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4章甄嬛傳四回
清朝對太監的管製模仿的是明朝的製度。
明朝對官宦,大家都知道的吧。
說一句,明朝的爺們一半都在東西場,這話不誇張吧?
甚至,明朝的宦官,權力能達到曆史最頂峰,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有執政之權。
朝廷大臣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的,但是宦官有。
這權是用來乾什麼的?
明太祖朱元璋對宦官管理較嚴,禁止其兼外臣的文武職銜,並懸鐵牌於宮門上,明示不許乾政的警戒。從永樂朝始,宦官漸受重用。
皇帝親信的太監經常被派出巡出洋,擔任監軍。
永樂十八年設東廠,由宦官執掌,從事特務活動,諸事直接報告皇帝。
宣宗時,改太監不得識字的祖製,在宮內設內書堂。
令學官教授小太監識字。
成化十三年在東廠外另設西廠,以宦官任提督,加強特務統治。
此外,宮廷中設有司禮、內官、禦用、司設、禦馬等12監。
惜薪、鐘鼓、寶鈔、混堂等4司及兵仗、銀作等8局,總稱為二十四衙門,各設專職掌印太監。
英宗時,掌權宦官王振網羅部分官僚為黨羽,形成閹黨,開明代宦官專政先聲。這裡要說一點,明朝的太監,不管是什麼時期,他們專權乾政,可從未克扣過一錢邊境糧餉。
很奇怪是不是?
太監保住了最後的底線,但是當官的那些氏族偏偏不給。
這段有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自行參照一些史料,卿卿不在這裡多說了啊。
明朝把太監的地位推到了頂峰後,這套完整的體係,就是清朝模仿的模具。
清朝初期,設立十三衙門,明為“二十四衙門”統管太監事務。
順治末期一度出現“權監”吳良輔,此人深為皇帝倚重。
順治皇帝駕崩後,孝莊太後裁撤十三衙門。
故在康熙朝後規定:宦官歸內務府管轄,具體由敬事房管理。敬事房亦稱宮殿監辦處,設總管、副總管等職。
康熙時總管宦官為五品,雍正時改成四品。
順治時設置宦官千餘人,這個數字跟明朝比,根本比不了。
清朝皇室內用有太監最多的皇帝是乾隆,乾隆執政年間增至3000人!
而雍正執政時期有多少太監?
一千五百人不到,這是總數,整個宗親皇室都算在內的,不到一千五。
而整個清朝曆史上,太監地位最高的時期,也在雍正一朝。
千萬彆覺得是慈溪太後的李蓮英啥的啊,不是。
雍正身邊的太監,那都是有品級有權的。
蘇培盛就是統領這些太監的“提督總管”!這個權利有多大呢,這麼說的,包括粘杆處,鑾儀衛,都在蘇培盛的監管範圍內。
並且粘杆處裡麵的宮人,不僅僅是奴才,還有很多包衣宮女。
粘杆處的頭,也受蘇培盛挾製。
可見,禦前的消息露了出去,蘇培盛這個“都”太監,難辭其咎。
並且四爺身邊不僅僅隻有一個蘇培盛,皇帝明暗幾處像蘇培盛這樣的“都”太監至少有三人以上。
慎刑司就在其中。
當官的捧蘇培盛一句,“內相”過分嘛?不過分,因為人家有權。
寶兒生氣,拍著蘇培盛的紅頂子質問,這是四爺給的權利!
為啥?蘇培盛叫寶兒什麼?榮…主子!
這些人的主子隻有一個,那就是皇上,皇上給了寶兒這個質問的權利。
換個宮妃你試試?
太後多問一句話,蘇培盛跪地請罪,皇上馬上給打圓場,太後馬上讓就蘇培盛起來了。
這就是麵子!
同樣的,寶兒問蘇培盛,知道華妃說錯話了,你咋不攔著?
關鍵不是華妃說錯話,關鍵點在蘇培盛能攔宮妃跟皇上說的話。
“都”太監的另一個權利,挾製嬪妃。
為啥?
因為,後宮有律在慎刑司,宮妃隸屬後宮小主,蘇培盛監管慎刑司!
華妃說錯了話,蘇培盛有著伺候皇上的情份跟體麵,還有身上權,他能攔。
當然了,以上說的是雍正朝,乾隆朝後,太監的地位越發的不行了。
雍正信太監多過信朝臣。
在位不足十三年期間,以蘇培盛為例,雍正朝出國多位四品以上的都太監!
太監最高官職為“督領侍”,相當於朝廷正二品官員。
清朝,雍正時期,蘇培盛這樣的“都”太監,身上擔著四品的內庭官職,掌的卻是內廷二品官員的權。
他們隻是沒有直接乾預前朝的權,卻不是沒有監管探聽的權!
而寶兒呢?
四爺去後,寶兒接皇位,在她的曆史朝代,太監已經能夠監管百官了,隻是寶兒做的很隱晦,從來沒露出來過。就比如說一點,寶兒身邊的禦前之人,在朝廷押送糧草的時候,至少有三人要跟隨其中。
他們不是監人的,他們是用命保住給軍中的輜重!
這些人,到底是不是太監,隻有寶兒跟當時身邊的都太監知道。
不過他們統一都稱太監!
回過頭來,再看蘇培盛,你還覺得他就真的簡簡單單的是一個奴才嘛?
感謝(′ω`)152寶貝(?˙˙?)開通的月會員!加更二送上!!!!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