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強軍富民(1 / 1)

第三十五章強軍富民襄陽蒯府書房,蒯良接過兄弟蒯越遞上的茶水,一臉笑意的道:“這次蔡瑁為了獲得南陽郡的統治權,可是下了血本,不但割讓了長沙最富有五縣收益給我們蒯家,還答應南陽郡每年賦稅的三成,儘皆歸我們蒯家,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打得太早了。”“兄長,切莫高興的太早,諸葛亮此人雖然年少,但手段確實毒辣,他在心知南陽郡守一職落不到他手中時,於是來了一招釜底抽薪,把南陽的人口儘數遷移去了章陵郡,這樣不但讓接管南陽人,得到僅僅是一座空城,但卻讓劉琦實力大增,而劉表還不會反對,如此手段著實可怕,我們蒯氏一族,今後要保住世代的榮華富貴,此人就必須除去,否則此人在荊州一日,遲早是動亂的根源。”蒯越喜怒不形於色,為人要比蒯良深沉許多,而且善於出謀劃策,蒯家明麵雖然是蒯良做主,但很多時候,卻都是蒯越謀劃獻策。果然蒯良聽完蒯越的話,笑容一斂,蹙眉道:“汝所言不虛,諸葛亮此人不除,隻怕荊州永無寧日,看來對付諸葛亮之計,我們得從長計議了。”蒯越點了點頭道:“單憑我們蒯家,以前要是發力拿下諸葛亮並不是難事,但如今諸葛亮與劉琦聯合一體,又立下大功,我們想要對付他,就必須聯合蔡瑁才行,而且還必須依靠劉表,如今劉琦實力雖然大增,但卻遠在章陵,正是離間他們父子的時候,隻有他們父子產生猜忌,我們才會有機可乘。”蒯亮不覺眼前一亮,欣喜道:“父子猜忌,我們正好可以漁翁得利,妙哉,妙哉!”章陵郡治所為章陵縣城,章陵縣原屬於舂陵鄉。舂陵鄉乃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家鄉,後劉秀登基為帝之後,為了提高自己的家鄉舂陵鄉的地位,隨改舂陵鄉為章陵縣,東漢恒帝之時,章陵縣提升為章陵郡,從而使荊州七郡,升格為八郡。至於後世所謂的荊襄九郡的說法,實際是在三國鼎立之後才形成的。緣由是因曆史上的曹劉孫三家瓜分荊州地盤而來,劉備得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孫權得長沙、桂陽、以及江夏大部,而曹操得南陽,章陵(後改為南鄉或義陽郡),以及曹操設立的襄陽郡,此九郡為之荊襄九郡。諸葛亮從南陽撤軍之時,帶著南陽的十數萬百姓,浩浩蕩蕩的回到了章陵郡,為了安置這些百姓,諸葛亮與劉琦經過一番商議,最後決定在章陵東北百裡外的隨縣及章陵二縣之地,劃分出一片依山伴水的險要地勢,築造一座以軍事要塞為基礎的城鎮,取名為新昌縣,來安置這些從南陽遷移來的百姓。新昌縣的第一任官員,諸葛亮舉薦兄長諸葛瑾為新昌縣令,嚴畯為縣丞,衛旌為縣尉,負責建縣事宜。至於諸葛亮為何不把百姓,安置在章陵縣或新野,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諸葛亮心知一旦曹操南下,南陽郡勢必難以擋住曹軍步伐,而章陵郡所轄各縣,皆為小城,可以說都是易攻難守的城池,所以諸葛亮並不打算立足章陵郡,他目光所及的地方是江夏郡或南郡。而新昌縣距離江夏快馬不過一日路程,加上此地地形險要,適合築城固守,將來新昌縣可成為江夏抵抗曹軍南下的第一道門戶。…,可以說新昌縣的建立,諸葛亮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旦新昌築城而成,將來曹軍南下之時,章陵全郡百姓,皆可由新昌進入江夏,從而使諸葛亮縱使丟掉南陽和章陵二郡之地,卻依舊能夠不損實力。這一策略,也是符合後世開國太祖所說的那句,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的要領。對於諸葛亮舉措,劉琦自是大力支持,一律都統統答應了下來,現在他的心目中,早已經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心腹重臣。這些年來,他從未像現在般,這樣自由逍遙,而且自己從一個人人不看好的懦弱公子,如今一躍成為一郡太守,官拜五官中郎將,統率將近兩萬兵馬,成為荊州一大新貴,這所有的一切,無疑都是拜諸葛亮所賜予的。因此對於諸葛亮現今的話,他幾乎是言聽計從,但凡有所要求,他一律答應,甚至有好幾次他都握著諸葛亮的手,歎道:“孔明,某自知才能有限,今後章陵諸事,汝一言可決,無須相詢。”對於劉琦的信任,諸葛亮自是感動,同時他心底也暗暗決定,為了報答劉琦這份恩情,未來劉琦有生的十年之內,他定將侍奉其為荊州之主。新昌縣築城一事決定下來後,諸葛亮隨即把這件事情,統統交給諸葛瑾等人負責,他自己則返回了新野城,繼續做自己的新野令。至於章陵郡大小事務,他則舉薦徐庶擔任章陵郡的主薄,協助劉琦管理郡內大小事務。由於這次打敗了張繡,收降了一萬三千兵馬,從而使章陵郡的兵馬,增加到了兩萬餘人。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每天消耗也是驚人的,為了妥善安置這支軍隊,諸葛亮特意留下穩重的呂岱負責統率,並且把這支兵馬移師到新昌縣駐紮,負責協助諸葛瑾築造新城,並且執行屯田事宜。回到新野之後,諸葛亮隨即認命步騭接替縣丞一職,負責新野大小政務。至於兵馬,諸葛亮除了原來本部的三千人外,還額外收編了張繡所部的兩千餘騎兵,使新野的兵馬,增至五千五百餘人。雖說隻有兩千騎兵,但新野卻擁有五千匹戰馬,這些戰馬,自然是打敗張繡,繳獲所得,本來也不止這五千匹戰馬,但因為劉表的要求,他不得不上交了三千匹戰馬給劉表裝備軍隊,同時留了一千匹戰馬給劉琦,裝備章陵郡的兵馬。騎兵主將諸葛亮沒有任命,而是親自擔任,因為他帳下目前的魏延、徐盛、呂蒙無疑都不是他心目中,最適合的騎兵將領。這個位置暫時隻能虛位以待,另外三千步卒,是新野原屬的兵馬,諸葛亮把這些兵馬,編製為三衛,由徐盛、魏延、呂蒙三人分彆統領。加上斥候隊和親兵衛隊,一共是五千五百人馬,這支軍隊無疑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核心部隊。諸葛亮未來三年的計劃,就是立足新野,鞏固發展章陵郡的實力,並且建立一支真正的強兵。強兵自然不能光靠訓練,還得統一思想,為此諸葛亮特意在營地旁邊,開辦了一座講武堂,講武堂分初中高三個班級,初級班隻招收八歲以上,十五歲以下的少年,要求身體素質好,免費入學,凡是入學的學子,可以免除一切費用,而且學校每日還供應一頓飯,孤兒可入住學院,以勞動獲得早晚兩餐食物。…,中級班即在職軍士,輪流前往學院學習一些簡單的作戰知識,從而提高軍士的思想軍事素養。高級班則要求都伯以上的武官,每個月必須前往學院學習三天,若達不到成績者,給予警告或免職,優異者,可優先升官。諸葛亮自己親自擔任講武堂掌教,賈詡為副掌教,並且聘請了一些飽學之士,負責教授文化課程,徐盛、魏延、呂蒙等人皆為教官。辦講武堂,是諸葛亮作為強軍的手段,這也關係到他這支軍隊的傳承,這可以說是件大事。強軍之外,就是富民,隻有民富了,他將才會有足夠的資本,出兵打仗。俗話說的好,打仗就是打錢,沒有錢,這仗根本沒法打。此次打敗張繡,諸葛亮雖然繳獲頗豐,但為了安置南陽遷移來的百姓,以及築造新昌城,諸葛亮庫存的錢幣,最多也就能勉強支撐三四個月。若是到時候,無法賺取到一筆錢財的話,新昌城的後期工程,將會因為沒有金錢的投入,而陷入爛尾之中,所以擺在諸葛亮眼前的事情,最緊要的大事,就是賺錢,再賺錢。當然作為一地父母官,不能光自己有錢,還得讓民眾也富裕起來,隻有如此,長能真正的長治久安。強軍富民四個大字,諸葛亮更是親筆寫在了新野縣府大廳的柱子上,他要時刻提醒自己,這兩件大事,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不能強軍,就不能打仗,不能富民,就無法立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