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友邦驚詫
天壇,鴉雀無聲,氣氛肅殺。
誰也沒有想到。
十大名儒齊聚,矛頭直指李龍鱗。
不僅要李龍鱗向宋青鸞的屍體下跪,而且還要他引頸自戮!
“爾等,膽敢...”
武帝氣的渾身發抖。
宋青鸞是什麼東西?
名為大儒,實為國賊!
李龍鱗堂堂太子,豈能向國賊的屍體下跪?
大夏皇族的威嚴何在?
簡直是豈有此理!
當然,更過分的,是秦漢陽讓李龍鱗引頸自戮。
秦漢陽不過是一介書生。
憑什麼口出狂言,命太子自儘?
老九可是朕欽點的太子!
更是朕的心頭肉!
若不是老九,朕早就死了,九龍奪嫡,天下一片紛亂!
無論對朝廷,還是百姓,老九都是功臣!
最大的功臣!
可是,這些肺腑之言,武帝都不能說。
人死為大。
武帝也沒有想到,宋青鸞居然會自殺。
儒門借這個機會,抨擊李龍鱗!
他們占據在道德的製高點上,居高臨下,讓李龍鱗百口莫辯!
無論這是誰想出來的計謀。
實在是太狠毒了!
這是要將老九,置於死地啊。
天壇是祭天的地方,是神聖的,莊嚴的。
儒生們本來還不敢造次。
秦漢陽的這番話一出,再加上十位大儒站出來撐腰,儒生們膽子頓時大了起來。
“李龍鱗,你害大儒入獄,受儘屈辱,被逼以死明誌!你好狠!”
“李龍鱗你狼子野心,殘害忠良,不配當太子!”
“宋大儒含冤受辱,死前一定十分絕望!吾等讀書人,雖手無縛雞之力,卻要以筆為劍,將你的惡行,記載於書中,讓天下人儘皆知,將你釘死在恥辱柱上,被後世子孫唾棄!”
“堂堂大儒,被太子害死在詔獄之中,此事流傳出去,大夏國將不國!”
一道道憤怒的聲音,響徹雲霄。
大部分儒生,空有一顆拳拳正義之心,是被人蒙蔽的。
他們苦讀聖賢書,想當然認為,大儒就是好的,就是品行崇高的聖人。
還有一小部分儒生,特彆是秦漢陽為首的大儒。
宋青鸞是什麼貨色,他們還不清楚嗎?
當然清楚。
沽名釣譽,壟斷科舉,徇私舞弊,貪贓枉法,打壓賢才
什麼壞事,宋青鸞沒有做過?
偏偏還要裝作道貌岸然,兩袖清風,是一個典型的偽君子,假道學。
而秦漢陽他們,跟宋青鸞是一路貨色,甚至可以說是同黨!
正是他們聯手,讓儒門成為學閥,操縱科舉,朝堂上才會一片烏煙瘴氣,庸官遍地,獸禽食祿。
李龍鱗這位太子,很顯然是看出了大夏朝堂的症結所在,才會拿宋青鸞開刀!
這個舉動傷害到儒門的根本利益。
大儒們當然不肯坐以待斃。
因此,沈輕舟在天牢中,隻寫了一封信,就請來十位名儒出山,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打算將李龍鱗置於死地!
宋青鸞含冤入獄,以死明誌。
這個人設立得極好,足以讓不明真相的百姓深感同情,催人淚下!
“住口!”
榮國公張權忍不住嗬斥道。
宋青鸞死在詔獄中,確實是一件捅破天的大事。
讀書人悲痛和氣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可時間和地點都不對啊!
皇上正在舉行祭天大典。
這裡是天壇。
古人都很迷信,他們相信在天壇說的話,上天是能聽到的。
你們這些儒生,在這裡吵吵嚷嚷,若是惹怒了上天,降下災禍怎麼辦?
好!
就算上天置之不理。
你們在祭天大典上出言不遜,又是要太子下跪,還要引頸自戮。
皇上的顏麵何在?
大夏皇族的顏麵何存?
張權是勳貴,是皇親國戚。
他雖然一直在搖擺不定,在朝堂中間尋找微妙的平衡。
可誰敢侮辱皇上,損害大夏皇族的尊嚴。
張權第一個不答應!
“閉嘴?榮國公,你們勳貴,如今已成了太子的走狗了嗎?”
“嗬嗬,好一個官官相護啊!”
“榮國公,今天你讓我們閉嘴,明日太子就拿你們勳貴開頭,到時候,老夫倒是要看看,誰還會為你搖旗呐喊!”
“吾輩讀書人,無懼生死,敢作敢當!你要吾輩閉嘴?可笑!可悲!可歎!”
“大夏如此黑暗,就不怕友邦驚詫嗎?”
秦漢陽為首的大儒們,雖然手無縛雞之力,可是嘴巴卻十分厲害。
一頂頂大帽子扣下去,砸在張權抬不起頭來。
張權本就是武將出身,不善言辭。
一時間,他臉色漲紅,說不出一句話來。
跟讀書人對噴,他實在不是對手。
而且,不知道什麼時候。
住在鴻臚寺的番邦使者,居然全都來了,正在指指點點,竊竊私語。
這些使者,來自大夏的附屬國。
雖然他們的國家小,可是數量多。
一旦今日祭天大典上的事傳出去,大夏好不容易在番邦之中樹立的威信,就全毀了。
到時候,這些番邦小國,一旦起了異心,宣布脫離大夏。
那損失可就大了!
要知道,大夏如今的財政狀況極其堪憂,國庫虧空,赤字嚴重。
一個番邦進貢來的歲幣,雖然不多,隻是九牛一毛。
全都加起來。
確是一個驚天數字!
若是番邦脫離大夏,連歲幣都不交了。
大夏肯定要完。
武帝眉頭緊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無論是誰定下這計謀,都極其狠毒!
不僅僅是借大儒之名,要除掉太子李龍鱗。
而且還不惜損害大夏的利益,借番邦之勢!
是可忍孰不可忍!
“魏伴伴!”
武帝對身邊的大太監使了個眼色,臉色狠厲。
必須想辦法,控製局麵!
甚至要動用錦衣衛!
否則,一旦局麵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魏勳是武帝肚子裡的蛔蟲,頓時會意,輕輕點了點頭。
片刻之後。
張易就帶著一眾身穿飛魚服,腰挎繡春刀的錦衣衛,來到天壇,維持秩序。
至少,不能讓大儒和儒生們太過靠近,影響祭天大典。
這麼多番邦使臣看著呢。
如果儒生們鬨下去,實在是有礙觀瞻,憂傷國體!
先穩住場麵,不要鬨得太大,等到祭天大典過去,再慢慢秋後算賬,想辦法收拾這些儒生。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