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六、城中桃李愁風雨(1 / 1)

次日,孫元起先去拜訪管理學部大學士張之洞。果然如老大人所言,張之洞也得了“穿孝百日”的恩典,渾身上下披著縞素、戴著重孝,形容卻比在湖北時憔悴許多。孫元起見了,連忙上前請安:“下官拜見中堂大人!”張之洞揮揮手,強笑道:“老夫知道你憊懶脾氣,不願給人磕頭就不要在那裡裝模作樣啦!說是給老夫磕頭,誰知道你在肚裡腹誹老夫什麼?”孫元起順勢從地上爬起來,笑嘻嘻地答道:“下官給香帥磕頭,絕對是真心實意,哪敢有一絲腹誹?”張之洞一邊接過孫元起遞上的湖北土產,一邊說道:“百熙有心了!不過你和老夫倒還真是有緣哪,老夫在湖北,你到湖北任提學使;老夫回了京城剛一年多,你也回了京城,還在同一個衙門。”“我這也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孫元起拍了一記馬屁,“不過跟在湖北比起來,香帥你可清減不少。軍機處事務繁雜,在操勞國事之餘,香帥要注意養體惜福才是!”此話好像戳中了張之洞的軟肋,他臉上頓時陰晴不定,半天才長歎一口氣,再說話時已經換了個話題:“百熙,你籌建的北平鐵廠現今如何啦?”籌建北平鐵廠過程中涉及到征地、拆遷等問題,沒少麻煩張之洞這尊大神。而張之洞素來喜歡搞大項目、大建設,對興辦鋼鐵工業是鼎力支持,期間出了不少力,此時詢問也在情理之中。孫元起答道:“鐵廠前期籌建非常順利,鑄造衝壓車間已經開始試運行。至於采礦、選礦、煉鐵、煉鋼等車間,估計得等到明年年中才有希望投產。”“有了漢陽鐵廠的前車之鑒,你們北平鐵廠倒是少走了不少彎路。”張之洞捋著胡須說道。張之洞所稱的“前車之鑒”,其實就是後世政績工程中經常出現的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外行指揮內行。當年張之洞剛到湖北擔任湖廣總督時,洋務運動在全國方興未艾,為了緊跟潮流,他決定搞個大項目來吸引中樞的目光。湖北不僅盛產稻麥、蓮藕,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比如大冶就有品位很高的鐵礦,大冶和江夏還有煤礦,對於雄心萬丈的張之洞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這不是正適合發展鋼鐵工業麼?於是他就利用手中的權力,招工圈地、鋪路蓋房,乒乒乓乓地建起了漢陽鐵廠。等正式投產,才發現問題重重:首先是工廠選址不當。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工廠總應該設在礦產附近,可以節省不少運費。所以在鐵廠動議之初,盛宣懷就主張設在大冶,那裡不僅是煤、鐵、錳礦產地,離長江水運也近在咫尺。誰知張之洞從便於直接管理著眼,力主設在省城對江的漢陽,煤鐵都要靠外地運來,憑空提高了許多成本。其次是購賣的設備不合適。為了體現政績,張之洞在購買冶煉設備時一心追求速度更快、產量更高,在礦石的品質沒有完全弄清的情況下就訂購設備,而且頭腦一熱立即把規模擴大一倍。結果導致倉促購買來的設備,根本不適合煉製大冶鐵礦含磷較高的礦砂,大半機器隻能就此閒置。第三是鐵廠居然沒有穩妥的焦炭供應。漢陽鐵廠來指望大冶和江夏的煤炭,誰成想大冶的煤礦在開采兩年後被水淹掉,被迫停工;而江夏的煤礦在投產後發現磺多灰重,根本不適合冶煉!萬般無奈之下,隻好從英、比、德等國進口焦炭,或者向華北的開平煤礦購買,運費都非常高。…,這樣亂七八糟算下來,漢陽鐵廠生產的鋼鐵價格居然比從國外進口的優質鋼鐵還貴,能有什麼競爭力?在官府支持下還能勉強支撐苟活,一旦進入市場公平競爭,恐怕隻有引頸待戮的份兒!孫元起開辦北平鐵廠,自然不會乾外行指揮內行的事兒,而且之前考察過德國魯爾工業區,了解過鋼鐵行業的大致情況,他也不能算完全的外行。張之洞痛定思痛,也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給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議,確實使得北平鐵廠少走不少彎路。所以此時孫元起說道:“北平鐵廠能有今天,也是香帥教導有方,而且漢陽鐵廠在此中也居功甚偉。儘管現在漢陽鐵廠境況未儘如人意,但它仍是現今東亞最大的鋼鐵廠,規模雄視東方。而且我們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國並無任何像樣的鋼鐵廠,漢陽鐵廠算第一個。是香帥與諸位大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方有今日的局麵。“所謂嘗試成功自古無,安能因為商鞅的橫死,就儘去他改革之新政?安能因為始皇帝的殘暴,就詆毀他統一六國、文字度量衡,建立郡縣製的功績?漢陽鐵廠建立至今,成功之處是其他工廠效法的經驗,失敗之處則足以成為其他工廠的教訓。無論經驗還是教訓,都值得後世學習和銘記,而不是詆毀與責難!”這番話算是說到張大人的心坎坎上,他雖然沒說話,卻一直捋著胡子點頭不已。“鋼鐵是重工業的基礎,中國疆土廣袤、人口眾多,要使外國鋼鐵不能侵入,僅憑一個漢陽鐵廠是遠遠不夠的。這也是下官興建北平鐵廠的原因之一。”孫元起話鋒一轉,“現在北平鐵廠剛剛起步,隻有鑄造衝壓車間初步運行,需要許多的鋼鐵來做些實驗,所以下官覥顏想請香帥優先提供一批鋼材,不知如何?”雖然張之洞離開鄂省已經一年有半,不過湖北許多要害部門都還把持在他的黨羽門人手中,漢陽鐵廠也不例外。“好說,好說!”張之洞立馬應允。對於張之洞來說,漢陽鐵廠生產的鋼鐵屬於滯銷品,需要官府強製才能賣得出去,如今有人上門求購,如何能不應允?而對於孫元起來說,既然是實驗,自然是各種鋼鐵材料都需要,漢陽造也不例外,如此一來還可以支持民族工業,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兩下一拍即合。又說了一會兒閒話,張之洞才端茶送客。孫元起出了張府,又驅車來到學部尚書榮慶的府上。榮慶是蒙古正黃旗人,又出身於科舉正道,當年名列“旗下三才子”之一,所謂“大榮(榮慶)、小那(那桐)、端老四(端方)”是也。但他能有今天,除了慈禧太後的賞識,更重要是靠袁世凱的幫助。如今這位情同金蘭、恩同再造的老友,卻被朝廷診斷“患有足跡”,請回老家養病了,這讓他如何能高興得起來?此刻他正在書房發呆,聽聞門人來報說孫元起求見,本來有心不見,可轉念一想如今的孫元起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三年前,他是翰林院的洋翰林,自己是掌院學士、尚書,自然可以不理不睬;如今,人家已經是學部左侍郎,自己還是尚書——隻不過從戶部換到了學部。人家來見你,那是給你麵子;萬一惹毛了他,他甩甩袖子走人,你尚書又能怎麼著他?難道把他鳥給咬了?猶豫再三,榮慶還是決定見上一見,反正見見也不會掉根毛。…,榮慶雖然在政治主張上有些混蛋,不過他人品卻很不錯,為人為官都十分清正廉潔,從來不收受禮物賄賂。孫元起不願自討沒趣,隻是送上幾樣不值錢的湖北土產,榮慶也不為己甚,當下便爽快地收下。在正廳兩廂坐定,自有仆人奉上香茶,這時榮慶感歎道:“三年之前,我和孫大人在此見了第一麵,我記得那時候你還是翰林院侍講學士。不到半年時間,朝廷成立學部衙門,你便由侍講學士而署理學部右侍郎。又過了半年,外放做了湖北提學使。到如今,孫大人已經是學部左侍郎,真可謂青雲直上啊!”“晚生能有今日,上則是朝廷皇恩浩蕩,下則有賴榮老前輩您的栽培!”孫元起在官場呆了這麼久,場麵話還是會說幾句的,“晚生這可不是假話。晚生在翰林院的時候,榮老前輩您是掌院學士;晚生從署理右侍郎,到外放提學使,以至今天的右侍郎,榮老前輩您則是尚書!這些年來,一直在榮老前輩手下做事,可以獲益匪淺啊!”榮慶笑了笑:“孫大人過謙了!”然後兩人便無話可說。孫元起不禁懷念當年在場的袁世凱,正因為有他,才讓自己和榮慶見上一麵,還能說上幾句話。如今沒有這個潤滑油,見麵很快變成了冷場。而此時榮慶居然也在懷念袁世凱,十多年前正是這位好友的賞識,才讓自己飛黃騰達。如今自己坐上了尚書之位,老友卻被攆回家種田,想幫助卻無從著手,是在是愧對朋友啊!就這樣足足有半盞茶功夫,兩人沒說一句話。孫元起正準備起身告辭,榮慶突然問道:“孫大人,當年初次相見的時候你曾說過,君主立憲在我大清能否行通,六年以後自會分曉。如今已過去三年多,你還是那樣認為麼?”“不錯,請榮老前輩再等三年,便會一目了然!”孫元起肯定地答道,然後站起身告辭而去。老大人說“最近京城有些不安穩”,看來還真不是危言聳聽,連孫元起這種對政治遲鈍的人都能嗅到其中一絲不正常的氣息。遵照老大人囑咐的保命良方,孫元起“謹言謹行,少說少做”,仿佛是初進賈府的林妹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孫元起沒事就回經世大學找老師學生聊聊天,有事才回到京城,順便拜望一下老大人。不過因為快到春節,各衙門裡倒是沒多少事,多數時間倒是呆在學校。在祭灶的前一天,孫元起在學校辦公室迎來了幾位不速之客:剛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首批四名經世大學學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