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攻勢依然在緩步前推,義州魏玄逐漸頂不住壓力,戰敗之後棄城北走,在楊素攻破小關的訊息傳來之前,獨孤永業已攻破華州,奪下了弘農大片土地,河東之地大片實際已經落入北齊之手。唯一的阻力隻剩潼關了,但連遭失利之後,潼關方麵已經不甘於坐以待斃,收縮兵力之後,潼關守將梁睿決心拚死一戰。梁睿是北周功臣之後,自小被宇文泰養在深宮,任過渭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後來更官拜柱國,而他如今不過才四十多歲,正是一個男人精力、魄力最強的時候,如今更是整個崤函一帶的最高統帥。這個後來背叛宇文家的人現在還沒有對宇文家丟掉忠心,在斬了齊國勸降的使臣之後,更是發狂言,要親自斬下齊主高緯的人頭,結果自然不言而。齊將賀蘭豹子聞訊大怒,親率兵馬赴潼關,擄掠諸鎮,梁睿方出潼關引兵向南,便既交戰,梁睿佯敗,引賀蘭豹子入伏中,殺得齊軍東倒西歪,斬首數百級。賀蘭豹子敗退守穀口,命餘眾結一方陣,抵禦周軍,梁睿縱兵重圍,又有魏玄助陣,兩軍相合,將齊軍圍住,截斷齊軍糧道,齊兵又饑又渴,戰馬亦無草料可食,沒奈何隻得突圍而出。梁睿、魏玄自西麵殺出,本欲全殲齊軍,但正遇齊將樊子蓋來救,一場死鬥方才殺出一條血路,雙方勝負各半,皆引兵而退,齊軍的糧草輜重一股腦兒為周軍所掠。皇帝高緯大感惱怒,剛欲進兵,卻為太宰、左相所阻,老慕容好一番勸諫,說:“陛下不可冒進,潼關地勢太險,潼關以西,一片平原,東邊則是崤山,再往東四百裡,則為函穀,潼關與函穀之間隻有一段非常狹窄的通道,山路崎嶇,非常不利於大軍行進。”如果關中對關東處於攻勢,則必前出守函穀;如果關中對關東處於守勢,則必收縮兵力舍棄函穀、退守潼關,不然這四百裡長的供給線,足以將守軍拖垮,如今反過來應在我軍身上,也是一樣的。先前我軍攻城略地如此順利,未必沒有人家故意放行的意思!“不錯,拿下潼關進取長安,周國就亡了,可萬一呢陛下?萬一敗了呢?潼關北麵是黃河風陵渡,東邊是漫長的補給線,一敗就是死,想跑鬥跑不了,若無萬全之策,無十成把握,焉能冒進?!”老慕容這一番疾言厲色之下,雖然教高緯不免有些難堪,但老慕容說得是實情,難不成高緯比老慕容更懂打仗不成?外行瞎指揮是最恐怖的事情,沒見我帶宋“高梁河車神”是個什麼下場嗎?雖然高緯依舊心緒難平,但到底也不敢忘了自己的斤兩,反正他來就是做吉祥物的,心態調整過來之後,到底也耐下心來聽從了他們的意見,也愈發認清了自己不是打仗的料,索性將指揮大權都下放,自己倒繼續批起奏折來。慕容儼推至潼關,一改前期主動攻擊的策略,在潼關之下圍起城來,魏玄幾次騷擾,皆被齊軍鐵騎驅逐,但不論關內守軍、各路援軍如何挑釁,齊軍統統不予理會。但齊軍在這圍城的幾日裡,也並非是毫無建樹,便在幾日前,蘭陵王高長恭引兵向西,去攻武關,接著,高延宗選出一萬精銳,從晉陽直撲夏州,以兩千騎兵為先鋒,全軍自備乾糧,一路狂奔,路上不生火,不造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至夏州城下,趁周軍慌亂之際,一舉拔下了此城!長安、洛陽皆震動,夏州踞長安隻有九百餘裡,奔襲三日可至,在周國君臣疲於應對齊國攻勢之際,高延宗這支奇兵,無疑給了周過上下莫大的震撼,與巨大的威脅!一個月,一個月不到,北周弘農華州、小關皆宣告淪陷,戰報雪片一樣送入長安,遞到皇帝宇文邕的龍案之前。此時正值風雨大做,狂風呼嘯,大雨瓢潑,米豆大的雨點擊打在烏黑的簷上,濺起一片白霧。雨水順著勾簷滴水順流而下,如同即將斬落龍頭的利劍……大殿的門是洞開的,狂風吹進來,將案上各種公文都吹在地上,紛紛揚揚,好似下了場雪一般。但無人彎腰去撿。這裡靜的可怕,一溜排開的朝臣、武將、宦官們,雕塑般地站立雄偉的巨柱之間,同樣沉默的可怕。皇帝攥著帛書的雙手經脈暴起。這份戰報他已經反複看了幾次,努力要從裡麵挑出一點稱心的好消息來,但結局卻注定要讓他失望了……大家都在祈禱皇帝的怒火不要發泄在他們身上。終於,燭花發出的“劈啪”爆響將皇帝驚醒了,他緩緩抬起頭,臣子們隻覺得皇帝的雙瞳有如逼人的利劍,直刺所有人內心深處,比殿外正在閃耀的雷光還要攝人心魄!氣氛依舊安靜。宇文邕深吸一口氣,疲憊的嗓音在大殿上響起:“……齊國破了函穀、取了弘農,齊王不敵、韋孝寬不敵、魏玄不敵,義州失、小關亦失,宇文述自保有餘,無力進取,梁睿三麵伺敵……“斛律光圍玉璧、高仁綱淩潼關、高延宗奔襲夏州、高長恭自取武關,諸位愛卿——”皇帝的聲音陡然激揚了起來,“誰有破敵之策?!”他目光如炬,滿懷期待地目視下方,但無一人敢出聲對答,無一人敢擔起這份責任。即便是他信重有加的宇文神舉、侯莫陳瓊,也一樣對著北周眼前的窘境一籌莫展,這一幕讓宇文邕深感失望。難道果真是大周氣數儘了嗎?這一個想法從他腦海中一閃而過,“不,不可能!朕不會敗,朕也不能敗!”宇文邕心裡忽然湧出一種瘋狂之意,“你們不敢上,朕來!”就在他要狠聲宣布決定,然後退朝之時,朝臣隊列之中有人朗聲大喊:“陛下,臣有一言!”站出來的人是隨國公楊堅,眾人紛紛目視過去,楊堅昂首坦然而立:“陛下,局勢糜爛至此,陛下若欲存社稷,唯有禦駕親征一條而已了,餘者,不足為論!”宇文邕盯著他,目光獰亮,那種凝視讓人感到窒息。楊堅頂住了壓力,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坦然地接受宇文邕的審視。半晌,宇文邕微笑道:“愛卿與朕想到一塊去了,高緯勢大,朕若不親征,隻怕士氣愈發衰落,那樣潼關便真就保不住了……”楊堅察覺到,他提起齊主高緯之後,語氣裡都帶著一股咬牙切齒的感覺,那是一種恨不能生咽其肉的恨意!宇文邕似乎察覺到他窺探的眼神,緩緩偏頭,又將目光落在了楊堅身上:“朕也知道朕非親自出馬不可,但朕現在麵臨困境是,朕究竟是先去打退高延宗與斛律光,還是直接去救潼關,貌似哪一個朕都該去救,但那一個朕都救不得……愛卿可有什麼能夠教朕的?”好像皇帝吧自己放在了一個很低的姿態,但這種姿態,在這個時候或許聽著很受用,但楊堅自小富有遠見,清楚地明白這對於楊堅而言實在算不上好事。楊堅自覺將腰下彎了三分,努力讓自己看起來更加謙卑一點,語氣愈發恭敬,點明道:“齊主四路齊發,雖然聲勢浩大,但卻不是沒有弊端,兵散則人心不齊。我們本可以效仿當初太祖皇帝擊破高歡一般,逐個碾碎齊軍主力。“然齊人自洛陽發兵以來,準備充分,並不冒進,以勢壓人,導致我軍現今麵對齊人咄咄逼人之態卻根本無從下口,更不必提什麼各個擊破的把戲……”諸臣皆納悶,還以為楊堅這個時候出手,必有高論,結果就這?這不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的嘛,還用你楊堅教我們?眾人頓時興趣大減,連一心尋找對策的宇文邕也愈加不耐煩,這個時候,楊堅來了個神轉折:“臣以為,陛下應該舍棄斛律光、高延宗,專攻弘農,再援潼關,如此,當可解此危難!”滿殿嘩然,驚呼四起,顯然都被楊堅這大膽的言論嚇了一跳,宇文邕的臉色也陰沉了下來,安撫左右臣僚的同時,頻頻看向楊堅,那眼神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你趕緊給朕一個交代!”楊堅無視掉旁人嗡嗡作響的議論聲,從容答道:“臣既敢提此言,自然有根據,不是胡亂說話,弘農,東接函穀,地勢險要,既是我大軍糧倉,也是兵家要地,攻下弘農,對關中便有高屋建瓴之勢,哪怕要白白耗損大軍軍資,也要拿下這個孤懸於外的據點,不然我大周南北將有首尾隔斷的危險!”“齊軍兵發四路,唯有中路齊主親率,二十萬大軍集於潼關之下,攻我必救,我朝若要儘快挫敗齊國,必得在潼關之下打敗齊軍……不然其餘幾路便算是擊破也是徒勞!”宇文邕陷入沉思,朝臣之內自然有人有不同聲音,宗室宇文純、宇文達便相繼站出,斥駁楊堅的“大膽”言論,說道:“弘農雖然險要,但既已失,便無再援必要……斛律光在龍門渡口,隻須繞玉璧西進,便可輕取長安,隻須向南窺伺,便可過風陵渡,取潼關;高延宗奔襲夏州,南下九百裡一片坦途,無人能擋!大軍若援潼關,敵若趁我不備,猝然發兵,何人能製?”楊堅高聲回擊道:“斛律光、高延宗不過齊國的障眼法而已!玉璧險要,韋孝寬善守之帥才,怎會教斛律光輕易繞城而走,難不成齊王與梁士彥都是擺設不成?“至於過風陵渡取潼關,更是笑話!雖然風陵渡離潼關僅有七裡,可潼關臨黃河、踞山腰,俯視黃河渡口,你從風陵渡打過去試試看?“至於高延宗,長途奔襲九百裡地已經是極限,更不必提他若南下又是九百裡,雖然道路一片平坦,但長途奔襲,糧草必不能齊備。“夏州遭突厥劫掠過後,元氣至今不能恢複,人煙稀少,物資匱乏,絕不可能再為高延宗補充兵力和充足的糧草,他非但不可能南下取長安,反而會瞬勢退走,否則將陷絕境!”楊堅一條條斥駁反對者的言論,論據充足,條條都令人信服,如今再一看,身為宗室的宇文純、宇文達倒顯得目光淺薄了。宇文純等人張口結舌,漲紅了臉,偏偏找不到漏洞,隻覺得愈發難堪起來……楊堅自然是沒有心情去理會的,朝著皇帝一拜,道:“齊主這般舉措,也是逼陛下去與他一戰,陛下何懼高家小兒耶?”楊堅素日裡謙虛恭敬,此時鋒芒畢露,卻也教人恨不起來,宇文邕城府莫測,卻也教他激勵的心潮澎湃。他眉峰一揚,緩緩自皇座立身而起,遙指階下群臣,環視了一圈,方才深吸口氣,慎重說道:“那……便依卿所奏,朕便去會一會那高家小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