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影響(1 / 1)

一品富貴 午後方晴 1615 字 2個月前

玉蘋說道:“九郎,大夯他被呂相公收為弟子,朝廷也嘉遷為益州司戶參軍事。”“益州司戶參軍事啊?”宋九張大嘴巴道。“嗯。”“益州司戶參軍事……”宋九又喃喃道,要知道這可是一個上州的司戶參軍事,其官職相當於一個上縣知縣。彆看中了進士貴,去年今年隻中了幾人,宋九不知道他們現在身任什麼官,但開始必須磨勘,這要過好幾年才能根據表現慢慢升遷。恐怕這兩年十幾名進士還沒有一個人擔任與之差不多的官職。自己官職高,可都是假的,沒有實權。忽然又想到了一件事:“呂相公弟子啊。”這意味著什麼?一條鋪得又寬又平的青雲路。玉蘋又說:“呂翁翁他們接到信後,第一個就來登門拜謝。”宋九走來走去,過了好一會兒心情才平靜,對呂家夫妻說道:“呂翁翁,這是好事兒。”廢話,肯定是好事,老兩口直點頭。宋九又說道:“玉蘋,去拿兩貫錢出來,讓呂翁翁明天辦酒宴。”“這怎麼好意思。”“呂翁翁,咱河中又出了人才,這是河中百姓的光榮,也是學舍幾個先生的光榮。”拿了兩貫錢,讓呂家夫妻回去。宋九還沒有平靜,走來走去,對玉蘋說道:“這升得也太快了吧。”“九郎,你吃味不成?”“我那會吃味……”宋九忽然又道:“不對,這小子木訥又倔強,一定在益州做了大事。”猜得差不多。說實話這個升遷是快了,但趙匡胤遷吳大夯的官職。頗有深意的。對於普通人,那怕對於宋九。都是不了得的官,但對趙匡胤來說又算什麼。接下來就看王全斌能有何反應。玉蘋吃吃地笑,說道:“九郎,讓前麵朱楊兩家搬走吧。”“為何?”“九郎,為何讀書人多,那個沒有富貴心,就包括學舍的學子,他們也許不想做大官,但也想謀一個好生活。這才用心讀書。但功名那麼難考,以九郎才智都數次落第,這是多少讀書人才取一進士。現在隻學了一年物格算術,便能當上益州司戶,消息傳出去,來年一百五十名學子肯定不行了。到時候大家會煩得你我與幾個姐姐他們都不得安生,包括幾個博士。隻有一個辦法能解決,明年再擴大名額。”“玉蘋,你果然很聰明。”“九郎。你彆誇我,奴家再聰明也不及九郎。”宋九喝了一口茶,想了想道:“不用朱楊兩家搬走,院中有些財物。就是沒有財物,平時我們家中也放一些錢帛。郭家兄弟身手好,可若是人氣少了。還會招來一些宵小。朱大郎與楊大郎雖難是苦力,但長得五大三粗。實際也有震懾力。要擴招也簡單,明年三伏放一次署假。趁機修一棟教學樓,上麵四間,下麵四間。一間用來做先生室。再將前麵正廳房改建一下,開大門,邊上也建小樓,一個當成食堂,樓上當成雜貨間。”“以後要建書院。”“建書院也要擴招,實際我這段時間事兒多,沒有細想,以前也隱隱想過,學一年就畢業,時間太倉促,不能學到更多的學問。最少要學兩年三年,從明年起,嚴格執行留學製,頂尖的放出去畢業,餘下的留下。後年請求朝廷建書院吧。”“奴家聽說朝廷也要準備建太學,就在朱雀門街的南邊。”“太學啊,”宋九嗬嗬一樂,搖了搖頭說:“太學彆當真,那會成為衙內們的玩物。”宋九不是曆史專家,就是曆史專家不看資料書,也不可能記得那麼多,但好歹是看到十幾本架空的,可惜當時沒有專看宋朝的,似乎唐朝國子監還出過一些人才,但就沒有聽說宋朝太學出過什麼人才。也許出過,自己不知道,但自己不知道,也證明出過也不會多。“那朝廷……”“人才不人才其實也不重要,若不會實用,隻會讀死書,記得知識再好,還是一個書呆子,不能稱為人才。朝廷建朝廷的,我建我的。”“難怪九郎重視實用課。”“不重視不行哪,那麼多事,必須要學子幫助。”玉蘋又吃吃地樂,然後說道:“我燉了一碗清茶蓮子粥給你喝,解解酒。”說著將充滿蓮子與茶香的小米粥端過來,裡麵還放著一些砂糖蜂蜜,香甜可口,宋九喝了一大口道:“朱三呢?”“朱郎帶著娘子去瓦子看望舊友。”“這個官迷,若得到吳大夯的消息,準得跳起來。”宋九與李媽媽、玉蘋正在搗鼓食材,不僅要有點心,還有一些菜肴配方,這時候的調料品與後世會有些誤差的,必須一一較正,然後讓李媽媽用它們來做菜,看學子的反應。總之用兩個博士的一句話,叫值,學生們一頓晚飯隻花二十文錢,太值了。但這個值是有代價的,宋九的錢越來越少,試驗室那邊大規模的試驗,用錢更厲害。現在宋九手中的餘款不足一千貫,若不是大棚蔬菜斂財,很快就揭不開鍋。朱三剛從外麵回來,聽翠兒將消息稟報,一下子跳進來,抱著宋九:“益州司戶啊。”“朱兄,彆激動,防止得了失心瘋。”這件事影響太大了,第二天將兩個博士,黃陳兩個先生也震憾了。不遠處傳出鞭炮聲,是吳家的,吳大夯父母又來到學舍感謝,邀請兩個博士,兩個先生以及宋九朱三晚上放學到他家吃酒。燕博士撚著胡須道:“這個酒要吃的。”下午就開始,許多鄉親們求兩個姐姐,宋九哪裡鐵麵無私。甚至連結一個平安社的錢都一一退還。隻能求兩個姐姐。宋九不得不在外麵貼出一個告示,將他擴招的事說出來。不要求。求了也沒有用,但明年會有七個班學生。三年級一班與擴招無關。但會有二年級兩班,一年級四班,明年春天還會印刷一些教材,分發兩河百姓,讓他們給家中孩子自學,以便測試得過。河中一年級學生會征一百名,河北名額是四十名,外坊貧困弟子是三十名,另外三十名外坊弟子以成績優者錄取。實際這個成績優者等於放給各個富家子。二年級與任何一坊無關。一班是成績優者,一班是專門留給貧困弟子,除留級的學生外,兩班名額均攤。前麵告示貼出,後麵趙匡義便來了,問宋九:“為何要刻意說出貧困子弟?”“二大王,學舍成立,河中百姓費了心思,幾個先生也費了心思。朝廷更費了心思。本來我想以成績擇生,這樣擇出來的學子素質高,易教。然而擇過後卻發覺有許多富家子進入,這是無奈。他們家境好,在家裡就接受過教育。家境好也不礙事,關健又非是官戶弟子。皆是商賈子。這些學子畢業後不會為朝廷服務,而且進入學舍後。若非我管教得嚴,都能將一些不好的風氣帶進學舍。”“這倒也是。”趙匡義額首。朝廷缺少這樣的書吏,第一批學子下去表現太優異了,優異得大哥與趙普都在尋找原因。這中間質樸是一個關健因素。“也不能說不收,但起初以成績收,本身不公平,起跑線不同,實際各人素質未必有那麼大懸差。比如這次我招收的一百五十名學子,起初富家子占據著優勢,經過兩三個月時間學習,一部分學子漸漸就跟上來。但若以德操招生,如何評價一人德操?屠夫裡也有好人,妓子裡也有烈女子,這樣也不大公平。我去年還與兩個博士爭論過。而且德操也十分含糊,用之正則正,用之邪則邪。周處先是三害,後化身為忠臣。但有的人早先是好的,後來卻變成了國之奸賊。因此又不能評定。於是我想出這條折中之策。”“這也是一個辦法。本官來是為另一件而來的,你榜文上的河中名額太多。”“二大王,學舍起來,最初就是……”“不要說什麼最初,它馬上就要變成國家的書院,還能談什麼最初?”“現在還沒有變成書院。”“是沒有變成書院,但這股風頭你必須打壓下去,我算一下賬,一年你收一百名河中弟子,打算五十人為朝廷所用,他們歲數皆不是很大,朝廷好用四十年。其中三分之一轉換成官員,這恐怕還是最少的,那怕就是底層官員,三十年下來,五百名官員,四十年下來就是六百多名官員。宋九……”“二大王,如何擇人還不是在於朝廷。”“然而河中弟子始終占據一半多,外坊的如你所說,還有富商子,讓朝廷如何擇人?”“二大王,沒有河中就沒有學舍。”“所以朝廷也默許了你一直將河中名額占據優勢,可也要節製也要折中。”“二大王,如何折中?”“河中依然變成八十人,河北變成五十人,外坊貧困弟子變成六十人。你不為難,也進一步融合兩河,甚至對你還有利,難道以後你用工全部用河中百姓?莫要忘記了,河北百姓對你也不錯。這樣擇生範圍會漸漸擴大到整個京城,京城出身的官吏,朝廷用得也放心,對國家有利,也不會造成某一地區人才過份臃腫。”“是這個理兒,不過吳大夯……”“他不是吳大夯了,呂相公給他取了一個新名字,吳大正,字子尹。”“好吧,吳子尹他遷為益州司戶,鄉村們都轟動了,名額不增加,我也不得安生。”“宋九,不要懵懂了,這是國家利器了,容得你做人情?”(。。)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