳承將會被廢除然後分潤給天下讀書人。
到那時,士人也不過是更加聰明一點的老牌大學出身的讀書人罷了。
而朝廷早已經用自己的標準培養了更多的文武雙一流的人才。
而有著如此私心的劉禪,當看到文舉前三名的名單的時候,幾乎是立刻就欽定了文舉狀元的人選。
石苞。
毫無疑問,他從千軍萬馬中拚出來了,而劉禪決定最後推一把,讓他登頂此次科考。
無他,此人是前三名中唯一一位寒門子弟。
石苞儒雅豁達,明智有器量,儀容很美,不計小節,雖然早期也曾經試過走士人揚名的路子。
但是畢竟是落魄寒門子弟,揚名範圍終究有限,雖然遠離家鄉去鄴城打拚名氣,終究沒能成功出仕。
而後到長安賣鐵,本打算投筆從戎,在急需人才的曹真手下出仕。
結果曹真麾下因為之前抓到過六扇門的細作,而對他們這些外來人士很警惕,再次求官失敗。
等漢朝廷光複關中之後,石苞便又尋找新的出仕渠道。
燒李遺的冷灶,投其所好的向劉禪進言,分析了天下士人心態的變化,極力諫言興辦科舉,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製度方麵的改進意見。
他毫無疑問,是個優秀的人才,同時遇上了劉禪這個伯樂。
所以等待他的將是一場‘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真實寫照。
一甲另外兩人,拆開糊名之後,分彆是羅式和司馬昭。
司馬昭作為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年少成名,典型的士族子弟。
羅式則是劉禪之前提拔為陳國都尉的襄陽羅憲的哥哥,兄弟二人一文一武效力朝廷,也是一時佳話了。
二人的出身並不算低,襄陽羅氏也稱得上是大豪強。
二兄弟的父親羅蒙,便是當今漢朝廷任命的廣漢太守,兩千石封疆大吏。
劉禪對羅式自然是沒有任何偏見和意見的,隻是單純因為他的出身而沒有將他列為狀元。
至於司馬昭,劉禪則更多的是有些玩味,仿佛命運使然,自己和他終究是要同殿座談一番。
不知是想起來那群魔亂舞的晉朝,還是計較起來自己跟司馬昭相愛相殺的愛恨情仇。
總之,劉禪是不願意將禦姐誇官的極大榮耀賜給對方。
沒錯,皇帝就是小心眼了,這理由夠了,彆人能怎麼著吧。
於是他開口問道:“分數排名中,第四名是誰?”
侍從趕緊翻出名單,遞交上來。
劉禪仔細一看,便是知曉此人是何人,乃是巴西閬中人,蜀漢祭酒程畿之子程祁。
程祁算是生於書香簪纓之家了,他的父親程畿是劉禪也頗為熟知的人物。
程畿字季然,曾經擔任劉備麾下的益州從事祭酒,為人正直,有膽識,才資文武。
程畿於劉璋時曾為漢昌長,後因勸阻龐羲叛亂有功官至江陽太守。
在原本的曆史中,老劉領益州牧後為從事祭酒,後隨軍伐吳。
劉備兵敗,溯江退走,程畿斷後。
追兵將至,有人勸其棄大船乘輕舟逃走。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