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唐朝的玄武門之變、神龍政變還有唐隆政變,景龍政變是唯一一次失敗的政變。】
唐高宗,唐
聽到景龍政變失敗,太子李顯鬆了一口氣,他就說麼,二次登基的自己已經不是第一次登基的自己。
已經失敗過一次,他絕對不會失敗第二次!
李顯帶著蔑視的看向李旦,以勝利者的姿態,“四弟,不是你的東西終究不是你的。”
李顯認定了景龍政變的就是李旦發動的,但是李旦卻覺得自己乾不出這個事。
若他真想奪位,何不在神龍政變就奪位。
李旦歎了一口氣,一臉無奈,沒有搭理視他為仇敵的李顯。
他想不明白,為何他家三哥會認定造反的是自己,若自己真的覬覦皇位,為何不在神龍政變中篡位奪取呢?
彆說什麼長幼有序,他們大唐什麼時候在乎過這個。
李旦所要的不過就是在大唐天下安安穩穩的當個王爺罷了,權利的雷池他並不想跨越一步。
*
武周
雖然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但是李顯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這裡的李顯也認為是李旦發動的政變。
“四弟,我對皇位絕無半分覬覦之心,你何必如此。”李顯對李旦道。
好一個茶言茶語,李旦一個大無語,還是那句話,相煎何太急。
如今李家的正統血脈就剩下他們兩人,此時他們兄弟二人應該團結起來才是,共同的敵人不該是武氏後人麼?
雖然神跡提及他家母後會把江山交給李唐,但正是神跡的出現才是最大的變數。
如今他家母後已經改變了政策,營州之亂大概率不會發生,那武三思他們的臨陣脫逃也不會發生,如此武家後人便不會在朝廷失了威望。
李旦當真猜不透他家母後的心思,到底是要還李唐江山還是要延續武周江山呢?
【接下來咱們先來介紹一下景龍政變的主角,太子李重俊。
他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三子,母妃是一位沒有任何身份背景的宮女,按理說太子之位應該輪不到李重俊。
但是唐中宗李顯和皇後韋氏隻有一個嫡子,且嫡子李重潤當年因為說張氏兄弟壞話,在流放途中死的不明不白。
而唐中宗李顯的第二子李重福因被呂後懷疑當年是告發太子李重潤之人,在唐中宗李顯登基後變被流放。
如此皇二子裡重潤便無繼承的可能,這太子之位就落到了李重俊頭上。】
*
宋
“我突然發現一件事,唐朝好像每一代都造過反。”趙匡美驚奇道。
“唐太宗李世民造的唐高祖李淵的反,太子李承乾也造過反,李顯也造過反,他的兒子李重俊也造反了。”趙匡美扒拉手指頭。
“唐玄宗李隆基也算造反上位,他那個兒子也算吧,當時不是先稱帝的麼?”趙匡美繼續細數。
“
當真是武力充沛的大唐。”
趙德芳感歎。
【但是這太子之位於李重俊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自古以來太子就是高危職業,更何況還是一位毫無背景的太子。】
【阿鬥】:那他為何敢反呢?
阿鬥又不明白了,既然毫無根基和背景,李重俊為何要造反,老老實實當太子不就好了麼。
隻要他不招惹彆人,忍辱負重,最後皇位不就是他的麼。
【自古造反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實力背景想要奪取上位,一種是形式所迫不得不不反,咱們一起來看看太子李重俊屬於那種狀況。
咱們先簡要的說說太子李重俊麵臨的形勢,首先唐中宗李顯登基後,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一同要求唐中宗李顯立太子,以固國本。
於是唐中宗李顯在沒和皇後韋氏商量的前提下,直接立李重俊為太子。
因此韋氏對李重俊的太子之位很有意見,但是誥命已下,皇後韋氏也沒有辦法。
除了皇後韋氏之外,太子李重俊的妹妹安樂公主也不滿意。】
*
唐太宗,唐
聽到安樂公主不滿,李治皺起眉頭,“她為何不滿?太子之位又不關她的事。”
因為之前樂瑤講述李治和武則天那段曆史的時候,李世民並不在。
因此李世民他們隻知道大唐被外戚篡權,但是並不是知道女帝登基這件事。
“她又不能當太子。”李治嘀咕一句。
“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三弟。”李承乾對李治道。
“大哥,她可是公主,怎可能當太子呢。”李治覺的荒謬。
後世的荒唐事聽的太多,李承乾算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沒什麼不可能的,作為君王就要考慮到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
相比七年前,李承乾當真是成長了許多。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