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次日起,孫元起開始處理一些收尾工作。衙門裡的事務倒還好說,交給楊度、章士釗、劉師培等人就可以了。自從獲知孫元起升任學部左侍郎後,楊度的工作積極性明顯見長。最初孫元起有些不解,還以為是他突然良心發現,決定洗心革麵從頭做人,認真報答每年兩三千兩白銀的高薪呢。後來才發覺根本不是那麼回事,感情楊度把自己升職的原因歸結為對他建議的采納了!在中國古代讀書人心目中,幾乎都有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理念。作為幕僚、謀士,最能體現他們價值的地方,無疑就是自己的謀略計策得以采納;他們心目中的知己,無疑就是對他們言聽計從的主公。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不投曹操而跟著劉備、王猛不隨桓溫而選擇苻堅的原因。曹操本身就是個謀略大家,帳下更是智將如雲、謀士如雨,像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等人,都冠絕一時。如果諸葛亮投奔曹操,頂多隻能和其他謀士爭寵賣萌。遇到關鍵時候,曹操多數會把諸人意見撇在一邊,來個乾綱獨斷。這樣的話,諸葛亮會有多少成就感呢?而他選擇劉備,那效果就非常不一樣了。大耳兒雖然野心不小,無奈點兒實在太背,屢戰屢敗,惶惶如喪家之犬,被人攆得四處流竄。而且大耳兒就是個喪門星,投奔誰誰倒黴。他先後投靠劉焉、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七個勢力,比三姓家奴呂奉先還多4個!可除了曹白臉,其他的六家都讓人給滅了。等大耳兒逃到新野,手下猛將倒是有關羽、張飛、張雲等三數人——能不猛麼?不猛的話,在曆次打敗仗時早被人梟了首!可說到謀士,那就馬尾穿豆腐——提都不能提了。大舅哥糜竺、糜芳,頂多算個賬房掌櫃;孫乾、簡雍,勉強能抄書認字;至於伊籍,當時還是個二五仔;徐庶倒是大才,可惜被曹白臉挖了牆角。如此說來,大耳兒能不一直打敗仗麼?能夠活到遇見諸葛神師,簡直是驚天動地的大造化。聽說諸葛神師有經天緯地之才,大耳兒三顧茅廬,連冒牌皇叔的麵子都不要了。請出諸葛神師後,大耳兒是尊崇備至、言聽計從,一再表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縱使好基友關羽、張飛吃醋,也在所不惜。大耳兒臨終前,囑咐兒子劉白癡“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對諸葛神師更是說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話來。就憑這份信任、這份交心,諸葛亮不選擇劉備還能選擇誰?楊度來到湖北,最初是信心滿懷,以為終於可以一展自己所學的帝王術。可是漸漸他就失望了,孫元起隻對建學校感興趣,對官場權力鬥爭並不熱心,即便遇到什麼糾紛,也多是主動退讓一步,避開與人刀兵相見。平日裡,衙門就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章士釗、劉師培處理就可以了,完全不用自己這個大才出手。時間一久,楊度開始感覺懷才不遇,頗有些鬱鬱不得誌。直到來了陳夔龍。總督這種終極boss,絕不是小小的提學使所能撼動的。然而陳夔龍對孫元起心中或已存在偏見,在這種情況下,隻能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鬥智鬥勇。這不正是我楊度大展身手的時機麼?…,麵對陳夔龍的步步緊逼,孫元起終於開始考慮下一步的行止。在這個時候,楊度給出了走、和、戰的上中下三策。但在內心裡,他卻最xiwang孫元起選擇下策,提學使和總督大戰一回,好讓自己有個小試牛刀的機會。憑孫元起雄厚的背景,即便敗了,也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當官嘛!他最不xiwang的是孫元起選擇中策,向陳夔龍俯首稱臣。一個男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僅僅為了一點點“蠅頭小利”就卑躬屈膝,以後如何做大事?又如何爭天下?接下來的日子,孫元起著實讓楊度不爽:有選擇中策的趨勢不說,而且還優柔寡斷,一點都沒有為上位者的殺伐果斷。楊度心裡暗地決定:如果孫元起zhende選了這個中策,等乾完這一任,自己便辭幕而去。在兩三個月的安靜之後,誰知去了一趟北京,立馬升職學部左侍郎,正是自己給出的上策。說明什麼?這說明孫元起對自己言聽計從,而且他還沉得住氣,不聲不響就把這件事兒給做了。心中千回百轉,臉上波瀾不驚,果然是乾大事的料子!對於孫元起出任學部左侍郎,楊度有更多的期待:到了京中,自然沒有建設學校、招收學生的瑣事,應該一門心思放到官場上,爭取早日實現從侍郎到尚書的跨越。是的,北京正是我楊度運籌帷幄的戰場!爭取五年之內使得大人成為尚書,八年之內進入軍機處,那時候大人正好四十不惑。在軍機處呆上十多二十年,足以把持朝綱。以後會不會乾坤變色,還不是看大人一言而決?楊度每xiangdao這裡,便血脈賁張、乾勁十足,就是繞武昌城跑三圈也不覺得累。孫元起大致猜到楊度的心思,有些忍俊不禁。不過看他突然間積極性上漲一個數量級,你覺得孫元起會傻嗬嗬地告訴他事實真相麼?這些日子,孫元起主要忙著去各個學堂視察,防止學堂教學科研因為自己的離開而人去政息。尤其兩湖師範學堂、湖北高等工業學堂的幾個研究所,更是巡視的重中之重。它們可是承擔著汽車研究的部分任務,如果因為它們的原因而導致爽約,那就罪過大了!不過孫元起並不太擔心後來的提學使會耍什麼花招,畢竟自己是學部右侍郎,算他的頂頭上司。真要整出什麼幺蛾子,孫元起肯定給他好好上點眼藥!還有一件事需要孫元起出麵張羅,就是準備宴請湖北大小官員。聽說孫元起要調走,湖北官場上熟悉不熟悉的都送來了禮物,連陳夔龍的態度也發生變化,一再表示要替孫元起餞彆。孫元起盛情難卻,如果一個一個宴請,彆說啥事兒都乾不成了,就是連著請到明年也請不完啊!所以隻好主動要求宴請各位,答謝這些年來對提學使司衙門的幫助。好像老天故意要給孫元起省錢,請帖頭天發出去,第二天就接到了光緒帝駕崩的電報。大家還在驚愕之中,第三天又傳來慈禧太後駕鶴西去的消息。國喪期間,大家啥事也彆乾了,還是專心替他母子倆披麻戴孝辦喪事吧!孫元起是樂得在湖北多留幾天,沒事就到學堂看看。直到聽聞新提學使陛辭的消息,這才收拾行李,踏上北去的火車。因為yijing是臘月,孫元起尚未到任,幾個幕僚趁機回鄉省親。此次一同北上的隻有老趙夫婦和十多位保安,一路歡聲笑語自不用提。…,到了京城,和家人小聚一兩日,孫元起便安排老鄭把後海那片宅子打掃乾淨。不僅那幾位幕僚,隻怕自己做了這個勞什子侍郎,以後也要經常住在城裡了。隔了數日,孫元起全家四口帶著好幾樣湖北特產,再次來到廉子胡同拜訪老大人。一見麵,孫元起就大吃了一驚,隻見老大人頭戴白孝帽,身穿大莊粗布孝袍,腳踏白布鞋,一身重孝。難道府上有人過世?沒聽說啊!孫元起問安之後,小意地問道:“叔祖父,您這是?”“哦,不是孝欽皇太後、德宗皇帝宮車晏駕麼?”老大人不以為意地答道。“不是隻要穿孝二十七天麼?”孫元起在湖北的時候也實實在在地替清朝送了一回終。孫家鼐聞言微微一笑:“嗬嗬,按照慣例,普通官員確實隻需要穿孝二十七天。隻有皇親貴戚或蒙先帝恩寵者,在宮車晏駕時才會賜予穿孝百日的恩典。”孫元起心中暗道:這是什麼狗屁恩典?“……漢人之中,除了南書房行走朱益藩、吳士鑒、鄭沅、袁勵準外,隻有軍機大臣大學士張南皮(之洞)、郵傳部尚書陳蘇齋(璧)以及老夫三人而已。老夫有幸忝在其列,實在是皇恩浩蕩呐!”說著,老大人還強支起身體,朝紫禁城方向拱拱手。孫元起很難體會到老大人的那番忠君之心,隻好岔開話題:“叔祖父,您老最近身體如何?”“就這樣啦,估計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老大人有氣無力地答道,旋即盯著孫元起,“百熙,你回京城幾天了?有沒有去軍機處和學部?”“我回北京有四五天了,還沒有去軍機處和學部呢!”見老大人要發飆,孫元起連忙解釋道,“大清慣例,不是三個月內到任即可麼?我是十月十八日接到聖旨的,打算春節過後便去接任,不會耽擱的!”“你糊塗!”老大人還是發飆了,厲聲叱責道,“光緒三十四年到任和宣統元年到任,這能一樣嗎?待會吃完飯回去,趕緊準備準備,明天到軍機處和學部報到!”“是,是,是!”在老大人麵前,孫元起隻有臣服的份兒。老大人這才麵色稍霽:“之前,百熙你也署理侍郎一段時間,但署理終究和本官不同。而且我朝侍郎又與前朝有所不同,你知道有哪些不同麼?”在湖北的時候楊度就給自己惡補過這方麵的知識,此時麵對老大人的考校,孫元起是絲毫不怵:“有三點不同。第一點,官階更高,前朝侍郎是正三品,本朝為從二品。“第二點,本朝侍郎和尚書一樣,可以單獨上奏。如此一來,尚書就很難箝製侍郎。“第三點,本朝侍郎除了分左、右之外,而且還滿漢分開。這樣算的話,一部之中就有四位侍郎。”“不錯,”老大人難得露出讚許之色,“隻不過光緒三十二年(1906)九月,朝廷為了預備立憲,重新厘定官製,便改革各部均設侍郎二員,不再分滿漢。你說的第三點,現在yijing不複存在了。”孫元點頭。老大人又囑咐道:“正因為本朝侍郎有單獨上奏之權,所以侍郎又有‘小尚書’之稱。然而,小尚書畢竟不是尚書。侍郎與尚書之間儘管隻有咫尺之遙,其實卻有天壤雲泥之彆。所以,你在部裡一定要尊重管部大學士張南皮和尚書榮實夫,結交同仁,善待僚屬,不可恃才傲物、恣意妄為!”“是,侄孫記下了。”“還有一點,最近京城有些不安穩,你到部裡一定要謹言謹行,少說少做!”老大人猶自不放心,“聽說你要搬到城裡來住?那就好!以後有什麼事兒,記得先來我這裡,讓我過過目。明白沒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