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真奇才也(1 / 1)

由於王連此時仍作戰於前線戰場,分身乏術,無法及時返回京城。

因此,在這次劉禪接見朝廷新任命的外地官員時,名單之中並沒有他。

劉禪特意選擇在溫暖舒適的暖閣內,召集了上郡太守魏平、河內太守張表等,此外還有十餘名即將走馬上任的新任縣令與縣長。

這些官員們即將背上行囊,遠離長安,踏上旅途,奔赴黃河以北地區,肩負起為朝廷治理地方事務的重任。

在離彆前夕,按照慣例,他們需要進入皇宮,與皇帝陛下進行一次親切友好的會晤交流。

這一舉措正是由劉禪大力倡導並積極推行的朝見、朝辭製度。

儘管宋朝的整體表現不儘人意,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在製度建設方麵相較於之前的朝代而言,確實有著諸多獨具匠心的創新之處。

所謂“朝見”,既包括臣子向皇帝行拜見之禮,以表達對君主的尊敬與忠誠。

同時也涵蓋了天子在朝堂之上親自接見諸位臣子,共商國是的情形。

而“朝辭”,顧名思義,則是指那些即將遠赴他鄉赴任的大臣們,在臨行之前專程入宮,向帝王恭敬地叩頭拜彆的禮節。

這種傳統禮儀不僅彰顯了君臣之間的尊卑有序,更體現出統治者對於外放官員的重視與關懷之情。

這種請安告辭看似微不足道、無足輕重的禮節,實際上在加強中央集權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用不容小覷。

東漢時期,州、郡、縣級政府的那些位高權重的一把手們,他們的任免大權皆雖然仍在朝廷手中。

但每一次的任命或罷免都是京城向外下派詔書,天使去上門找這些人。

中央朝廷對這些地方大佬沒有人身約束力,進一步導致了中央朝廷對於廣袤疆土上的各個地方勢力的掌控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如今劉禪主政,他決心通過一係列巧妙且有力的手段來強化中央集權。

自然而然地,這一禮節性的環節也沒有被他放過。

每當有地方官員前來覲見並參與會晤時,皇帝劉禪都會親切地與之交流,將自己對他們的殷切期盼和厚望告知對方。

通過這種麵對麵促膝長談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地拉近皇帝與地方官員之間原本可能存在的距離。

更能讓劉禪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些官員真正的能力水平以及性格特點等諸多方麵。

如此一來,從精神層麵上實現了對他們更為緊密的控製,使得這些地方官員對皇帝的忠誠度得以提升。

誠然,作為一國之君,要頻繁地與眾多地方官員進行這樣深入細致的互動,著實會令皇帝本人感到些許疲憊。

不過,隻要成功地籠絡住這一個個關鍵人物的心,那就等同於間接地籠絡了其所管轄地區一方百姓的民心。

非常符合降本增效的原則。

其次,麵見天子對於地方官員而言,無疑是一件極具影響力之事。

當他們踏入宮廷、親睹天子龍顏之時,內心深處自然而然地會湧起敬畏之情,同時對這難得的殊榮滿懷感激。

他們將會以更加勤懇廉潔之態履行自身職責,積極地將統治者的意誌轉化為實際行動加以貫徹落實。

如此這般,中央政權在地方的統治便能進一步得以穩固加強。

站在外任官員們的立場來看,“朝見”與“朝辭”不僅僅隻是一種形式化的禮儀流程,更是難能可貴的麵聖契機。

在此期間,他們能夠突破重重權力障礙,徑直向天子稟報工作進展情況。

憑借著對地方事務的深入了解以及與民眾的緊密聯係,他們還可以提出一係列更為貼近民生、切實可行的建議。

亦或是代為轉達當地百姓的殷切期望與美好願景。

尤其是,當某些地方官員掌握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機密情報,又或是發現了某些不宜公開檢舉揭發的同僚劣跡,也不用擔心越級彙報而被追責的問題。

借助這次麵見聖上的絕佳機遇,他們得以直抒胸臆、暢所欲言,讓這些重要信息毫無阻礙地傳遞到天子耳中。

如此一來,那些身為一縣之長的縣令們,便擁有了尋求皇帝作為堅強後盾的契機。

從此那些郡國的領導者們再也無法如同東漢時期的郡太守那般,隨心所欲地操縱擺布他們這些一縣之主了。

劉禪還在法律中規定,外地官員上朝朝見、朝辭的時候。

朝廷都會根據其官職大小,發放衣物、金帶、鞍馬等賞賜之物,以皇恩浩蕩外示榮寵。

對於個彆特殊要員,朝廷還會專門為其舉辦告彆宴會,天子還可以欽賜禦酒送行。

又是受封又是受賞,相信百官自然會更加傾心拜服,對天子感激不儘,從而全心全意的去宣化四方。

而且劉禪允許臣子在會見的時候放開了進言,包括但不限於彙報工作、為民請願、提出建議、針砭時弊等等。

即便是與自己的轄區無關,也可以暢所欲言,為朝廷集思廣益。

一場簡單的辭見儀式,可能會左右一位封疆大吏的仕途,可能會改寫一部頒行天下的法律。

更能夠將文武百官的忠心緊緊凝聚在一起,如眾星拱月般環繞在九五之尊的周圍。

正因如此,對於每一個身處在官場之中的人而言,這看似普通平常的辭見製度絕非僅僅是流於表麵的形式主義。

相反地,它更像是一場至關重要且充滿挑戰的麵試考核。

因為當他們踏入皇宮,站在天子麵前時,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決定自身仕途命運走向的關鍵因素。

倘若某位官員在回答聖上提問之時出現答非所問,亦或是展現出一副年老力衰、思維混亂的模樣。

那麼極有可能引發天子的不滿與憤怒,遭到處分。

在某些極端情形下,這位倒黴的官員或許會當場遭受罷黜之禍,徹底告彆官場生涯。

然而,正是由於這樣嚴格的考核機製存在,使得眾多平日裡渾水摸魚、濫竽充數的貪官汙吏們無處遁形。

一旦他們暴露出自身的無能和貪婪,皇帝便能毫不猶豫地大手一揮,將這些朝廷的蛀蟲從官僚體係當中剔除出去。

如此一來,原本被這些庸碌之輩占據著的職位空缺便得以騰出,從而能夠給予那些真正胸懷大誌且具備卓越才能之人以施展拳腳的機會。

讓他們儘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

不僅如此,如果某位官員在進諫之時言辭精妙絕倫,觀點獨到新穎,成功打動並說服了皇帝。

那麼他很有可能會立刻獲得晉升提拔,一躍成為身負重任的高官顯宦。

畢竟,相較於與吏部那幫負責官員任免調配的普通官吏們周旋往來。

直接與掌握生殺大權的皇帝這個最高領導者建立良好關係,並通過出色表現贏得其青睞賞識進而實現快速升遷顯然更為快捷。

正因為深知其中利害關係,所以這些有幸參與辭見儀式的官員們無一不是滿懷欣喜之情欣然接受後主劉禪的諄諄教誨。

隨後更是眼含熱淚、情真意切地表露出對大漢朝廷的耿耿忠心以及願意為守護這片江山社稷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堅定決心。

最後紛紛拿著皇帝的賞賜,躊躇滿誌的出發了。

時間來到九月中下旬。

據最新的軍報詳細披露,在抵達安邑城後,諸葛亮便親自為立下赫赫戰功的薑維舉辦了一場規模雖小卻氣氛熱烈的慶功盛宴。

同時,諸葛亮也沒有絲毫懈怠,親自著手整頓大軍。

從糧草輜重到兵器裝備,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嚴格的查驗,務必確保後勤補給線暢通無阻且物資充足完備。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諸葛亮便下命令大軍迅速向北進發。

此次出征,諸葛亮精心部署,調遣得力將領各領其職。

他任命獨臂將軍李豐和熟悉本地環境的吳班擔任先鋒部隊,負責為大軍開路。

薑維則與糜照一同守護中軍,保證主力部隊穩步推進。

以勇猛和穩健著稱的孟獲、孟琰則分彆統領左右兩軍,形成大軍兩翼。

性子最為可靠的王平被委以後軍將之職,殿後保障全軍安全。

隨後,一支多達五萬、氣勢如虹的雄壯之師便浩浩蕩蕩地沿著汾水一路北上。

這支軍隊紀律嚴明,行軍速度極快,沒過多久就順利通過了聞喜縣,並進逼臨汾城。

麵對來勢洶洶的漢軍,城中的魏軍守卒驚恐萬分,未戰先怯,紛紛棄城而逃。

司馬懿派遣前來匆匆增援的軍隊見狀,亦不敢輕易與漢軍正麵對決,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漢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成功入主臨汾城。

旗開得勝的漢軍並未就此止步,而是繼續高歌猛進。

此時,前方傳來消息,司馬懿深知漢軍鋒芒正盛難以抵擋,於是果斷下令放棄襄陵城。

率領大軍退守至河東進入並州的重要門戶永安城。

並且,司馬懿充分利用永安城周邊獨特的地形優勢,以西傍汾水、東依霍大山為天然屏障。

竭儘全力構建起一道布局嚴密、頗有章法的堅固防禦陣線,妄圖以此抵禦漢軍潮水般的進攻。

而根據斥候探報所探查到的汾水——霍大山防禦陣線的粗略部署情況,諸葛亮分析後感慨道:

“真奇才也!”

司馬懿采取退守策略其實並不難理解,具有多方麵的考量和優勢。

首先,通過拉長漢軍的後勤補給線,可以給他們造成更大的糧食壓力。

隨著戰線的延長,漢軍要維持物資供應將會變得越發困難,而這會使得他們在與魏軍長期對峙時處於不利地位。

其次,麵對漢軍淩厲的攻勢,司馬懿選擇退守能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時間布置陷阱,建立防線。

這段時間不僅可以讓部隊得以喘息休整,用來穩定住魏軍的士氣。

畢竟,魏軍當前的士氣狀況不容樂觀,這一點已是眾人皆知。

儘管夏侯霸原本並非直接受司馬懿指揮,但範方作為其名副其實的先鋒將領,所率領的兵力無疑屬於司馬懿此刻可直接調遣的部隊之一。

然而在先前這場戰鬥中,這支部隊一下子損失了足足四千人。

如此慘重的傷亡致使前鋒部隊的建製幾乎崩潰,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毫無疑問是一場無法掩蓋的慘敗。

儘管司馬懿在收到範方戰敗歸來後呈上的軍報時,對於其中所述漢軍擁有射程超遠且威力巨大的強弩之事已信了七八成。

但眼下更為緊迫的燃眉之急乃是如何應對大軍士氣低落。

經過深思熟慮,司馬懿決定以不聽軍令、擅自出兵為由,將範方革去職務,借此舉措來安定軍心。

畢竟,範方此次戰敗確實難辭其咎,將所有失敗的罪責歸咎於他一人也算合乎情理。

否則,難不成要向麾下那些普通士兵坦誠相告說己方軍隊戰力不及漢軍,甚至對方還持有能在八百步之外一擊必殺的駭人武器?

因此,從整個戰局考慮,司馬懿此番處置可謂穩妥得當,他心裡也非常清楚如此行事完全符合整體利益需求。

然而,認知愈發清晰透徹,司馬懿的內心卻越發感到冰冷徹骨。

因為他深知,自己竭儘全力想要遮掩的是己方最為懼怕的東西。

但是掩蓋下去不代表所掩蓋的事情不存在。

恰恰相反,他需要費心費力的想出辦法來麵對眼前的重重困難。

但令人遺憾的是,儘管司馬懿見識廣博,他仍然未能想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

原因無他,隻因據範方所描述的情況來看,漢軍手中擁有的這種能在相隔二三裡之遙的距離就發動淩厲的攻勢的武器。

威力驚人,精準無比,哪怕是身披堅固的玄甲,一旦正麵被擊中,也同樣會被輕易洞穿,從而遭受致命一擊。

司馬懿幾乎想破了腦袋,但就是無法想象出魏軍中存在哪種手段可以與之相抗衡。

至於反製措施,那更是連一點頭緒都摸不著,無能為力的感覺真的很讓人喪失信心。

如果是在正麵野戰之時,便是司馬懿本人來指揮。

除了下令擊鼓進軍,力求以最快速度拉近與敵軍之間的距離並展開近身肉搏戰。

又或是立即鳴金收兵,果斷撤出戰場以外,實在是再也拿不出其他更好的應對方法了。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