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老朱有些錯愕地抬手揉了揉太陽穴。
咦,還真彆說,雖然還是有些脹痛,但是至少這個痛感要比之前有所舒緩。
看來,常老二那小子,倒真是有兩把刷子。呸!是咱閨女當真好本事,知道心疼親爹。
這麼一想,再無心理負擔的老朱端起了玉蘭花茶又抿了一嘴。
一雙老謀深算的眼珠子飛快地眨動了許久之後,這才朝著好大兒朱標道。
“老大,之前咱記你提過,咱們科舉製度的改革,似乎尚未完成。”
“是啊爹,孩兒覺得咱們大明的科舉製度應該進一步的變革。”
“南北榜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孩兒覺得還不夠。”
“最好是我們能夠按照省製來進行劃分,如此一來,避免了南北榜分科舉士之後,一甲甚至是二甲皆多為南方讀書人的慣性。”
這些當然都是來源於他朱標跟自己那位很有腦子的二舅子常升討論之後得到的結論。
而且事實也是如此,常升穿越重生之前,所查閱到的資料顯示。
大明朝哪怕是分了南北榜之後,可是等到了殿試之時,仍舊是南方的人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大明朝開國至滅亡。共計誕生了九十名狀元,而僅僅是江西、江蘇、浙江以及福建四省之地,就達到了六十四人。
四省就超過了三分之二的狀元,這也是為何在大明中期及以後。
江南官吏圈子,或者說東林黨人何以為勢力龐大到令人生畏的原因所在。
而常升當然不會明著說,但他會做數據,擺事實講道理。
而且說實話,將讀書人的名望抬到過高,其實並不利於皇帝對於朝堂的把控。
既然如此,那為何不直接分散,或者說削弱那些進士們對於朝野的影響力?
簡單而言,那就是,在南北榜的基礎上,繼續細分下去。
按照省份來劃分,並且會試也好,還是殿試也罷,皆按此策來行。
三年一次的科舉,大明有多少個省,就會有多少位省狀元。
如此一來,狀元多了,也就不會那麼的值錢。
自然而然,也就分薄了他們在本次科舉士子的影響力。
老朱當真是越聽眼睛越亮,是的,他對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下大權獨攬,還跟皇權有衝突的丞相看不慣。
自然也不樂意那些考上來的進士們,對於朝廷的執政造成更大的衝擊。
更何況就像現如今的大明朝,可謂是浙東黨與淮西黨兩黨爭鋒。
這讓老朱亦是大感頭疼,而之前的科舉,則是大量的浙、贛、直隸地區的讀書人紛紛湧上朝堂。
所以,之後廢除科舉,除了科舉錄取的有不少庸碌之材外。
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那些科舉所取之士,多為江南人士,同樣也引起了老朱的警惕。
之前的南北分榜,讓老朱眼前一亮,至少能夠從法理上去確定增長北方的讀書人的錄取比例。
有利於北方的讀書人們對於朝廷的認同。
但是,除了他常升這個甚是突兀的狀元郎之外。
榜眼、探花以及大部份的名列前茅者,仍舊是那些江南人士。
這個問題,老朱正愁不知道該當如何解決。
而好大兒又甩出了這麼一個可謂是相當陰損的招數。
“老大啊,你可真是能耐啊,這一招可真是夠陰損的,哈哈哈,不過咱喜歡。”
聽到親爹那肆意張揚的狂笑聲,朱標白臉不由得一黑。
你這是誇自己親兒子的態度嗎?
“不過,你這一招,雖然損害了江南讀書人的利益。
換來的,卻是我大明諸省讀書人對於朝廷的齊心擁戴。”
“爹若是覺得好用就行,孩兒主要是覺得如此一來,我大明諸省的讀書人,也算有了機會為朝廷效力。”
“不然,三五省讀書人以治天下,不但容易結黨營私,更容易動搖國本。”
老朱亦是深以為然,頻頻頷首不已。
好大兒的想法是對的,治大國若烹小鮮,再怎麼慢工出細活都不過份。
朝廷的官吏想必又會叫苦連天,甚至還有可能,那些朝廷重臣們為了自己私心,又會各種陽奉陰違。
不過對於一輩子都勇於挑戰,不管麵對什麼樣的困難都絕不回頭的天下第一執拗朱元璋而言。
越是有難度,越是有挑戰性的工作,他就越感興趣。
更何況,自己好大兒就站在自己這一邊,父子齊心,天下何事能攔得住我們父子?
老朱此刻已然將那些政務拋在了腦後,此刻開始興致勃勃地跟好大兒仔細地商議起了這種更先進的科舉製度的各種細節。
例如,各省之前的鄉試應該不需要動,但是會試和殿試,又該怎麼來解決多榜問題?
畢竟那麼多的狀元郎,該當怎麼處理,授官的職級是否也需要調整。
父子二人聊到茶壺中的水都倒乾了這才意猶未儘地暫停了這個話題,讓人去送吃食大快朵頤。
哪怕是嘴裡邊吃著東西,父子二人也沒有停止討論的意思。
不過,哪怕是馬仲良這樣的心腹宦官也都被趕到了文成殿外不許聽到他們父子的言談。
吃飽喝足,老朱抄來了那已然加滿了熱水的茶壺,又給自己沏了一杯玉蘭花茶。
看著那茶杯上飄著的玉蘭花,嗅著那提神醒腦,舒緩了自己頭疼的茶湯香味。
老朱這下子總算是反應了過來。
自己最開始跟好大兒聊科舉製度的目的是什麼來著?
不就是想要把常二郎那個覬覦自己掌上明珠的混賬小子給扔得遠遠的。
結果倒好,好大兒的靈感,讓自己都把正經事快忘得一乾二淨。
不過嘛,這也不是什麼壞事,自己也正好順水推舟。
把常升這位算起來應該是大明王朝最後一位國家級狀元,扔到地方上去作貢獻。
省得這小子成日衝自己愛女朱寶貞眉來眼去,鬨得自己心神不寧。
“老大,經了咱們爺們這麼一討論之後,咱總算是明白了你之前的那一片苦心。”
“倘若日後每歲科舉皆有十餘位狀元,不經州縣,便入中樞,絕非好事。”
“所以你之前建議咱讓那常二郎出仕地方,咱準了。”
“啊?!”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