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求學之路上,孟建、石韜以及徐庶這三位諸葛亮的同窗好友皆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決心埋頭苦讀,日夜不輟。
他們對知識力求將所學的學問鑽研得精細入微、通透徹底。
無論是晦澀難懂的經史子集,還是繁雜深奧的兵法謀略,他們都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反複琢磨,用心領悟。
然而,唯獨諸葛亮顯得與眾不同。
他能夠輕而易舉地透過紛繁複雜的表象,提綱挈領地把握住問題的核心要點。
這種獨特的洞察力讓他在學習過程中遊刃有餘,常常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其卓越的才智和廣博的見識更是令人讚歎不已,就連師長們也對他另眼相看。
每當晨曦微露或是夜幕降臨之時,四人便會相聚於學堂一角,或倚靠著古鬆,或席地而坐,共同暢談天下大事,抒發內心壯誌豪情。
有一次,諸葛亮微笑著對其他三人說道:
“依我之見,以你們三人之才學和能力,日後步入仕途,官位至少可達刺史或者郡守之職。”
聽聞此言,孟建等人不禁麵麵相覷,然後異口同聲地反問道:“那麼孔明兄您自己又能官居何位呢?”
麵對眾人好奇的目光,諸葛亮隻是微微一笑,並不作答,那高深莫測的神情越發讓人捉摸不透。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後來,孟建思鄉之情日益濃厚,萌生出了北歸故裡的念頭。
當他向諸葛亮吐露心聲時,諸葛亮語重心長地勸說道:
“中原大地人才濟濟,賢能之士數不勝數。既然我們心懷大誌,就應當放眼四海,四處遊曆闖蕩,何必執著於回歸故鄉呢?”
儘管諸葛亮好言相勸,但孟建去意已決,最終還是踏上了歸家之路。
隨著時間的推移,昔日的摯友們由於各自的誌趣追求和家族利益的考量各不相同,逐漸分道揚鑣。
有的選擇投身於名門望族門下,以期借助其權勢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有的則憑借自身才華,輾轉於各方諸侯之間,尋求明主。
最終,他們分彆效力於不同的勢力陣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不過他們的友誼沒有斷,之前諸葛亮從司馬懿的來信中聽聞孟建在並州的時候。
便在曾回複司馬懿的信件中表示,希望司馬懿請杜襲替他向孟建致意。
杜襲,字子緒,潁川郡定陵縣人,在司馬懿的大都督府中任職為軍師祭酒。
其人是東漢末年潁川“四大名士”之一,濟陰太守杜根的孫子。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曾經庇禍於荊州,因此和諸葛亮也有不少交情。
杜襲可謂是親眼瞧見天下大亂,親眼瞧見曹魏崛起於北方,然後投奔而來。
親眼看著曹魏一統北方,看著曹魏走上巔峰,親眼漢魏交替。
然後又親眼看著偌大的曹魏由盛轉衰,以至今日地步。
他出仕曹魏三十年了,作為典型的老臣,心情也是和曹魏大多數文武臣僚相同。
可以說,此人他的心路曆程可以代表絕大多數曹魏非宗室官僚的心路曆程。
由青年時期的豪情壯誌,到中年的躊躇滿誌,再到晚年的哀歎時局。
七八年前,他還寫信勸諸葛亮拋棄劉備,投降曹魏。
後來便不再主動跟諸葛亮寫信,反而是諸葛亮寫信勸杜襲拋棄曹魏,投降大漢。
當真是攻守易型了,像杜襲這樣與曹魏綁定很深但同時對朝廷的未來不抱希望的人有很多。
但是畢竟是效忠了二三十年,讓他們否定自己的人生來改弦更張同樣也是極為讓他們感到為難的事情。
劉禪早就蓋章通過了軍機台針對敵人政權內部的滲透計劃。
通過榮華富貴誘惑、綁票暗殺威脅等方式腐蝕拉攏敵人內部成員。
當然,司馬懿這樣的肯定不會去拉攏,就算他願意來劉禪也不願意收啊。
但是這個杜襲也拉攏名單上,畢竟是跟諸葛亮有舊交情的是有理由進行拉攏的。
曹魏內部被軍機台滲透的人有很多,其中不少人暗中接受了漢朝廷的橄欖枝。
比如某不願透露姓名的上黨郡太守羊衜。
而大部分人其實也都是搖擺動搖的,這些人占了軍機台細作接觸的總數的一半以上。
雖然這些人沒有明確的表示要棄暗投明,但是跟朝廷的細作保持著藕斷絲連的狀態,實際上也已經暴露了他們的內心。
這群落後的封建官僚哪有什麼忠心可言啊,隻是條件不成熟,利益沒給夠而已。
同樣是賣忠心,區彆在於有的人要價高,有的人便宜而已。
但是杜襲卻是第三種人,他不僅拒絕了朝廷的橄欖枝,還反手將軍機台的細作給舉報了。
他堅持的不是對曹魏的忠心,而是自己的執念和信念。
雖然他這種人也很清楚曹魏的前途暗淡,但是卻是甘願選擇跟著這艘大船一起沉沒。
帶著他這些年的奮鬥所建立的功業,以及他的人生價值,和曹魏綁定一塊,哪怕會一起沉沒。
此時此刻,剛剛與太原郡的老太守李孚會談完畢,並禮送對方離開的杜襲走回書房。
從懷中掏出下人在吃飯的時候悄悄送來的一封信。
那是諸葛亮給他寫的信件,他並沒有拆開看。
但是也能猜出其中的內容,無非是大漢的王師已經出征,不日就要兵臨城下,希望杜襲能夠在最後關頭回心轉意,否則便會萬劫不複之類的話雲雲。
杜襲苦笑著輕輕搖頭,依舊沒有拆開看,而是將信放在燭火上點燃。
下人送信的時候,雖然是悄悄的,但是動靜必然是被李孚看見了。
李孚或許會起疑,又或許不會,當然杜襲都不在意這些就是了,他身正不怕影子斜。
既然已經決心為曹魏殉葬,是非已經無需再向他人解釋。
“孔明……這一次,我們恐怕真的後會無期了。”
杜襲走到窗前,眉頭緊皺眺望遠方,或許是在憂慮當下的局勢,又或許是在回望自己的人生。
當年,他因為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很有名氣,早年避亂的時候,連劉表都按賓客的禮節接待他。
或許是英雄所見略同吧,杜襲和諸葛亮一樣都非常不看好劉表,認為輔佐劉表是不能成就大事的。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