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羅 • 五(1 / 1)

書中猶如談心的語言就已顯示出,這部關於個人對國家關係的理論著作,是一個已經退職的、對社會的一切熱情都已消失的人留下的最後遺作。《論義務》是寫給他的兒子的;西塞羅坦率地告訴自己的孩子,他不是出於漠不關心而從公眾生活中隱退,而是因為他作為一名自由的有識之士和羅馬的共和派分子,認為替獨裁統治效勞有失自己的身份和尊嚴。西塞羅說,當這個國家還被那些由他自己所選擇的人掌管的時候,“我一直在那麼長的時間裡把我的才能和計謀奉獻給國家。可是自從一切都處於一手遮天的獨裁統治之下以來,為公眾服務——或者說為權威機構——元老院、法庭等所留的空間已不複存在。”自從元老院被架空和法庭被終止以來,尚有幾分自尊的他還能在元老院裡——或者說在元老院會堂的圓形論壇上謀求些什麼呢?此前,為公眾服務,即政治活動已經竊取了他自己的太多太多的時間。“未曾給這位從事寫作的人予以閒暇”(拉丁語:Scribendiotiumnonerat)。他也從未能夠以自成一體的完整形式寫下自己的世界觀。而現在,由於他被迫不再從事國務活動,他至少打算要好好利用這種閒暇,去應驗西庇阿說過的那句十分精彩的話——西庇阿曾在談到自己時說過:“當他在不得不無所事事時,他所做的事從不會更少;當他孤獨一人時,他從未感到更寂寞。”

西塞羅在政治上宣揚君主、貴族和騎士相結合的國家製度,反對擾亂現存的奴隸主國家的秩序。小西庇阿(PubliusCorneliusScipioAemilianusAfricanusMinor,約公元前185—前129年),古羅馬統帥,著名演說家,大西庇阿長子的養子。公元前147年任執政官,率軍進攻北非,次年攻占迦太基,第三次布匿戰爭結束,羅馬人授予他“阿非利加征服者”稱號,公元前142年任監察官,公元前134年再任執政官。愛好希臘文藝,庇護希臘學者文人。

西塞羅這時候向兒子闡述關於個人對國家關係的各種思想常常不是新的和原創的。這些思想結合了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和平時接受的知識,因為一位雄辯術家縱使在60歲的時候也不會突然成為一名詩人,這好比一位辭書編纂家不會突然成為一名原創作家一樣。可是在這部著作中,西塞羅的思緒由於通篇憂傷和怨恨的語氣而獲得一種新的哀婉動人的感染力。這是一位真正富於人性的英才在流血的內戰之中和在古羅馬的權貴集團與各派的亡命之徒為權力而鬥爭的時代之中所做的一個永恒的夢:通過道德上的認知和安撫的途徑爭取讓世界贏得和平——就像在那樣的時代裡總會有不少人做這樣的夢一樣。西塞羅說,正義和法律——唯有這兩者應該是國家的堅強支柱。不是讓蠱惑人心的政客去掌握政權,而是內心正直的人一定得去掌握政權,從而保持國家中的公正。沒有人可以想方設法將自己的個人意誌——從而將自己的為所欲為強加給人民;拒絕服從任何一個從人民手中奪走領導權的野心家,是一個人應儘的義務。作為一個不屈不撓有獨立思想的人,他堅定地拒絕和任何一個獨裁者結盟,並拒絕在他手下服務。

在西塞羅的哲學思想中,倫理學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絕大多數哲學著作都是討論善的本質,以及社會生活中為人的道德準則和人與人之間應儘義務的問題。西塞羅非常熟悉當時希臘哲學的四個主要學派(即伊壁鳩魯學派、斯多葛學派、亞裡士多德學派和學園派)的學說,西塞羅的倫理思想雖然吸收了許多學派的觀點,但總的說來比較傾向於斯多葛學派的倫理思想,尤其是羅馬的斯多葛派創始人帕奈提奧斯(Panaetius,約公元前185—前109年)的倫理思想。《論義務》一書充分反映了經西塞羅綜合但又自成一體的倫理思想。他固然信奉斯多葛學派的基本學說,卻又試圖改變斯多葛學派刻板嚴肅的特點,使之具有新的人道主義的色彩,同時注重倫理學在實踐中的應用。他在倫理學上的基本主張是:抑製欲望,認為幸福在於追求美德:而不在於任何物質保證。凱撒和屋大維曾多次向西塞羅表示,願意與西塞羅結盟,但均遭西塞羅婉拒。

西塞羅論證說,暴政侵犯每一種權利。隻有當每一個人不是企圖從自己的公職中獲得個人的好處,不是企圖在社會利益的背後隱藏自己的私利,真正的和諧才能在國家中實現。隻有當財富不被大肆揮霍而成為奢侈與浪費,而是得到妥善管理,並被轉化為精神文明——文化藝術等;隻有當貴族階層放棄自己的傲慢,隻有當平民階層不讓自己被善於煽動的政客們收買,並且不將國家出賣給某一個派彆,而是要求得到自己的天賦權利時,國家才能健康發展。就像所有的人文主義者都讚美調和折中一樣,西塞羅要求對立的社會階層和睦相處。羅馬國家不需要蘇拉這樣的人和愷撒這樣的人,而另一方麵也不需要格拉古兄弟這樣的人。獨裁是危險的,革命也同樣如此。

??夢+阮-讀+說mengRuan-com+

主張社會各階層和睦相處,是西塞羅的重要政治思想之一。蘇拉(LuciusCorneliusSulla,公元前138—前78年),古羅馬著名軍事統帥,獨裁者。貴族出身。早年為馬略部將。參加對努米底亞(北非)國王朱古達的戰爭(公元前106—前105),戰功顯赫,遂與馬略激烈爭權。公元前85年,當選執政官,率軍東征(米特拉達悌戰爭)時,羅馬城內的馬略派策劃要解除蘇拉的兵權,蘇拉聞訊率軍占領羅馬,捕殺馬略的追隨者,然後繼續東征。公元前82年,蘇拉率軍四萬,凱旋羅馬,任終身獨裁官,宣布馬略派分子為“公敵”,大肆報複殺戮,公元前79年,蘇拉放棄終身獨裁官職位,次年病逝,享受君王般的葬禮。蘇拉的軍事獨裁統治是對羅馬共和國的嚴重打擊。指古羅馬格拉古兄弟兩人。哥哥提比略·格拉古(TiberiusSemproniusGracchus,公元前162—前133年),古羅馬政治家,貴族出身。公元前133年任保民官,提出土地法案,規定每一家長占有公地不得超過五百猶格(每猶格約四分之一公頃),超過部分則由國家收回,分給破產農民使用。此法案遭到大土地所有者們的反對,經過激烈鬥爭,土地法案終獲通過,特設“三人委員會”執行。同年夏,競選下一年(公元前132年)保民官,元老院貴族蓄意挑起械鬥,使提比略·格拉古連同他的支持者約三百人被殺。但失地農民要求分配土地的鬥爭並未停息。弟弟蓋烏斯·格拉古(GaiusSemproniusGracchus,公元前153—前121年),古羅馬政治家,公元前133年執行土地法“三人委員會”成員,誌在完成兄長提比略的未竟事業。公元前123年任保民官,公元前122年遴選連任,繼續推行提比略的土地法,並實行糧食法(賑濟城市貧民)、審判法(授予騎士司法權)等一係列民主改革,以爭取廣泛支持。第三次競選保民官落選。元老院貴族又策劃報複行動,公元前121年雙方發生衝突,蓋烏斯組織武裝抵抗,失敗犧牲。其支持者約三千餘人死難。格拉古兄弟為限製土地過分集中所進行的改革,打擊了豪門權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破產農民的要求,在羅馬共和國的曆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西塞羅在《論義務》一書中所說的許多話,人們早已能夠在先前的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找到,也能夠在此後的讓-雅克·盧梭和所有理想主義的烏托邦空想者們的著作中讀到。然而,他的這部遺著之所以能如此令人驚訝地超越了他自己的那個時代,是因為他在公元前半個世紀就在此書中第一次用文字表達了那種新的情感:仁愛的情感。在那樣一個極其野蠻和殘暴的曆史時代,西塞羅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反對任何濫用暴力的人。在那樣的曆史時代,縱使是愷撒也還要在攻占一座城池之後讓人把兩千名俘虜的雙手手指砍掉呢。刑訊拷打、鬥劍角力、大肆殺戮、在十字架上處以死刑,在那樣一個曆史時代乃是司空見慣、不言而喻的事情。而西塞羅卻譴責戰爭是一種獸行。他譴責自己的民族窮兵黷武和瘋狂擴張。他譴責自己的民族對行省的剝削。西塞羅期盼:將彆的國家並入羅馬共和國,唯有通過文化和習俗的融合,而絕不應該使用長矛和利劍。西塞羅竭力反對把城市洗劫一空,並且要求即使對沒有權利者中的最沒有權利的人——奴隸也要寬厚善待;這在當時的羅馬是一種荒謬的要求。他以先知的眼光預見到了羅馬將會衰落,這是由於羅馬取得的勝利太迅速所致,同時也是由於羅馬征服世界是一種不健全的征服——因為它隻使用武力。西塞羅說,自從羅馬這個國家由蘇拉開始向外征戰以來,唯一的目的就是掠取大量的戰利品,而在這時候,正義卻已在自己的國家內消逝。要知道,每當一個民族用武力剝奪了其他民族的自由時,這個民族本身也就會在神秘的複仇之中被孤立,從而失去自己的、創造奇跡的力量。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與《社會契約論》中所闡發的政治思想對法國大革命產生過重大影響。烏托邦,拉丁文Utopia的音譯,源出希臘文ou(無)和topos(處所),意為“子虛烏有之國”,原是英國人文主義者托馬斯·莫爾(ThoMore,1477—1535)於1516年所著《關於最完善的國家製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的書名簡稱。莫爾在書中把“烏托邦”描寫為一個廢除了私有財產、實行公有製生產和消費按計劃進行、人人從事勞動的社會。此書是歐洲第一部影響較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烏托邦”一詞後來成為“理想的完美境界”、“空想的社會改良”等的同義詞。相傳,愷撒在釋放俘虜時,讓人把俘虜的雙手手指砍去,從而使俘虜不能再緊握武器作戰。西塞羅在《論義務》一書中詳細闡述了一切善事均源自四種基本美德;從四種基本美德中又衍生出各種義務,比如,求知和追求真理的義務,為國家效勞和獻身的義務,尊敬老人和撫養家人的義務,幫助他人的義務。這些義務無不都是仁愛的情感——公正、博愛、正直、仁慈、寬厚、同情、憐憫、自製、勇敢、剛毅、尊重和體諒他人——的體現。西塞羅特彆強調人的“適宜”的品質,因為隻有適宜”的品質才能使人與“自然”規律保持和諧,人們要在社會中“和諧地”生活,必須善待他人,甚至包括奴隸。然而,愷撒時代的古羅馬,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奴隸社會,所以,在茨威格看來,西塞羅的思想超越了時代。

正當羅馬軍團在野心勃勃的軍事統帥們率領下,為了替擴張領土的一時瘋狂效勞,向帕提亞和波斯、向日耳曼地區和大不列顛島、向西班牙和馬其頓進軍時,西塞羅卻在自己的《論義務》一書中表達了另一種不同凡響的意見:反對這種危險的勝利,因為他已看出,播種流血的征服戰爭,孕育出的收獲乃是流血更多的內戰,所以這位已失去權勢的人性守護者諄諄教誨自己的兒子要把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奉為至高無上的理想。這位已經當了太長時間的演說家、辯護大師和政治家——他曾經為了金錢和榮譽,以同樣出色的雄辯演說替任何一件好事和壞事作過辯護;他曾經親自為自己爭奪過每一個官職;他曾經追求過財富、追求過在公眾中的名望、追求過民眾的喝彩——終於在自己生命的秋天達到了這樣一種清楚的認識。就在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迄今僅僅是人文主義者的馬爾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成了維護仁愛的第一人。

帕提亞,亞洲西部的古國,位於裡海東南,相當於今伊朗的東北部。公元前247年建立阿薩息斯王朝(Aisaces),中國史籍以王朝名將該國譯稱“安息”。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入侵帕提亞。公元前53年,羅馬統帥克拉蘇率七個軍團出征帕提亞,被誘入兩河流域北部,在卡爾萊(Cairhae)附近慘敗,被殺。

正當西塞羅以這樣的方式在自己的隱居中安靜而悠閒地仔細思考著國家生活的道德規範時,羅馬政局的動蕩與日俱增。元老院還始終沒有決定,民眾也始終沒有決定,是應該讚揚殺死愷撒的密謀分子呢,還是應該譴責他們。安東尼正在為反對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而擴軍備戰,而另一個新出現的要求繼承愷撒的人——屋大維也出人意外地回到了羅馬。愷撒在遺囑中把愷撒指定為自己的繼承人,而現在,屋大維果真要來繼承這一筆權力和財富的遺產了。他剛在意大利登陸,就致信西塞羅,以謀求西塞羅的支持,但與此同時,安東尼也請求西塞羅能回到羅馬,還有布魯圖斯和卡西烏斯也同樣從各自的戰場上召喚西塞羅。他們都想討好這位傑出的辯護大師,爭取他能為他們各自的事業辯護;他們都想征求這位著名法律導師的意見,希望他能將他們各自不合法的事情變為合法。他們就像所有想要掌權的政治家們一樣,當他們尚未掌權時,他們總會出自一種真正的本能去尋找一位智慧超群的人作為自己的依靠。——而一旦他們掌了權,然後就會輕蔑地把這位智囊踢到一邊,倘若西塞羅還像先前一樣是一個自負而又有雄心的政治家,那麼他很可能就會上當。

屋大維(公元前63—公元年),是愷撒的姐姐尤裡莉婭的女兒的兒子,愷撒在遺囑中越過輩分把他收為養子,並將自己的四分之三財產由屋大維繼承,愷撒被刺死時,屋大維剛歲,當時正在外準備出征帕提亞事宜。約公元前年月末月初,屋大維回到羅馬,提出自己有繼承愷撒的權利,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為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屋大維安努(),不久,屋大維會見了西塞羅,對西塞羅顯得敬重和友善,西塞羅則把屋大維看做是“共和製的捍衛者”。但安東尼對屋大維態度冷淡,並想阻燒屋大維實現繼承權。屋大維看出了安東尼對自己的威脅,便決定利用元老院和民眾的力量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可是,元老院在西塞羅的影響下並沒有完全支持屋大維,他從元老院把軍隊統率權交給布魯圖斯以及拒絕他享受愷撒的榮譽中看出了元老院對他的藐視,而且如果元老院排除了安東尼的威脅,就更會削弱他的地位,這使屋大維的立場發生了重大變化,他決定尋求與安東尼和解。公元前年月,屋大維、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史稱“後三巨頭同盟”。爾後,屋大維先奪去雷必達的兵權,後擊敗安東尼,於公元前年凱旋羅馬,成為結束內戰的最後勝利者。公元前年元老院奉以“奧古斯都”(拉丁文意為“神聖者”、“至尊者”)尊號,後世即以此稱之。其統治體製亦稱“元首政治”(),是為羅馬帝製之始。公元年月日死於南意大利的諾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