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一開拔,高緯的賑災大計便開始實施了。如果就是平常的賑災,那麼高緯大可不必計劃這麼久的時間,直接將糧食下發就可以了,但是這次不一樣,高緯將要有大動作。高緯不僅僅要解決災情,還要將北齊上下的主要河道交通修理一下,開幾條渠,修幾道水利,讓南北交通更加方便,同時保證北方一些容易乾旱的地區保證運水,豫州的水路便利一定要利用好。而這些災民,就是最合適的勞動力。一個月前,高緯運用“以工代賑”做了指示,趙彥深很快就將命令下達,一個月之內,各地流民已經被分散打亂,聚居在各大郡的城邑之外。曆史上那種大規模的流民暴亂已經減輕了很多。在趙彥深在國庫裡翻箱倒櫃以及世家的支持下,高緯湊齊了實施方案所需要的一應錢糧。開春,便是開始實施的時候。這次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便是江淮北部和山東。首先,高緯要將流民分為三部分。也是絕大部分,這裡麵也分為兩批,第一批北上幽州、平州、燕州以及朔州墾荒,第二批則就近原則遷往江淮一代,高緯準備主要將流民遷往豫州還有合州,這裡水路發達,而且土地利用率還遠遠未達到飽和。也就是不願意到外地墾荒的那批的一部分,高緯會將這些流民分配到各地,讓他們興修水利,開渠、修補城牆之類的,等到旱災結束自然可以回到家鄉。是屬於自願的那一批,如果他們願意,並且通過選拔,就會由分配這些災民的官員將他們送到鄴城大營內,訓練過後,則調往晉陽、洛陽、幽州等地守邊。當然,由於條件限製,他們的待遇要稍微比正規部隊次一些,不過在軍中待滿三年邊可以轉正。最大程度上合理的利用災民的力量,既可以避免災民群聚造反,又可以興修水利交通,北齊地勢好,尤其是江淮,河流較多,如果北齊可以疏通河道,開渠將河道聯通,那麼其產生的價值將是不可估量的。此次賑災所需要的人選高緯也早已經選好,山東一路,由趙郡王高睿前往主持,坐鎮豫州那邊的,高緯則選擇了白建。白居易就是白建的後人,白建這個人雖然曆史上名聲不顯,可確實是一個業務能力十分強的人,他最大的優點不是比彆人聰明,而是他老成持重、兢兢業業。高緯特意把他從內閣摘出來,就是為了災情可以迅速穩定,白建雖然比不得唐邕、元文遙的理政天資,但是白建勝在經驗豐富,高緯也是考察了許久才將白建納入名單。有負責坐鎮的自然便也有負責總理全局的,高緯苦思良久,最後選中了胡長桀,曆史上的胡長桀早死,可是不知道什麼緣故胡長桀到如今還是生龍活虎,也許曆史上的那個胡長桀其實是鬱悶死的也不一定。高緯也同樣對胡長桀考察了一番,胡長桀怎麼說呢,業務能力一般,但勝在有長遠的眼光,平衡能力也就是統籌全局的能力不弱於趙彥深,可以讓每一個和他合作的同僚都發揮出長處。高緯沒有選擇一些年輕激進的臣子,反而偏向於老臣,這便足以說明高緯求穩的態度。年輕的臣子諸如元文遙之類的,雖然很有天賦,也的確對政務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畢竟缺乏曆練,性格也不夠穩。除了元文遙,還有十幾個出自世家的官員高緯很看好,所以高緯大筆一揮將他們個個都分配了任務,到高睿等人手下協助賑災,尤其是最嚴重的高睿那邊,如果有世家子協助,難度會小很多。世家在當地的影響力可不是開玩笑的。世家在科舉還沒有盛行之前,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俗話說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世家的名頭有時候比聖旨還管用。其中北齊便有著名的七望五姓中的六望,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還有一個是隴西李氏,李淵都要腆著臉往隴西李氏那邊認親戚,人家還不見得待見他,可想而知世家地位多高。而從那“捐”出來的一萬多私兵則可以窺見世家所擁有的巨大能量。高緯這次之所以可以拿他們當刀子使,是因為在高緯執政之前,世家在朝堂的力量很孱弱。世家子弟遭到鮮卑勳臣的壓迫、排擠,北齊本身又親近鮮卑,很多管理部門都換上不懂政務的鮮卑人。那些鮮卑人並不會管理民生不說,還平白的擠占了官位名額。世家子弟也麵臨就業危機,而高緯正好需要一個強力的力量來幫助他。賑災、人才、製衡勳貴。沒有比世家更好的助力,所以二者一拍即合。世家子弟能力的確值得認可,部分下放到地方為官,很快就將前任鮮卑官員留下的爛攤子治理的井井有條。可是世家壯大的威脅也不是沒有,那就是世家傳承悠久、根深蒂固。他們有的甚至可以追朔到春秋戰國時期,一代代官宦出自世家門第,造就了如今這樣的龐然大物。在科舉還沒有大行於世的時代,世家幾乎壟斷了所有政治資源。也不是無人嘗試過打破世家壟斷,如漢代的舉薦製度,魏晉的九品中正製度,可是推行來推行去,這些選拔人才的政策最終都變成了世家子弟的角逐場,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其由來如此。高緯也擔心世家坐大的後果,但是他目前隻能選擇世家。無他,因為如今滿朝文官大多都是出自於世家,即使有少數寒門,也鮮有不依附於世家的。不是因為世家用了卑鄙的手段,而是因為寒門學子麵臨一個很尷尬的處境,那便是無書可讀。那時候書籍是十分貴重的,寒門絕不可能有這樣奢侈的東西,這些書籍大多都被世家捏在手裡。沒有書讀的寒門子弟不依附於世家,那麼就沒有學習的資源。更彆說,你想巴結人家,可你有這個人脈嗎?不是所有的寒門學子都會這麼幸運。首先在知識上,寒門學子便已經落後於世家子弟,而知識便從一方麵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高低。因此就算給寒門學子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寒門學子也是鬥不過世家子的。在科舉初次開啟的隋唐,中舉的也多為世家子弟,寒門很少有中舉的機會。至少高緯目前還沒有發現有能力卓越的寒門士子。不過要製衡世家,保持朝堂上寒門和世家的一個平衡,也不是沒有辦法……要不來一場科舉?高緯想了想,最終也隻是輕輕一歎,還不到和世家翻臉的時候……【那,規模小一些總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