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周邊(1 / 1)

在幾期節目之後,《國家寶藏》頓時掀起了一陣文化熱潮,直接成為了央台現在的當家節目。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一檔文化類的節目還能有這種影響力。

但全國各大博物館掀起的旅遊熱潮,確實印證了這一點。

林夏已經讓逐光提前和這些博物館打好招呼,建議他們提前開發設計文化相關的周邊和文創產品,以免節目播出之後,網友們的熱情無處釋放。

之前《夏至》發行時,林夏自己的國風周邊就很成功,很多博物館也起了這個心思,想要把自己的ip做起來。

文化類ip並不好做,人們的固有印象就是“旅遊紀念品=坑錢”,如果粗製濫造,那還不如遊客自己上小商品城隨便批發點。

要想做得好,就得賣設計。

如果能設計得好,華夏網友們還是挺吃這一套的,像故宮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館在地球上的周邊就相當能打。

在藍星,這個領域還屬於藍海市場,不過這類產品與生俱來的文化內涵,再加上有整個博物館的背書,他們的周邊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比如不少楚省的網友就趁著這個周末,跑到省博,把越王勾踐劍的周邊搶購一空,在互聯網上曬出照片,到處幫網友砍一刀……

小學生可能覺得太幼稚,但對成年人來說剛剛好,很多網友感覺自己下一秒就可以淩空禦劍飛行了。

《國家寶藏》播出的這幾期也沒趕上什麼長假,這點也有好處,以前博物館的頂流永遠是那幾個最出名的。

現在相當於給了各個地方博物館一次機會,很多人選擇就近或者在省會的博物館參觀一番。

各地文旅局和博物館各出奇招,包括第一季沒出現的很多博物館,為了創收也是拚了。

比如甘省博物館的周邊就因為畫風清奇出了圈。

他們的設計理念就是主打一個萬物皆可娃化,管你是瀟灑帥氣的馬踏飛燕還是普度眾生的菩薩,到甘博都得乖乖變成毛絨娃娃。

一個是陽光可愛小綠馬,一個變成了胖乎乎的“拿捏”大手子,顛成了網友不認識的模樣。

甚至甘博還搞了個麻辣燙周邊,毛絨絨的鍋裡放著一堆自選毛絨食材,堪稱小朋友過家家天菜。

此外還有一臉懵圈的彩陶人麵,絲毫看不出飛天原型的自由舞選手,醜萌又囂張的高飽和度玫紅色鯢娃娃……

這奇奇怪怪的畫風頓時給網友看不會了。

【好好好,啥都能自選是吧。】

【阿甘,咱還是要上第二季的,穩重點吧。】

【甘博精神狀態在一眾博物館裡遙遙領先。】

【隻有我覺得很可愛嗎?】

【有給小綠馬定做娃衣的嗎?已經買了,就想給孩子穿個衣服。】

【啊?啊?啊?這居然是飛天?已被創飛,精神狀態震撼我一百年。】

甘博就此走上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賽道,在短視頻瘋狂走紅,很多遊客不遠萬裡,隻為專程一睹小綠馬的風采。

除了捧紅各大博物館,這檔綜藝還讓很多老戲骨重新走進了觀眾的視野,看他們來回飆戲,讓觀眾直呼過癮。

雖然也有批評《國家寶藏》的台詞太“話劇化”或者“太直白”,但一個十分鐘的短劇,能把文物的前世今生交代清楚,讓觀眾過一把癮,就已經是最大的成功了。

而音樂方麵更是贏麻了。

國風純音樂一瞬間成為新的版本答案,很多網友都在喊著讓林夏趕快開一場國風專場音樂會。

鴿神的名號再次響遍全網。

如果林夏能看到,她一定會感歎,明明她什麼都沒答應,怎麼就成了全網通緝的鴿子精了?

這波熱度倒是被十二樂坊給蹭到了,她們會在《國家寶藏》後期,搭配著節目,發行一張國風純音樂專輯,既有新作品,也有古曲改編。

……

忙完了《夏至》的全球宣發,林夏正式到《泰坦尼克》劇組報道。

因為有了她的加入,這部電影的劇本,她在背景上做了一些調整,不過也還是合理的。

泰坦尼克號上本就有八個中國人,其中六個都在最後生還。

原電影中男女主角抱著木板求生的改編,就來自其中一個中國人的真實經曆。

泰坦尼克號最後的幸存者受到所有人的夾道歡迎時,這六個中國人反倒受到了西方世界長達一百年的汙蔑。

媒體隻是看到了中國人驚人的生存率,完全忽視了他們為了求生付出的努力——他們用的是自己意外找到的,一艘已經破舊的不能使用的小船,還有木板,完全是靠自己的意誌力撐到了救援。

單是這六個人的經曆,就可以拍一部可歌可泣的電影了。

隻是在《排華法案》的大背景下,這些自以為“文明”西方人往往以最惡毒的想法看中國人,明明他們手上沾著最多的血。

有人說他們是鬼鬼祟祟的偷渡客,還有人說他們之所以能夠生還,是因為在歐美國家的紳士們禮讓婦孺時,他們把自己醜陋的辮子披散下來假扮女人,搶占了救生艇的位置。

但這些中國人隻是勤勤懇懇的勞工,還是因為被賣“豬仔”才來到船上的,為了節約成本,八個人擠在一起,共用一張三等艙的“團體票”。

他們做著最繁瑣的鍋爐工的工作,工資隻是外國海員的1/5,在沒有降溫設備的環境裡,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

他們的勞動遠比那些頭等艙吃人的先生們更有價值,卻受到了最大的汙蔑,登岸後被勒令在24小時內離開美國。

這些勞工們沒有辦法,明明在鬼門關上走了一趟,隻好轉道去一艘前往古巴的船上繼續乾活,出賣自己的血汗。

這場二十世紀人類曆史上最大的海難,也隻是他們人生當中一場微不足道的磨難。

似乎他們拚儘一切死裡逃生的意義,就隻是換一個地方當“豬仔”而已。

他們就這樣消失在了曆史中,繼續勞動著,也不知道這些“文明人士”是怎樣在背後汙蔑他們的。

——他們隻是泰坦尼克事件之後,其背後的資本,和英美輿論大戰中急於轉移人們的視線找出來的犧牲品罷了。

隻要讓群眾去罵中國人,就不會有人非要盯著這些老爺們。

這種級彆的海難,他們連“船長和船一起沉”、“富翁們都很有騎士精神,婦女兒童都獲救”、“樂隊一直演奏到最後一刻”之類畫風清奇的洗地角度都能想到,更何況是轉移矛盾這種基本操作呢?

——所有人都是好人,沒有人應該為泰坦尼克號負責,除了這六個中國人。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