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國內的小獎和J國的獎項,林夏基本上都讓工作人員和素尼代領了。
在保守的J國歌壇,能拿到這些獎已經出乎預料了,尤其是金唱片大獎的年度最佳單曲,作為J國的權威獎項,這個副本可以算是初步通關了。
“如果再和我們合作一張專輯的話,林桑必定能拿到唱片大賞。”
伊藤健在恭喜之餘,順便又提了下次合作的事情,林夏的回複還是非常禮貌的“下次一定”。
她今年的計劃是中文和英文專輯,重心放在通關格萊美上,沒空再去J國晃蕩一圈。
作為音樂界的奧斯卡,在今年的格萊美上,林夏拿到了“最佳新人”和“最佳流行女歌手”的提名,都是分量挺重的類彆。
“Seeyouagain”獲得了年度最佳單曲提名,此外還有一些邊角料。
雖然國內的報道一片高歌猛進,但哪怕是最有希望的“最佳新人”,都有些撲朔迷離。
林夏這次的英文EP雖然表現不錯,但很多事情不是光“表現不錯”就能解決的,很多評委不見得會把票投給一個華夏歌手。
今年林夏在金曲獎的表現倒是沒有什麼意外,她現在勢頭很猛,而且也是唯一一個走得了國際路線的歌手,在華夏副本完全是降維打擊。
純數據的金聲獎自然不用說,就是放眼全世界,“SummerLin”這張EP都算是能打的,林夏直接輕鬆拿下。
今年她拿到了最佳EP、最佳女歌手、和除了錄音和MV之外的幕後獎項,頗有點“幕後大滿貫”的意思。
等林夏拿下金聲獎的通稿發得鋪天蓋地的時候,不少人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過去一年的很多經典歌曲就和金聲獎一樣,都被林夏承包了。
在一個獎項裡拿到這種大滿貫是很難的,哪怕是小獎也不會這樣去捧一個人。
除了那種專門為了捧蘿卜坑辦的獎,一般都會顧及各位嘉賓的體麵。
明星盛裝打扮來一趟不容易,全程陪跑看彆人拿獎是真的難受,顯得自己非常瓜,被胡蘿卜吊一次之後,可能都不會再來了。
所以越是小獎越會雨露均沾,像金曲獎這樣的大獎所有人都趨之若鶩,但他們生怕下次就沒人來參加頒獎儀式了,如果搞一圈全是代領誰還關注他們這個獎啊。
但金聲獎的情況更特殊一些,因為是純數據獎,如果有人能拿到大滿貫,那是真的說明這位音樂人在市場上有絕對的統治力。
不管格調高不高,火是一定的。
而且林夏今年這個情況更離譜了,不止是歌火,還有媒體稱為“台前幕後大滿貫”,全能得驚人。
她完全以一己之力包辦了所有歌曲,把萎靡不振的華語樂壇又拉了回來,好像又讓大家回到了小時候那個喜歡聽新歌、抄歌詞的黃金年代。
很多人都說小時候吃得太好了,除去記憶濾鏡,那時候吃的是真好,無論是歌壇還是影視,到處都是神仙打架。
而現在全世界都在審美降級,全靠修音和磨皮撐著。
華語樂壇更是如此,但凡能有個挑大梁的,也不至於《歌手》第一期網友大點兵的時候,翻來覆去還是二十年前那些人,一點新活都整不出來。
還有粉絲戲稱,讓林夏以後乾脆自己錄音,自己拍MV和封麵,直接一口氣搞完全套算了,一分錢都不給彆人花。
上能唱歌作曲,下能玩轉編曲混音,連弦樂都能自己錄真的音頻,而不是隻用MIDI合成音色。
有粉絲畫了一組林夏Q版頭像,從舞台上拿著話筒光芒四射的歌手,到音樂廳的小提琴家,還有對著設備編曲製作的技術宅,應有儘有。
今年金聲獎的最佳單曲是《逆戰》,是林夏給一首FPS遊戲的單曲,找了蘇逾白唱。
這首歌彆的不說,火是真的火,現在更是直接唱成了小學生專屬歌曲,數據一騎絕塵,蘇逾白也沒想到他現在是個唱兒歌的……
這歌網絡上都有梗了,說現在的小學生,彆的不說,兩首流行歌是肯定會的,一首是《少年中國說》,另一首就是《逆戰》。
前者是經常出現在各種文藝彙演和班歌裡,屬於硬性要求,後者那就是純純的流行,校園裡到處都是“eon逆戰逆戰來也”的聲音……
什麼外語歌,什麼國風,要論起風靡大街小巷,還是得看這首歌。
直到今年,也隻有Trio的《日不落》能和這首歌的流行程度一戰。
這遊戲的另一首歌,林夏唱的“Sheismysin”也成了一代人戰歌,無論是美聲還是力量金屬都屬於小眾音樂,但組合在一起就是莫名地燃。
很難想象這種風格的歌曲也會在年輕人心裡有這種影響力。
還有人算過,林夏現在就承包了小學生愛聽的歌,等再過十年,他們長大了,林夏也才三十歲,還是歌手的當打之年……
而林夏偏偏又是他們的兒時回憶,隻要她不作死,過幾年都可以直接退休躺平了,靠情懷就能吃一輩子。
林夏接這個約歌,也是因為這家公司給的實在有點多,像萬維當初豪擲八位數,接近一個小目標,即使包含了代言合同,在業內大家也覺得很誇張,完全就是行業天花板。
這兩首歌同樣達到了這個數,不過考慮到這兩首歌的影響力,這錢花得確實值。
這筆錢林夏計劃投入到藍星華語樂壇作曲人、作詞人和唱作歌手的挖掘中。
在《國家寶藏》的錄製結束之後,逐光的下一項綜藝計劃就是一檔原創音綜,現在綜藝部的一部分人手已經在準備策劃案了。
隻有養好原創的土壤才能真正改善整個華語樂壇的音樂環境。
像M國和J國音樂市場之所以這麼繁榮,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建立了成熟的音樂工業體係。
上世紀的台島也曾引起一陣華語樂壇的音樂潮流,後來日漸式微,一部分是經濟下行,另一部分則是當時台島流行的歌曲,很多都是翻唱。
把日文或是英文的現成金曲直接拿過來,填個詞換個編曲就是一首當紅主打歌。
甚至有戲言“中島美嘉養活了大半個華語音樂圈”,這當然是誇張之語,但這種翻唱確實也導致了整個行業的青黃不接,新一代作曲人根本沒有培養出來。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