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暖閣。啟元帝斜靠在軟枕上,麵前跪坐一人,旁邊桌上的茶沒有熱氣,已經涼了。啟元帝看著李東路,說道:“朕知道,你是兩朝老臣了,先帝在時曾評價你為人謹慎,辦事儘心,此外還頗有豪俠之氣,怎麼……今日朕瞧著,似乎不大敢說話了?放心好了,今日這裡的人都被朕趕出去了,有什麼話但說無妨。”大學士李東路端起涼茶喝了一口,躊躇著開了口:“皇上,臣倒不是不敢開口,隻是……臣覺得此事……唉!”“辦不得?”啟元帝一挑眉毛,看向李東路。李東路依舊低著頭,沉吟了一下說道:“此事辦是辦得的,為長遠計,亦是非辦不可的。隻是皇上召臣來此議事,頗顯急切,臣是怕……”“嗬嗬!”啟元帝抿著嘴笑了,伸手從旁邊抓了一個錦墊,扔給李東路:“彆跪著了,坐下說吧!”“謝皇上。”李東路接了錦墊,重新坐下說道:“臣是怕皇上一心為國為民,卻操之過急,生出些彆的變故來……”“彆的變故?”啟元帝似是早就預料到他會這麼說,笑道:“你也不用拐彎抹角的了,直接說了吧,不就是怕朕的撤藩令一到,那幾個財大氣粗的王爺不從,逼急了會反麼?”李東路聞言猛地抬頭看了啟元帝一眼,又忙把頭低下:“皇上聖明……此事的確不可不防。這撤藩之舉,古已有之,從****以來便有分封,到漢朝時更是大肆封王,初時尚不為患,但幾代之後,子嗣漸多而享祿不減,日久天長便成朝廷的負擔。是以後來景帝才有撤藩之舉,隻是用人不當,舉措失據,逼反了好幾路藩王……”李東路又喝了一口茶,繼續道:“雖然這樣,但最後還是成功撤藩,這才奠定了後世的昌盛。皇上,臣鬥膽言之,以古為鑒,可以知興衰,景帝當年之憂,便是陛下今日之苦。皇上今日境況也與當年的漢景帝有些相似,藩王雖然勢大,但再大也大不過朝廷,漢景帝當年有周亞夫和細柳營,皇上今日卻不止一個周亞夫,也不止一個細柳營……是以臣才說,這撤藩之舉……可以為之。”“嗯,嗯……”啟元帝舒緩地呼出一口氣,連連點頭:“說得好,說得對!你接著說!”“但漢景帝當年錯用了晁錯,此人做事過於急切,知天理而不曉人情,隻想一刀切下去,便分得水清水濁,卻忘了人和人之間若是擠得太近了,不但彆人無法呼吸,自己也無法呼吸……逼到最後,自己身死不說,還惹得半壁江山大亂。若不是景帝英明,啟用周亞夫李廣程不識等人,後果如何殊難預料……因此臣想說的第二句話是,請皇上務必緩行,以景帝之事為鑒,切勿急躁哇!”“嗯……”啟元帝頷首,好半晌不再言語,杜寧說這話他沒有聽進去,可李東路一番言語,卻讓他不得不仔細思考一番。“李卿啊……”啟元帝開口就是一歎:“你說的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朕也都聽進去了。可是朕也想說幾句……”“皇上,臣聽著呢。”“嗯,前幾天有人也是和朕這麼說的,和你的想法差不多,都是怕撤藩之舉引得天下動蕩,眼下朝廷北邊依舊受到北戎的威脅,若是舉措不當,怕朕這個皇位坐不穩,嗬嗬!”啟元帝笑道:“朕坐在這個位子上已經幾十年了,還從沒擔心這個事兒,朕今天就把話說到這裡,即便是這樣,朕也得冒這個風險!還是那句話,朕的時間不多了……現在朕一天天地老了,在這個位子坐一天,就得把該乾的事兒乾完!朕一個人吃點苦不怕,可朕不能把一個爛攤子,交給朕的兒子!”啟元帝又道:“你說朕的境況和漢景帝很像,是,朝廷的局勢,朕的處境,的確是和他很像。可是你彆忘了,當年漢景帝有一個竇太後壓著他,甚至鬨出兄弟傳位的鬨劇,朕的皇宮裡頭,可沒有竇太後!漢景帝當年重用晁錯,逼反了好幾路藩王,可是朕現在用的也不是晁錯,而是你……你不是晁錯!即便如此,當年漢景帝也靠著周亞夫李廣等人平了叛亂,他有周亞夫,朕也有!還不止一個!這麼比下來,朕的境況要比當年的漢景帝好得多了……你說是不是?”李東路伏下身子:“皇上聖明!皇上如此抬舉老臣,老臣……愧不敢當!”“這話不對,朕剛才說了,朕就用你來做晁錯,你不能愧不敢當,你得實實在在的……把這副擔子擔起來……”啟元帝正色看著李東路:“這副擔子,滿朝文武之中,朕看了看,也隻有你能擔得起來,非你莫屬!”“陛下隆恩,臣……定當鞠躬儘瘁,死而……後已……”李東路語音有些發顫。“哎,行了行了,儘心辦事是要的……後半句話可得收回去!”啟元帝笑了一下,接著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怕是誤會朕了,朕可不是讓你去為國捐軀的。朕要你做晁錯當年做的事兒,不過是為朕全權籌謀,你不是晁錯,不會犯他當年的那些錯誤,可話又說回來,就算當年晁錯不犯那些錯誤,那些藩王也未必不反,後世將所有的錯誤都歸結到晁錯身上,也未免有些不實之詞。所以,你要做的是要儘量安撫,避免他們和朝廷正麵相抗,而萬一他們真的有不臣之心,你也得早做謀劃……”“皇上!這……臣……怕難以自為……”“嗯?”“皇上,朝廷設藩乃是祖宗規製,而且各地藩王均是皇室血親,若是撤藩,老臣尚能勉為其難為皇上分憂,可若是……總歸其中,說起來都是皇上的家事,老臣……老臣萬死不敢逾越!”“哼!”啟元帝哼了一聲,說道:“這個朕當然知道,可是事關國體,豈能輕忽?你放心,朕既然讓你擔這個差使,就不會讓你有什麼閃失。若是平平安安地撤了藩還好,若是他們不服朝廷指令,那就是反叛之臣,到了那時,便也不是皇親國戚,一律……按照朝廷律法行事,也就是了……”“皇上……”啟元帝諒解地看了看李東路,緩和著說道:“你放心,朕自有分寸,這件事是急了點兒,可也不急在這幾天。之前朕肯定會和太後打聲招呼,還要在朝堂上公議的,朕今天找你來,就是想和你商量商量,找一個合適的時機,到時候由你在朝堂上動議,看看百官的動向……”話已至此,李東路知道皇上已經下了決心,再說其他都是無用,現在隻好順著皇上的意思,儘量把事情延緩下來,辦得周密些了。因此低頭想了想,言道:“皇上,臣以為,這件事先不忙在朝堂上提。”“哦?”啟元帝欠了欠身子,朝李東路傾斜過去:“李卿莫非有什麼良策?”李東路苦笑了一下,說道:“皇上,臣以為,既然已經下定決心,此事在朝堂公議也就是走個形勢,但一旦大白,必然有許多人憤而反對。群情激憤,單憑臣一個人,怕是難以堵上他們的嘴,因此這第一條,就是容臣慢慢透出些風聲,給那些支持皇上撤藩的人一些時間準備,然後在朝堂上提議,那些反對的人措手不及,必然敗陣,皇上當廷一錘定音,這事兒……便算是定下了。”“嗯,有道理!”啟元帝拈須微笑:“這是第一點,肯定還有第二點吧?”“是。”李東路動了動身子,接著說道:“這撤藩一事,無論成功與否,都與皇家宗親息息相關,臣以為皇上得和太後好好說說,曉以利害,太後她老人家頗明事理,若是皇上說得透徹些……這事兒,也就好辦得多了……”“朕不是說了麼,太後那邊不是問題。”“皇上,臣要說的就是……”李東路壓低了聲音,小心翼翼地說道:“撤藩是本朝前所未有的大事,皇上必須對每一件事都謹慎小心,萬不可掉以輕心。太後是後宮之主,同列位藩王又親眷甚濃,萬一太後從中……臣……臣懇請陛下,一定要聽從老臣之諫!若是太後允了,老臣便是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若是太後不允,老臣……老臣……怕是總不惜死,也難完成皇上的心願哪!”啟元帝沒有說話,隻默默地看著李東路,好半晌歎息了一聲,說道:“好吧,這一條朕也答應你。太後那邊朕會提前說,隻是朕還是那句話,你給朕記住,本朝不是漢朝,朕不是漢景帝,太後……也不是那個竇太後!”李東路驚惶無地,趴伏在地:“臣萬死難辭其罪!”西暖閣內,一時氣氛僵了下來,兩人半晌都沒有說話,隻是呼吸聲都粗重可聞。隔了一會兒,李東路試探著說道:“皇上,此事……老臣還有一個想法。”“說吧!”“皇上,前麵兩條適才已經說了,這第三條……再過些天便是中秋,依著朝廷慣例,中秋佳節,闔家團圓,在外的藩王和宗親也都會回京團聚。”李東路說著,偷眼看了看啟元帝,見啟元帝麵色如常,這才說道:“老臣以為,皇上不妨在家宴之上,略微提上一提,即便不能明說,暗中觀察下列位藩王的反應,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