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風雨長安(1 / 1)

千騎卷平岡 驚·神 2006 字 2個月前

第十八章風雨長安雖然,明知這樣的問話,早在二十多天前就已展開。而自己手下這群,陪同自己出生入死,神勇過人的將領們,實在是已經儘力了。該想的辦法都已經想過,無奈,局勢地利弄人。其實,這場奪關戰,也不是不可能取勝。最根本的問題是,根本就耗不起。自己數十萬大軍的軍糧是個問題,那邊史思明的恢複也是個問題!良久的沉寂後,“元帥,明日,末將再帶人馬去奪關。就是不相信,這潼關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凶險!”終於,太過壓抑的氣氛中,連一像冷靜的李抱玉都忍耐不住了。而此刻,桌案上的那張潼關地形圖上。圈圈點點,幾乎是處處墨跡。每一次墨跡都是一次突襲攻略的伏擊地點,而每一次功略都又以無功而返而告終。深深歎息一聲,郭子儀注目自己手下的這員大將。對方同樣的疲累的麵孔上,熊熊燃燒的目光,竟然是孤注一擲的拚命。終於,“今天的會議就到這裡吧!”隻能無奈的歎息一聲,“天色不早了。大家都回去休息吧。”郭子儀揮了揮手,似乎已經準備放棄再一次的突襲戰略。終於,躊躇後的大家隻好各自退下。帳內孤燈高照,夜色深沉。雖是夏夜,可此刻的郭子儀隻覺得前路黑暗陰冷,當真是一籌莫展啊。外頭,“郭元帥安寢了嗎?”男子的聲音,幾分威嚴幾分親切。郭子儀聽到聲音吃了一驚,當下飛快整了整身上便服,一邊立刻應答道:“太子殿下,這麼晚還未安寢。”邊說著,邊快步走到軍帳門口。簾子一揭,外頭站的果然是當朝太子李享。自當日戰勢尚在陰晴未動之間。玄宗出於總總原因。分彆派遣太子李享,公主平華,宰相楊國忠,去封賞三路平叛大軍。而前來授封郭子儀大軍的就是大唐的太子儲君“李享”。郭子儀行過君臣之禮後,就給李享讓了上座。在李享一再的要求下,郭子儀才在李享右下手處尋了個座位。太子深夜造訪,自然是事出有因。郭子儀等了半晌,不見動靜,終於開口主動詢問道:“老臣不知殿下深夜造訪,所為何事啊?”“哦!其實也沒什麼。是我一時睡不著,想來和元帥說說話。不知道會不會打擾元帥休息啊。”李享這個人,向來在諸皇子中聲明不錯。人都道他宅心仁厚,寬以待人。日後若是一登大寶,也必定是位仁德君主。而且,從李享來到郭子儀身邊開始,這麼久以來,李享給郭子儀的影響也非常的好,對他這個人的感覺也和外頭傳聞相差無幾。所以,郭子儀對太子的尊敬愛戴這情就越盛。這時候,聽李享如此客氣,郭子儀立刻起身拱手道:“太子言重了。都是老臣無能。許久時日,潼關遲遲不能攻下。累得殿下,受奔波勞碌、風餐露宿之苦,是老臣無能。”一邊說的,郭子儀竟然就要下跪。旁邊李享原先隻是想來問問戰局戰況,想不到居然累郭子儀如此自責。慌忙過來扶起這位元老老臣。到這時候,李享就算原先想問什麼也是不再合時宜了。最後,隻得好言寬慰郭子儀一番這才回去。這邊,東路軍的情況雖然不容樂觀。但是,苦守潼關的史思明的日子也是非常的不好過。這仗打到現在,兩軍對恃的時間如此之久。其實是對雙方,將帥士卒耐心鬥誌的巨大考驗。正如同郭子儀的東路軍不禁久耗。史思明也同樣要吃不消了。雖然,這一個月能順利的把東路軍置之潼關之外,但是下一個月呢,下下一個月呢。畢竟被圍的是潼關,以及以潼關為門戶的長安城。就算長安富庶繁華,可是在被圍被困的情況下,城門禁閉,內外城物資不能交流,再多的糧餉物資也有消耗完的時候。而且,另一個問題是:剛剛從安慶緒手中奪來的大燕江山,也需要時間和精力去鞏固和修整。既然現在,兩方人馬都在騎虎難下的兩難境地。那麼何不想個兩全其美的策略。而這個策略也正寫在此刻,這封,經過史思明冥思苦想後終於作出決定的。上達給大唐皇帝玄宗的親筆書函裡頭。當這封信,被史思明秘密送出後的數日後。一直隱瞞的長安戰局居然又有了新的變動。就在,潼關陰霾持續一月時光的時候。一道聖旨從天而降,在所有包括郭子儀連同太子李享在內的所有東路大軍的心頭落下一道響雷。聖旨的意思概括起來非常之簡單:史思明與唐廷達成協議,願意稱臣,並以長安皇都換取史思明數十萬大軍安然出城。其實,與其說是協議不若是筆買賣。史思明希望保存實力養精蓄銳,以為後動。而唐廷則可以不再費一兵一卒,就奪回祖宗的基業,百年的皇都長安。現在,太子李享的震驚絲毫不亞於,在場的東路軍中的每一個人。恨恨不平之餘之得在心中暗歎一聲:父皇,糊塗啊!不錯,到了現在再說什麼都已經是為時已晚。事分輕重,事分緩急,可是這道聖旨竟然忽略了最最重要的輕重之分。一座空城,竟然就可以輕易換得史思明數十萬叛軍的全身而退。可是,這樣一來,又要為前景堪慮,風雨飄搖的唐朝江山埋下多少的隱患,種下多深的禍根呢?李享心中又驚又怒,而郭子儀的心中又何嘗不是又怒又驚。幾乎一生都是戎馬生涯,看多疆土殺伐征戰的老將,比任何人都能看明白戰爭的可怕與隱患。一年戰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足足需要全國幾乎三年全部的錢糧來支撐維係。而此時的大棠,早就不是當年開元盛世的風光,不是當日貞觀之治的雄風。一個經曆戰火硝煙屠戮經年的唐廷,可還有更多的餘力支撐下去,這無休止的征戰!自聖旨宣達到此刻的沉默,如死的沉默。所有人的心頭宛如巨石重壓,呼吸梗塞。終於,“兒臣、臣領旨!”太子李享,連同郭子儀幾乎同時的應答聲中。眾將士紛紛跪倒接旨。隻是,這樣的權益之計。在玄宗也不能說是絲毫沒有道理的。對於太子李享與郭子儀他們能想到的。這位將唐由盛引向衰的,明君抑或昏君,自然也都考慮到了。另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唐廷三路大軍。雖然自出征平亂至今,所取得的戰果都極度輝煌。可是三路大軍中的問題也在日益顯現中。彆人也許一時還不能看得通透,不過,身過君王天子的唐玄宗實則,正在暗自憂心中。先說臨風統領的北路大軍。臨風天縱奇才,自入戰圖,鮮有敗紀。一手帶領的北路大軍,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自威震平定原始,一路取大同,占雲中,燒井口,攻平盧,繼而一掃安祿山三鎮老巢。這路大軍來頭又猛,戰鬥力又強,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力拔,做為安祿山巢穴的北方三鎮。隻是,創業容易守業難,攻城容易守城難。臨風既然奪回了三鎮,就必得派大批人馬駐防,以防止叛軍反撲。這就是現在北路大軍所受到牽製。再來說,南路大軍。南路是契丹猛將李光弼率領的一支神鬼之師。李光弼其人非但本身驍勇善戰,機智果敢。更是將帥良才,太原城被史思明百萬大軍,用車輪戰術猛攻數月。非但依舊穩如磐石,固若金湯。更有甚者,這數月的光景,竟能讓占竟人和的史思明部損失慘重,折損人馬半數。這是何等的壯舉奇跡。自此戰,“契丹猛將李光弼”名頭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叛軍心目中,聽聞此名號,就好比是惡鬼催命符咒,威喝力足以讓叛軍為之膽寒,為之戰戰!就正因為如此,當日井口徑一役中,臨風戰局危機之刻,叛軍後方,驚呼“契丹猛將李光弼殺來了!”之聲詐起,就能驚得史思明部隊作鳥獸散,其場麵又是如何的詭異威風!隻是,南路軍的根本隱患也因此而至,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如此艱難殘酷的太原攻守戰,又耗時這麼長久,南路大軍,實則元氣大傷,短期內再難複員!最近來說,此刻就被阻擋在潼關外的東路郭子儀大軍。潼關天險,憑人力更本不能翻越華山九仞之顛,跨越黃河滔滔洪水,唯一一條道路又被史思明數萬大軍死死守護住。這樣的消耗戰,於雙方都是異常艱難。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雙方軍隊,若是在沒有任何外力介入的情況下,若想分出勝負,則短則數月,長則經年。而按現在大唐的國力財力根本就拖不起。而能對郭子儀的東路軍起到助力作用的,北路軍,南路軍,又跟本自顧不暇,五暇抽身。如此情況下,想解決問題,唯一可行的就是接受史思明的和約,給雙方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以圖後戰之力。對唐玄宗而言,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必須接受和約的理由,那就是:既然這皇都是在朕的手裡淪陷的,那麼一定要在朕的手裡親自取回來。也許就是這樣一個根深蒂固,深重到根本無法轉移的一句話,這才促成了這筆買賣的成交。數百年祖宗基業,大唐江山的束縛下。對唐玄宗而言,可能真的沒有什麼能比收回皇都更具象征意義的收回江山,完成一統!而史思明,也正是利用了唐玄宗這一弱點,也可以說是,所有千古帝王的致命的弱點。這才能將手中的算盤打得如此劈啪作響,算計得如此精明詭異。古來,盛名累人,而一國之君,一朝之帝的盛名,似乎,天下所有的盛名怕是無一能出其右了吧!隻兩日的工夫。史思明的軍隊就撤退得乾乾淨淨。潼關關卡一收,東路大軍立時,過潼關入長安。沿途打掃戰場的時候,仔細一查點。這次潼關對恃的二十多日裡,史思明部損失也不輕。數十萬大軍折損三萬餘。雖然已經接下聖旨,此刻,一切事宜也都是奉旨照辦,但是郭子儀心中仍舊止不住的懊悔。若是自己的東路大軍能夠迅速拿下潼關,攻入長安,又何來的這突如之變?其實,這時候,可以借用的一句話,也就隻有“天意”二字了。若非有了此刻,唐玄宗一時的鼠目寸光,又何來,繼安祿山三年之亂後的,四年史思明之亂。而若非如此,也不會有曆史上,曾經顛倒一時的風雨七年餘的“安史之亂”,為盛世唐朝這一壯美華麗的曆史篇章添了如此不堪之敗筆!聖旨頒發第二日晚,東路大軍,數十萬眾終於抵達久違約三寒暑的長安外城。全軍紮營設帳,隻得次日天明,入主長安!次日,天方拂曉。二十萬東路大軍,整裝一新。太子李享、東征軍大元帥郭子儀率隊,入城。早在日前消息就已經傳遍長安城各個角落。甫一近城門,城中百姓夾道相迎,高呼:“大唐萬歲,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之聲振聾發聵。太子李享所乘之車攆幾次為情緒興奮高漲的百姓所阻,場麵異常熱淚。這些昔日天子腳下,萬事太平的百姓們。驟然飽受戰火荼毒。而此刻,唐廷終於輾轉收回象征這整個大唐江山的皇都長安。這又要百姓們如何不激動,不流淚!終於,數十萬的軍隊在這樣沸騰的場麵中迂回潛行。就在內城皇城,近到目力可及的時候。太子李享也禁不住淚流滿麵。旭日中,闊彆三載的皇城國都。巍峨雄偉壯美依舊,隻是這一來一去的三年間。這座九朝古都,又經曆了多少風雨災難?而前麵,前麵又有怎麼樣的狂風驟雨在等待著,這座縱然風雨飄搖中,仍舊屹立不倒的,皇家宮闕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