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咱們再一起嘮嘮跟著太子李重俊造反的大臣們,禁軍將領李多祚以及兵部尚書魏元忠,他們為何要支持毫無背景的太子李重俊呢?

李多祚是神龍政變中的功臣之一,當年就是他率領羽林軍叛變逼宮。

魏元忠則是兩朝元老,寒門出身,在武周時期就擔任宰相一職,《新唐書》中那個反對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的大臣便是魏元忠。

這兩人都是忠於李唐的大臣,其中李多祚還是推李顯登基的功臣,那為何他們要叛變呢?】

*

武周

李顯記住這兩人的名字,心道日後若自己登基,首先要處決了這兩人。

此時的李顯仍舊覺的自己登基的概率大,就憑他對武家後人的態度。

【咱們還是從朝堂的局勢這點當年來分析。

之前說過,唐中宗李顯為了穩坐皇帝之位,聯合外戚勢力武三思一起打壓權臣集團。

五王的下場慘不忍睹,作為功臣集團的李多祚自然狐死兔悲,說不定什麼時候外戚集團就會對自己下手。

李多祚不是杞人憂天,《資治通鑒》中提到過安樂公主賣官鬻獄,而在《新唐書》中也提到過安樂公主納訾售官。

至於《舊唐書》中記載的則是唐中宗李顯為幾個公主府都設置了官屬,安樂公主府的尤其猥濫。

《舊唐書》的說法較《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有所不同,《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安樂公主賣的是朝堂的官,而在《舊唐書》中賣的則是公主府的官員。

不論哪種,都能看出當時的朝堂的確是烏煙瘴氣。】

*

“罪魁禍首還是唐中宗李顯,若不是他放縱,安樂公主豈敢如此。”阿鬥沒罵安樂公主,而是罵唐中宗李顯。

劉備滿意的點了點頭,自古以來,但凡有錯世人都會推到女人身上,究根問底,罪魁禍首還是君王本身。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阿鬥感歎,“他真的把自己當成了唐朝的皇帝麼?”

阿鬥覺的唐中宗李顯半點沒有皇帝的擔當,一心隻為自家人謀福利。

*

唐太宗,唐殿

“咱們大唐怎麼出了如此昏君!!”李治氣的不行,一個朝堂竟然開始賣官!

“大哥,二哥,你們怎麼不氣。”李治納悶為何李承乾和李泰二人沒啥反應,他家父皇更是淡定,如此混賬後人不該大罵特罵麼。

唐太宗李世民知道後世之世,唐玄宗李隆基在這種局勢下還能再創大唐盛世,說明此時的大唐沒爛透。

就想神跡所述,《資治通鑒》和《新唐書》的描述和《舊唐書》不符,大概率也是後人采用了春秋筆法。

隻是若李顯再當政幾年,朝堂的局勢就不好說了,唐太宗李世民猜想李顯大概率活不了幾年。

【這也是為何一心向著大唐的魏元忠要支持太子李重俊清君側的原因

武氏外戚一族不去,大唐危矣。】

聽神跡這樣說,李顯小心翼翼的觀察他家母後的神情,在李顯心裡他家母後一心向著武氏一族。

那麼自己的利益就和他家母後的利益是一致的,起碼自己上台後會對武氏一族好。

若之前,武則天或許還向著武氏一族,但是聽到武氏後人如此懦弱無能,武則天早已放棄了他們,不然也不會召李顯回京。

武則天清楚的知道,首先自己是一國之君,作為一國之君自然要為江山負責。

這天下,不能交給武氏一族,那群沒用的東西。

但如今李顯的所作所為亦讓武則天失望,李顯剛登基之時,利用武氏一族打擊功臣集團,這點武則天還能理解。

但是打擊功臣集團過後竟然沒扶持彆的勢力平衡外戚一族,讓皇權旁落外戚之手,當真無能。

武則天最厭惡的便是無能之人。

【接下來咱們說說景龍政變的經過,公元707年7月,李重俊帶領騎兵直接殺進了武三思的府邸,因為太過突然,武三思都沒來得及反抗,一家老小十幾口全部被死於李重俊的刀下。

隨後太子李重俊又帶領禁軍衝向玄武門,準備誅殺皇位韋氏和安樂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李重俊和大臣魏元忠此次造反的名號是清君側,目的就是為了殺死武三思還有皇後韋氏等人,因此並未提前控製唐中宗李顯。

於是唐中宗李顯便成了最大的變數,他登上城樓對底下的叛軍說,你們都是大唐的臣子部下,為什麼要造反。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